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制造商其实是软件公司

原创 梭鱼 梭鱼侃存储 今天

日前有一则新闻说,采用MAMR技术的东芝18TB正式上市了,对于机械硬盘来说就是续命的一项好技术。

因为大家都知道,PMR技术已经成为技术瓶颈很多年了。由于超顺磁效应的制约,单碟密度提升异常困难,为了达成更大容量,硬盘制造商只能不断的研究,如何在有限的硬盘腔体内放入更多的盘片。所以就出现了高达9张盘片的怪物。

前面希捷宣布基于HAMR技术的20TB正式面向OEM供货,现在东芝也宣称MAMR技术的18TB将在3月份上市,真的是大喜普奔。

写这些内容跟文章的标题有关系吗?

当然有!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硬盘制造商并不是搞大包干,很多硬盘的零部件他们并不生产而是对外进行采购。严格来说硬盘制造商干的就是把各个供应商的零件组装起来的活。

比如:

主控—— MARVELL、LSI、英飞凌等

基片—— 古河电工 TDK 昭和电工

电机——富士

盘片——昭和电工

盘体——神户制刚

电路板——富士康、伟创力等

磁头:TDK、长城等

其中部分硬盘的磁头是硬盘厂家自行研发

这许许多多供应商的零部件组装到一起之后,要让整个硬盘正常运转起来,那么就要靠固件的协调。

如果看文的某位朋友要成立一家硬盘制造工厂,只要有钱这许许多多的零部件都可以找对应的供应商采购。

但是固件必须要自己进行编写。

固件编写的好坏关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让我记忆尤新。

早些年西数推出名叫WD4001FAEX的黑盘,当时各大网站都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测试。

测试链接在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阅读

测试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编辑

主打性能的黑盘居然不敌桌面级的日立,实在令人汗颜。大半年之后西数取消了WD4001FAEX改推WD4003FZEX。

编辑
编辑
编辑

文中说WD4003FZEX升级了主控那是子虚乌有。

根据我的试验这两款硬盘在硬件上完全一致,没有进行任何升级和改进。

编辑
编辑

这两款硬盘是不是一毛一样?

早期的WD4001FAEX性能连日立同容量桌面硬盘的性能都不如,完全是固件算法的锅。为了抢占市场先推出,一边卖一边进行固件算法优化,当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性能以新产品的名义重新上市。然而这项性能优化工作足足干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当年我为了验证这篇测试文章的真实性,我特地把WD4001FAEX改造成WD4003FZEX,其效果与文中测试数据基本没差别。这个典型的案例足以说明固件对于硬盘影响到底有多明显。

从另外一则新闻也可以证明固件对硬盘的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编辑

你认为的硬盘制造商是硬件制造商,在我眼里他们的命根子还是软件上。

生产需要的零部件可以对外采购,但是固件编写无人替代。

固件BUG少,参数优化到位可以提升生产的良品率及产品的性能可靠性,优化不到位就会出现WD4001FAEX的情况,根本无法与同类产品 一战。

没有固件组装出来的硬盘就是一堆电子垃圾。固件的开发是每个硬盘制造商的重中之重,说是核心知识产权和竞争力毫不为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