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展:百年辉煌就这么完了!?
本文信息量较大,请谨慎阅读。
巴塞尔展(BaselWorld)发言人前几天告诉知名媒体WatchPro:
“巴塞尔世界”(BaselWorld)这个名字,将不复存在。
这个坚持了百年的钟表/珠宝盛会怎么说倒就倒了呢?
记得5月8号的时候,展会组织方MCH集团执行董事 Michel Loris-Melikoff 曾经表示:“目前并没有考虑2022年的展会将怎样举行。” 之前不久,以劳力士为首的九大钟表品牌不满MCH提出的退费方案,宣布退出巴塞尔展,独立在日内瓦举办展会,MCH方面表示“震惊”,并取消了2021年的展会计划。

才过了一个星期,WatchPro就刊登了上面这则令人震惊但并非完全出乎意料的消息。
为什么说“并非完全出乎意料”呢?因为纵观巴塞尔展的历史,就可以发现,其实这里面是有很深刻的原因的。这个原因存在了很多年,只不过在市场比较好的时候并不能反应出来。疫情一到,就像加了催化剂一样,促使巴塞尔展走向灭亡。
借助此文,我打算回顾一下巴塞尔展的百年历程,和各位小伙伴一起了解事情的始末。

1917年:
巴塞尔展成立。当时的名字叫“瑞士设计展”(Swiss Design Fair Basel),有831名展商,其中29名是钟表/珠宝行业的,包括天梭、浪琴和雅典表(Ulysse Nardin)。
1931年:
钟表展商开始在巴塞尔展开辟独立的展区,并命名为“瑞士钟表展”(Swiss Watch Fair)。
1973年:
展会开始向瑞士以外的国家招商,包括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英国的公司第一次参展。展会更名为“巴塞尔展”(BASEL)。
1984年:
巴塞尔展脱离了原来的组织商MUBA,开始独立组织展会。
1986年:
展会向欧洲以外的国家进行招商。日本的精工表和西铁城表加入展会。
1991年:
展商和组织方之间的矛盾加剧,历峰集团携旗下品牌卡地亚、名士(Baume & Mercier)、伯爵,以及其他的一些展商开始在日内瓦组织自己的展会,名为SIHH(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 Haute Horlogerie,一定要记住这个名字哦)。
2003年:
巴塞尔展更名为“巴塞尔世界钟表及珠宝展”( Baselworld: The Watch and Jewellery Show),简称“巴塞尔世界展”。
2007年:
巴塞尔世界展参观人数首次突破10万,来自一百多个国家。
2011年:
展商数量破纪录,将近2000个品牌参加了该年的展会,参观人数比2010年增长2.5%。MCH集团宣布,该展会将“从此成为一件盛事”。
2013年:
MCH重新装修了一号馆,把面积从16.1万平米缩减为14万平米,并上调了参展费,从原来的350瑞郎/平米上调至420瑞郎/平米。此举引起了展商的不满。
2014年:
参观人数突破15万,创造了展会的新纪录。但是行业买手/专业观众的数量下降了4%,为11.7万。展商数量大约1500家,比2013年多了40家。参展费用上涨20%。
2016年:
350家工具制造商脱离了巴塞尔展,很多人加入了日内瓦的EPHJ-EPMT-SMT专业展。以此为开始,到2018年,巴塞尔展已经没有技术类参展商的存在。
2017年:
- 3月22日:
组织方执行董事Sylvie Ritter透露,已经出现一些参展商被展会方面拒绝的现象,此举的目的在于“维护展会的名声”。
- 11月9日:
MCH公开确认,一部分展商已经退展。2018年展商的数量将从1300家降至600-700家。展会时间也将从8天减至6天。“钟表和珠宝市场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变革。”
- 11月21日:
摩凡陀集团(Movado Group)宣布退展,并于次年3月独立办展。
2018年:
- 5月25日:
Sylvie Ritter辞职,Michel Loris-Melikoff临危受命,于7月1日就任新的执行总裁。
与此同时,销售总监Martin Fergusson、公共关系总监Loraine Stantzos相继辞职。
- 7月30日:
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宣布退出巴塞尔展。
- 8月3日:
MCH集团CEO René Kamm 辞职。
- 8月10日:
JCK公开发文,指责巴塞尔展的费用过高。11月1日,展会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为展商提前以协议价订房。
2019年:
- 1月14日:
包括雅典表在内的长期展商退出巴塞尔展,改在SIHH参展。SIHH的参观人数比2018年上升15%。
- 2月5日:
巴塞尔展、SIHH展达成一致,各自改变展会时间,形成“瑞士展会周”(Swiss Shows Week)。自此,SIHH展的时间为4月26-29日,巴塞尔展为4月30日-5月5日。
- 3月20日:
展会宣布,参展费用整体下调10%-15%,保持和日内瓦宝石展(GemGenève fair)一致。
- 3月26日:
组织方承认,该年展商数量下降20%。退展成员包括施华洛世奇(Swarovski),不过几大旗舰品牌(劳力士、百达翡丽、萧邦,以及LVMH旗下的宝格丽、泰格豪雅、宇舶、真力时均确认会参展)。
参观人数据传下降了22%。
- 4月16日:
百年灵(Breitling)宣布退展。
- 5月17日:
《纽约时报》公开批评巴塞尔展,文章题目为《世界最大钟表珠宝展的末日到了吗?》。
- 10月:
SIHH展更名为“日内瓦Watches & Wonders”,被公认为巴塞尔展的最大竞争对手。
- 11月1日:
精工表(Seiko)宣布退展。
- 12月:
卡西欧(Casio)宣布退展。
2020年:
- 2月11日:
宝格丽(BVLGARI)宣布“不愿参加巴塞尔展”,但是同为LVMH旗下的泰格豪雅、真力时和宇舶依旧确认会参展。
- 2月13日:
MCH宣布会有新的工具制造商参展。
- 2月24日:
西铁城(Citizen)宣布退展。至此,巴塞尔已无日本主流钟表品牌展商。
- 2月28日:
展会宣布因疫情延期。
- 3月2日:
包括宝格丽、百年灵、芝柏、尊达、雅典在内的八个钟表品牌宣布将参加Watches & Wonders展。
- 4月3日:
MCH向展商提出“部分退费”的方案。
- 4月6日:
劳力士董事Hubert du Plessix公开批评巴塞尔展的退费方案。
- 4月14日:
劳力士、帝舵、百达翡丽、香奈儿、萧邦集体退展。MCH“表示震惊”。
- 4月17日:
LVMH宣布携旗下泰格豪雅、宇舶、宝格丽和真力时集体退展。
- 5月7日:
MCH宣布取消2021年巴塞尔世界展。
---
如果你真的有耐心看到这里,那咱们可以继续往下聊一聊:
巴塞尔展百年兴衰,直至退出历史舞台,令人唏嘘。有人说COVID-19疫情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原因在于“需求的变化”。
这里面的需求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层是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另一层是展商(也就是直接客户)的需求。
MCH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满足直接客户的需求。其实组织方和展商之间永远都处于互相博弈的状态,这并不奇怪,但MCH的傲慢让自己逐渐丢掉了几乎所有的老客户,连参展百年的雅典表都走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MCH的思路真的老了,不能与时俱进了。
有报道说,MCH将离开巴塞尔,放弃这座“每年兴旺一次的城市”,转向日内瓦,和Watches & Wonders合作。毕竟Watches & Wonders展会+劳力士他们自己举办的独立展会,一共只占了Palexpo会展中心的3个展馆而已,还有6个空着呢。
这是一条不错的路,就是不知道MCH能否接受。但即使是愿意,要移步日内瓦就很容易吗?这是MCH在2013-2019年之间的利润情况变化,亏得没法说:

至于他们今年的股价……只能用“一声叹息”来形容。咱们也看一眼吧:

面对这样的财务情况,临危受命的Melikoff会比较郁闷。但眼下的局势就是这样:如果MCH再不改革的话,就可以考虑关门了。媒体甚至发出了“巴塞尔展,我不会怀念你”的文章,颇有哗众取宠之嫌,但也算是表达了一种声音。
但是我始终认为,虽说“巴塞尔展”这个名字已经不那么受人(展商)喜爱,但不会就这么一下子销声匿迹的,也许ta会换一种形式存在,比如“云上”什么的。毕竟“云上”面对的群体更广,到时候通过舆论倒逼展商也未必不可能。另外,百年的底子搁那儿放着呢,这拨展商不喜欢,没准另一拨会喜欢。MCH只要能低下头反思一下,比如考虑跟W&W取取经、再降一降规模、再扩大一下需求面等等,撑过几年说不定还能迎来辉煌。
水无常形、事无常势。作为观察者,凡事可别一下子给看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