人在单位,做事有三重境界,看看你达到了哪一级
人在单位,从懵懂无知的“小白”,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管理者,是一个自身勤奋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虚心求教的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才能达到不同的境界,就像打游戏,通关的数量越多,等级越高,能力水平也就越高。

01
仰视他人,从门外汉到初入门。
不管是初出校门的毕业生,还是从其他单位转岗过来的“老员工”,在入职一家新单位的时候,都有着“隔行如隔山”的困惑。
不要小看了任何一件工作,都各有门道,各有诀窍。就拿电话记录本来说,老道的办公室人员,总不忘把接听的电话,条理清晰地记录下来,并以此为依据,向领导做好汇报,并及时安排相关工作。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接听电话,常常就是听一听而已,等到领导问起,什么时间,什么事情,具体地点,需不需要做会议发言,发言时长等,就是一头雾水了。
因此,从头学起,从零开始,一点点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岗位要求,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成为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工作。
在这个阶段,常常会遇到很多“新难题”,对于一个有心人来说,总会以饱满的激情,来耐心应对,不腻烦、不怯懦,哪怕经历了很多失败,也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求尽快胜任岗位。

02
平视他人,从奋力追赶到并肩奔跑。
现如今,职场中有一种现象,叫做假装很努力。
这种努力在朋友圈最常见。比如夜里十点多了,有人还在办公室加班,配上一段励志的文字,以电脑的剪影为图,以展示自己加班加点工作的状态。
又比如,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工作之余,还需要不断考取执业资格证件,所以,每一次看书学习或者刷题练习,都要在朋友圈里展露头角,收获到了一大批赞,才会觉得,看几页书很值得。
然而,真正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的人,更在意的是如何挑战工作中存在的一个个难题,让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他们才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展示自己如何攻坚克难的过程,而是舍得把自己放到工作的最前沿,在一次次或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中,摸清工作中隐藏着的套路,并熟练运用各方资源,协调配合,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用不了多久,这个有着“实战经验”的人,开展各项工作也就能轻车熟路了。他不再唯唯诺诺,畏首畏尾,而是能够按部就班,信手拈来了。

03
俯视他人,从个人视角到全局视角。
一个单位,普通员工的视角与管理层的视角是截然不同的。
普通员工只顾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其他工作,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倒并不是说这样的员工就缺乏责任心,而是受限于岗位职责。一个管理者,当然要全方位考虑,统筹安排,才能想方设法激发不同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合力。
一个把工作当成事业的人,从来都不会囿于岗位所限制,而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全局观念,不仅又好又快完成手头上的各项工作,还会思考,要如何与其他部门搞好配合,提升整体实力。
当一个人说话办事开始习惯于从方方面面考虑的时候,他的境界自然就比一般人要高很多。他不会再那么偏激,也不会再那么冲动;不管态势如何发展,总有办法应对自如。
而且,面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也有主见和看法,并能有条不紊地推行新的主张,深得大家的认同。

结语:人在单位,想要快速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对待工作的认识,提高自己处理各项工作的能力,让能力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只要有一技在手,并成为无人可以替代的人,哪怕,即便在这个单位不被重视,换一个单位,同样能够冒尖。
毕竟,任何一个单位,除了溜须拍马的人,更需要踏踏实实干活的人,尤其是那些能够做出成绩的人。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