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肖永平(8)灵活指挥 以少胜多
忆往昔峥嵘岁月 肖军义
9月18日,傅一屏、陈亮从融水县学习结束回到部队,向全昭毅汇报了学习情况,并决定于本月组建一支钢铁基干队,由张俊、肖永平任正副队长。队领导将北上主力队员与先遣分队队员合编为7、8、9、10等四个分队。
肖永平任钢铁基干队副队长期间,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不仅使灌阳县城以北的东升、巨望、碧营、昭文、平板等连成一片,而且使全州、灌阳两县的游击区连成一片,开拓了桂北游击战争的新局面。
1948年11月上旬。阳雄飞在中共香港分局学习结束回桂北,12日在全州县新建乡老厚塘村附近的欧家纳召开桂北人民翻身队党的干部会议,时约半个月,出去会议的有阳杨雄飞、全昭毅、陈亮、傅一屏、诸葛鑫、肖永平、杨庆祝、阳至元、张俊等。有的同志因敌阻隔未能参加。根据上级党的指示,撤销中共桂北游击队特别支部。建立中共桂北地工委,阳雄飞为书记,全昭毅、陈亮、傅一屏、诸葛鑫为委员。接着,召开了桂北地工委第一次全体会议。

《11月决议》调整了桂北人民翻身队领导成员和机构,成立地工委以及扩建一只主力部队和五只地区性部队。并任命了各部队的领导人。
铁流部队(主力部队),队长张俊、政治指导员肖永平,该部跟随领导机构回旋于各县、区。刚开始本地战士很多都不愿干,不愿离开家乡,到处流动。经过学习整训,铁流部队战士们的思想和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军威树立起来了,部队号召各地区性部队学习铁流部队整训经验。
次年3月,肖永平任队长兼政治指导员,带领部队活动在湘桂铁路以东地区,在艰苦的斗争中部队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4月,总队部和铁流到了东山,为了协助打开局面,于是便挺出平原,并且派出小部扰击文市敌人,这时恰巧灌阳县伪副司令到文市点验壮丁,这样更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开始布置向我进攻。

1949年4月25日,铁流部队在灌阳文市附近的磨盘山被敌人发现,国民党灌阳县保安队一百多人跟踪包围上来,当时有翻身队副队长傅一屏和铁流部队队长肖永平及队员三十多人。肖永平马上登上山头观察敌情,地形对我有利,是打伏击的好地方。肖永平当机立断,趁敌人尚未形成包围圈时,亲自指挥十三名游击队员对敌人进行伏击,命令分队长李子鲜率领分队迅速抢占一个小山头的制高点;又令分队政治服务员唐善笃带领机枪组占领另一个山头的制高点,形成犄角之势。还派出各路警戒。激战之后,我即撤退,撤退时在肖永平的指挥下游击队员们井然有序,互相策应、掩护,并且集合检查人数后,才从密林中撤退。敌不明其真相,继续在那里用机枪和步枪扫射战场两个钟头,这一战,我无一伤亡,而敌人被我击毙五名,击伤四名,逃亡三名。而一路几十人的保安队,听到枪响,停止在距离战场两里路原地呆着不敢前来救援,而另一路援军徘徊在离战场十多里路的地方不敢前进半步。我方参战游击队员只有十三人,发展初期是桂北游击队的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被载入桂北游击队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