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针丨经络基础丨手太阴肺经

《灵枢》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暍,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我们需要记住经脉的循行路线,记住,这是六经辩证的基础

除了记忆背诵,别无坦途

不要走捷径,下一点苦工,一切都是值得的。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㰦,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1.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2.手太阴络为列缺

3.天枢大肠肺中府(墓穴)

4.肺向孔最取(郄穴)

5.列缺任脉行肺系(八脉交会穴)

手太阴肺经主治胸、肺、咽喉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肺经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为传道之官,治节出焉,有节度,有规律。

肺主皮毛,主忧,主魄,开窍在鼻,肺属金,其音为商(si),眉毛是肺在管,肺为气之本。肺主秋,其正脉为浮脉。

肺经的气血流注时间为寅时(3:00-5:00),肺气从左向右走。

右手寸处为肺脉。

虚实的判断:

1、久病(病痛在两周以上)为虚;新的病痛(两周以内的)为实;

2、喜按(没有东西)为虚;拒按(有东西)为实;

《经络医学概论》王居易:

【经络气化】手太阴经内属于肺脏,外行于中府至少商的肌肉缝隙之间,并通过手太阴经别加强了本经对肺脏的联系。影响手太阴经气化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肺及与肺相关的组织器官功能发生障碍;二是手太阴经在经络循行路径上的经气运行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往往在肺脏功能受到影响之前,就会出现经络异常,如在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等处出现结络或者结块等。

手太阴经气化的主要功能如下:

(一)主气

1、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2、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脏及手太阴经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宗气的生成和气机的调节。

(二)朝百脉

肺主一身之气,贯通百脉,调节全身的气机,故能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行。

(三)主行水

主行水,是指肺脏及手太阴经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调节作用。

(四)主治节

人体按照一定的节律进行其生理活动,维持其节律,有赖乎肺的主持。所以称肺为“相傅之官”,而主治节。

(五)主宣发与肃降

1、主宣发: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功能。

2、主肃降:肺主肃降是指肺气清肃、下降的功能,其气机运动形式为降与入。

(六)主皮毛

手太阴肺经跟皮肤有重要关系,皮肤结构中很重要的是汗腺,它也是人体呼吸的重要器官之一。

经过实际病例观察,针灸尺泽、阴陵泉对治疗很多皮肤病有明显的效果,这也反映了手太阴经与皮肤的关联。比如应用尺泽、阴陵泉治疗荨麻疹、湿疹,其疗效比用其他如曲池、足三里等穴位疗效要快得多,有些可以立竿见影。

手太阴经一般从太渊穴开始循推。经过列缺后,经络循行的缝隙变粗(为桡骨下缘的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的缝隙),边缘有肉。继续向上循推,此时可用食指探寻肱桡肌,确定肱桡肌后,沿着肱桡肌内侧(尺侧)缘缝隙向上循推至尺泽。手太阴经的循推,一般仅推至尺泽,但在特殊情况下亦可一直往上循推。同时可在肺的募穴和背俞穴采用按压的方法检查。

(1)从太渊至列缺:此段位于腕关节处,肌肉较为浅薄,常可触及细小的变化,如松软、水泡、小结节、脆络、结络等。需要注意的是,列缺的定位与教科书不同。列缺在桡骨茎突的近端处,而非阳明经上;从太渊沿桡骨茎突向上循推,至桡骨平坦面有一个小沟,医者手下触及的一个凹陷,如同行走于下坡路,这里才是列缺。

(2)从列缺至尺泽:组织变得较为丰满,从骨和肌腱的缝隙变成肌肉缝隙,常可触及更大的变化,如结节、结块、肌肉紧张度增高、松软塌陷等。

本经腧穴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胸肺、胃肠疾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咽喉病:少商、鱼际、孔最、尺泽、列缺治咽喉肿痛

2、胸肺部病

咳喘:中府治肺热咳嗽,太渊治咳嗽痰多,鱼际治咳嗽痰少。

咳血:尺泽、鱼际治肺热咳血,孔最治急性咳血,太渊治喘息咳血。

3、胃肠疾病:尺泽治呕吐腹泻,太渊治呕血呃逆。

4、经脉循行所过外经病症:中府、云门治肩背痛,天府、侠白治上肢内侧疼痛、麻木、痿痹,尺泽治肘臂挛痛,太渊治手腕疼痛无力,少商治大指拘挛疼痛。

本经异常就出现下列病症:肺部胀闷,膨膨而咳喘,咽喉肿痛,严重时交捧双手,心胸闷乱,视物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穴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咳嗽,气急,喘息,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缘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当气盛有余时,可见肩背酸痛,感受风寒而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张口嘘气;而气虚不足时,则见肩背冷痛,气短,小便颜色异常。

肺经(手太阴)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通调水道,开窍于鼻。

虚症:身体:出汗、咽喉干燥、易感冒、四肢麻木发冷,气短懒言,免疫力下降。

面部:皮肤易干燥缺水、生小皱纹,易过敏、晒斑。

实症:身体:体热汗出,气喘,咳嗽,背肩疼痛,咽干鼻塞,口唇干燥。

面部:皮肤易油腻,长痤疮。

(0)

相关推荐

  • 李氏砭法常用经穴之肺经篇

    手太阴肺经循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 ...

  • 气口亦太阴

    ​气口亦太阴: [寸口]: 诊脉的部位 属于手太阴肺经 又称脉口.气口 位于两手桡骨头 内侧的桡动脉处 因该处太渊穴 (脉会太渊) 距鱼际仅一寸 肺手太阴之脉 入寸口,上鱼 寸口者,脉之大会 手太阴之 ...

  • 黄帝内针 | 三焦经络图解

    头面颈部经络图解: 头面部主要经络是阳明所过,耳前主要有少阳与太阳,所以治疗耳病只要是以少阳太阳为主,眼周是太阳.少阳.阳明都涉及,在治疗眼病以这三条经络为主.颈部的经络主要是阳明和任脉,值得注意的是 ...

  • 黄帝内针 | 三焦经络同气

    前文已经说过了三焦与四肢躯干的对应关系,这篇文章主要是说说三焦与经络的对应关系.   上焦的范围在前文已经说过,是从前鸠尾穴的水平线到天突的水平线区域为上焦,而内在的中医学中的心以及心包都在上焦都区域 ...

  • 即将开业丨黄帝内针医案分享(一),董三姑的顽固失眠。

    董三姑的顽固失眠 "黄帝内针学员 焦方鲁| 分享人" 陈述: 3月21号下午从集上义诊刚回到家,已84岁高龄的街坊董家三姑来诊,像个孩子似的一脸委屈说"老四啊,三姑心里憋 ...

  •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56)内针丨乳腺胀痛

    走在中医的路上,每天都会收获满满,因为每个人都会详细的按照六经辨证来进行问诊,记录在笔记本上,然后与患者拉拉家常,尽可能慢点,多给予鼓励及支持,每个生命都是有别样的风景,有苦,有乐. 走在这条路,相信 ...

  •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53)内针丨治疗感冒

    早上我们一班的一起聊天,经过一年的相处,大家都留下了珍贵的友谊,这样最真真诚的关系,往往都是令人珍惜及感动的,一年来,彼此鼓励,彼此扶持,乃至第一次上课的情景,谁怎么样了,都还记得清清楚楚.有时,我会 ...

  •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48)内针丨治疗丽萍姐头痛

    运动后,站桩,早读,我喜欢上了早读,也许没有多少人在听,但我知道,改变生活方式,却是可以改变很多人生轨迹,减少疾病的发生. 地肤子首载<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 ...

  • 内针丨双膝关节疼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2017-08-31 星期四 作者 陈青整理 一老年男性 症状:双膝关节疼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左足第二趾溃疡化脓,头晕,发热,口苦,稍感乏力,小便多.舌暗淡,苔腻,右脉沉细,左脉弦滑.(既往有痛风, ...

  • 内针丨治疗右胁部疼痛,腹胀,胸闷

    2017.08.29一老年女性,陈 症状:右胁部疼痛,腹胀,胸闷,(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 识证: (1)患处三才:上焦,中焦 (2)患处经络:阳明,厥阴 诊治小结: (1)识证法则:右病定左 ...

  • 内针丨治疗失眠症

    作者:陈青 2017-08-29 梁某,女性,38岁 症状:失眠,难入睡,腰骶部疼痛不适,以后正中为主(明确诊断:盆腔炎,盆腔积液). 识证: (1)患处三才:下焦 (2)患处经络:督脉,带脉 诊治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