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今年3岁半,从他出生不久,我就发现他的蛋蛋有些异常,尤其哭闹后特别明显,形如水滴,透明铮亮。一岁时确诊为小儿鞘膜积液,去不同的医院看过三次,西医给的结论都是无法自行好转,必须手术治疗。由于孩子年纪尚小,未进行手术,一直断断续续为孩子使用中医方法进行调理。调理方法主要从饮食作息入手,旨在调理脾胃,这期间他的蛋蛋偶尔变大,但整体状态尚可。2019年春天,由于严重着凉(光脚在久无人居住的别墅二楼背阴房间榻榻米玩耍2小时),他犯病较重,蛋蛋大且硬,我非常担忧,想再一次带到医院看,但又想无论鞘膜积液或疝气,无外乎需要手术。就转而查找懒兔子的医案。然后我选择使用小茴香泡脚(大概三至五天),同时服用彭子益的方子(肉苁蓉、五味子、茯苓、杜仲一起熬煮,晨起饮下)进行治疗,三天见效,月余好转。最终治疗由于他的突然感冒而中断,但此时他也基本恢复了正常。一直到2020年10月份,由于睡了电热炕、大哭等原因,他再次犯病,不是很严重,就一直没有针对性治疗。2021年春节期间(这个节日带来了平时没有的零食和饮料),蛋蛋再次变得大且硬,用之前彭子益的方子完全无效。我和老公分析此次症状:蛋蛋总是有些潮湿,平时经常喊热喜欢光屁股。我们判断此次应为湿热蕴结,湿热下注,气机郁滞。查了网上的一些医案,最后老公确定用蝉蜕煮水外敷加清热利湿中药泡脚,药物都无需口服,避免用错药给孩子带来副作用。大年初二抓了药后,辛劳的妈妈(夸奖一下自己)每天在孩子晚睡后早起前,和看动画片的间隙,给孩子敷蛋,同时睡前泡脚,由于孩子胃口不好,又辅以芪斛楂口服(三至四天)。这样治疗一个星期左右,蛋蛋减小一大半。然后我独自回沈阳上班,孩子留在外地姥姥家,所有的药都停了,听姥姥说胃口好,心情好。四天后当姥姥和舅舅把孩子送回沈阳的时候,奇迹出现,儿子的蛋蛋基本恢复正常。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几天,蛋蛋一直特别好,我当真感觉心里卸下了一块大石头。总结:他反复鞘膜积液的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由于肝郁、不断大哭大闹导致的。我们自认为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与关怀,但对他却缺乏最基本的尊重。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听见孩子哭本能就想去呵斥,想让他立刻闭嘴(尤其有一个天使般的姐姐作对比的时候)。我想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两点出发,第一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调整好情绪,让自己首先远离肝郁,对待孩子有最基本的尊重与耐心。第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给孩子提供更多在大自然或户外玩耍的机会,让孩子保持肝气舒畅。最后,感谢中医,感恩遇见,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附:一、蝉蜕煎水外敷外洗法:蝉蜕30克,水煎20分钟,局部热敷,一日三四次,每次10-30分钟,一般三天愈。孟宪兰经验:蝉蜕除风消肿疗水疝,小儿水疝即睾丸鞘膜积液。小儿“肝常有余”,多因哭闹,惊恐致肝气逆乱,疏泄失常,气机郁滞,三焦气化失司,水湿停聚,循肝经积于阴部而发病。常用蝉蜕30g水煎外洗热敷,一般3日可愈。二、清热利湿泡脚药:刘惠纯-治疝一得中记载 :泽泻10,猪苓10,薏苡仁12,茯苓12,木通10,淡竹叶10,荔枝核10,小茴香5。我说句客观的话啊,邮箱投稿的医案里,不管是爸爸的蛋蛋,还是儿子的蛋蛋,都是妈妈一手治好的。妈妈在这方面,真的是高手,把蛋蛋拿捏得死死的。这个案子特别好的地方在于,这位妈妈同时搞定了蛋蛋寒湿和湿热两种问题,辨证准确,用药适当,睾丸鞘膜积液很快就好了。免去了孩子的手术之苦,真的厉害。文中作者也阐述得很清楚,受寒以后的病机为寒湿,用小茴香泡脚(大概三至五天),同时服用彭子益先生的方子(肉苁蓉、五味子、茯苓、杜仲一起熬煮,晨起饮下)即可治疗,效果显著。而当湿热下注导致的鞘膜积液,则用后面附上的两个小方子,外敷和泡脚,亦是效如桴鼓。为何要用蝉蜕煮水外敷,是因为蝉蜕性凉,入肝、肺经,有疏散风热,透热外出的作用,可以把蛋蛋里郁积的热透散出来。再配合清热利湿的泡脚方,收效就很迅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