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长子朱标如果不死,能避免朱棣的靖难,压制众多藩王吗?
相关推荐
-
明朝那些事之窝囊太子朱高炽
话接上一回,因为明太祖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朱允炆,上台后的朱允炆在近臣黄子澄.方孝孺的鼓捣下削藩,从而引起诸王的不满,四叔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史 ...
-
朱棣即位后迟迟未立太子,想立朱高煦为太子?在试探群臣的态度?
一.朱棣即位后迟迟未立太子 明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朱棣在南京即位为帝,朱棣长子朱高炽当时二十四岁. 多年前,朱棣的父亲朱元璋登基当天便册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当时朱标只有十三岁. 永乐二年 ...
-
胖皇朱高炽的艰难立储之路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第三位储君,也是第一位成功上位的太子,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很幸运.朱高炽之前的明朝三位皇帝的皇位得来都很戏剧性,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在元末天下大乱中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其后 ...
-
朱元璋26子, 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位, 甚至连朱棣都选择隐忍?
当朱棣的马蹄踏进南京城时,建文帝朱允炆的下场已经无可挽回,皇宫燃起的烈焰中,建文朝的忠臣们,以悲壮的方式与他们的君王一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无论朱棣将"靖难之役"包装得多漂亮,也 ...
-
明成祖朱棣:出生于朱元璋与陈友谅生死相拼时,少年时获封燕王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四月十七,明成祖朱棣出生于应天府. 根据学者分析,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和第五子朱橚的生母是碽妃.据说朱棣建造大报恩寺是为了纪念他的生母碽妃. 有朱元璋的长女临安公主朱镜静与朱 ...
-
莱阳南朱家夼朱氏或为朱元璋后裔
核心提示: 明惠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懿文太子朱标(后被尊为兴宗孝康皇帝)的次子,因为父亲朱标和大哥虞怀王朱雄英均早逝,遂依序以长孙身份立为皇太孙,即位后年号建文(1399-1402).四年后,建 ...
-
燕王朱棣智取宁王朱权
在如今的宁城县境内几乎已经没有了明朝宁王朱权的任何蛛丝马迹了,但现在生活在那里的许多人又都能够说上几句与宁王有关的一些往事.由此可见,这位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对本地的影响之深. <明通鉴>记载 ...
-
明朝那些事之悲催皇帝明惠宗朱允炆
建文皇帝画像 前言 大明王朝自太祖朱元璋东征西讨,灭陈友谅.灭张士诚.最后把蒙古元朝从元大都赶往漠北,元朝覆灭,最终建立由汉民族统一的"大明帝国"政权.古语有训:打江山难,守江山更 ...
-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继承人,这种做法是对还是错?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比如废除丞相制.建立锦衣卫监督百官.打击贪官污吏.分封诸藩王,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明朝的统治,但是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他的皇长子兼继 ...
-
朱元璋长子朱标园寝
朱元璋长子朱标园寝
-
朱元璋长子朱标死因解密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虽然历经了276年,有16位皇帝,但大多数都是短命皇帝,活得最长的是71岁的明太祖朱元璋,他在位31年:最短的是明代第14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人倒是活了39年,在位却只有1个月 ...
-
常遇春的长女嫁给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被建文帝尊为孝康皇后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六月,常遇春率军攻克元上都开平,元顺帝被迫向北逃去应昌.七月,还师至柳河川时,常遇春突然病逝. 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还让宫廷画师给他绘制身着龙袍的全身 ...
-
为何朱元璋和朱标关系融洽,而康熙帝却闹出了“九子夺嫡”?
历来,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都是决定一个朝代是否安稳的一大要素.连那些千古一帝们,都没法避免,如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等. 一片乱象中, ...
-
朱元璋长子朱标的生母是马皇后还是李淑妃?朱棣敢争太子之位吗?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朱标是其长子.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标出生于太平府富户陈迪家,此时,朱元璋二十七岁,听到长子出生的消息,他高兴得在山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
-
同样是皇帝,为何朱元璋信任朱标,而康熙却忧虑胤褆,这是为何呢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被称为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殿下(可以先行处理朝政).而胤褆(tí)则是清圣祖康熙的庶长子,被称为清朝最受信任的皇亲国戚.但问题在于,朱元璋从始至终都非常信任长子朱标,甚至在他 ...
-
如果太子朱标当了皇帝,燕王朱棣还敢起兵造反吗
元朝末年,群雄逐鹿,朱元璋最终赢得了桌子上所有的筹码,建立了大明帝国. 之后,摆在朱元璋面前的大事,就是选择一个能让他满意的继承人.但可惜的是,因太子朱标的过早去世,让这盘棋变得复杂起来,最后燕王朱棣 ...
-
在南明的诸多朱氏皇帝、监国、宗亲中,哪一脉的藩王最有骨气?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城后,于煤山自缢殉国. 此后,在南方陆续出现了多个政权,流落到南方的明朝藩王们,在一些不愿意降清的士大夫的拥戴下,或称帝,或以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