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股市心法终章: 本源! 天道忌盈,人道忌全!事盛则衰,物极必反

如题,今天正本清源,直击我们学xi心法悟道的本源!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做股票的时候,不懂价值投资,不懂技术分析,在股市赚钱更容易一些。稀里糊涂的赚钱,甚至碰到牛市还能赚到大钱。过一段时间后,开始亏钱,被市场教训多次后,才发现自己的无知,于是,开始找股票书籍学西或到论坛上跟大V学。
中国人容易受武侠小说的影响,总是太过相信什么武功秘籍,追求极至武学,总以为学会几套秘籍就能够成为武林霸主;又或者太过相信什么神兵利器,什么“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又或者遇到奇人传你七八十年功力,打通你的任督二脉,最后再额外奉送你一本绝世武功秘笈这么好的事情!并为此沉迷其中。
对应到股市上,武林秘籍就相当于某个能稳赚不赔的预测方法,神兵利器就像总能抓到牛股的炒股技法。结果是越学越亏,怎么做都是亏,而且稳定的亏,亏损成了一种常态。另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说某个智商很高的人,在股市中也一败涂地,而他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对股市的所有环节都无所不知,他怎么还会失败呢?
为什么?
就是想多了,追求完美的本性,会让你放弃自己已经辛苦建立的系统,继续追寻更完美的系统,想复杂了,反而做不好了!!
所谓“天道忌盈,人道忌全!事盛则衰,物极必反。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业不求满。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
老子曰:大成若缺。
真正的圆满看上去往往是有所残缺,这也正如人生,没有谁的人生是真正完美的。
真正的完美,都在缺失之中,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有不如意所以人生才完整。
《道德经》曰:“知足不辱,知耻不殆,可为长久。”
人生亦是如此,太执着于某件事,太过去追求完美,只会把自己搞的身心俱疲,真正的智者,是万事都只求一个半称心。佛语云:“尘世间一切,皆由心起。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初入市场者,难免眩目于市场纷纭变化的数据和信息,历练数年后,又会困惑于庞杂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流派。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相似的操作经历和困惑后,人们仍孜孜于各种方法的学西,热衷于追逐市场的每一次可能赢利。这一半是由于赢利可能性的驱动和诱惑,一半则是人类探索的天性和追求完美的本能使然。当然,这无疑多少会有一些收益。但是,“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却容易陷入思维的死胡同。
这是因为,正如人类不能探寻出世界的所有奥妙,对应于市,我们注定了不可能捕捉到市场的每一个赢利。这是哲理的规定或“上帝”的安排。牛顿晚年探索“宇宙神学”就一无所获,爱因斯坦对“统一场论”的研究也并没有多少结果.
那么,是否我们是要陷入不可知论而停止对市场的探索呢?是否对市场我们就一定毫无作为呢?显然不是。因为,人是有灵性的。我的思考是:“简化,简化,再简化”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好办法。“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道至简,大音希声”。放弃人类盲目自大的本性,承认自己的局限,不去追寻市场不属于自己的获利机会,干自己能干的事,“简化,简化,再简化”,应该是生存和取胜之道。
交易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持续地稳步赚钱!可是,当我们认真观察投资人的交易行为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交易行为已经出现“异化”,他们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本来目的!
人性喜欢齐全而厌恶残缺,请试一下,信手画一个圆而留下一点缺口不画完,是不是没有把那个缺口完全补上的话心中就隐隐有点不舒服的感觉。主观上的这种“求全”意愿或许构成了人们对自身目标追求动力的一部分,但有时候,“求缺”思维却可能反而能够使我们更顺利地达到目标,使我们更好地生存。
是我不要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我只是已经了解到,现实世界中,花不开月不圆是一种更经常的客观存在。甚至,我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缺”简直就是一种美的境界,那由“天残地缺”而生的“女娲补天”美丽神话,那文人墨客谈心论性的“求缺斋”,那中国古建筑史上匠心独运的“求缺阁”……这使我着迷,更使我了悟。
“缺”简直就是古中国性格的一个有机部分,我喜欢“缺”的境界。“求缺”的思考,使我们离现实更近一点,离空想更远一些。而作为职业炒手,我也渐渐发现,在市场交易中,也要善用“求缺”思维,放弃“求全”理念。
如果善用“求缺思维”,又怎么会在市场频繁交易而盲目追涨杀跌结果却走了更远的路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维”,又怎么会为了卖一个最高价而迟迟不愿意出手最后反还被套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维”,又怎么会为了追求一只更“黑”的“黑马”而不惜去冒极大的市场风险呢?……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善用“求缺思维”,我们还可以省却很多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烦恼,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而简洁,不致于被繁杂的市况引致混乱,市场交易也从此不再单纯是一个牟利的工具,开始变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真正的圆满只存在于理念之中,人世上没有谁真正看过圆的东西:月亮到底真正圆过吗?一块硬币其实也不够圆,即使高科技工艺下做出的圆用高度显微镜观测也不可能圆得完美!
难怪曾国藩如此说:“……吾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平?……”。
那么,让我们在喜欢完美的同时也开始欣赏残缺吧,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啊!如此,人生在世哪一刻又不美好完美?哪一刹又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最后想说:
世界上并不存在只赢不输的交易者或者百分之百成功的交易方法。养家的所谓“一朝顿悟”听听就得了,千万别当真,现实不是电视剧,没有什么!养家之所以能成为一方游资大佬,所基于的前提是人家十几年孜孜不倦的,持续优化自己的交易模式。
其实,投资上没有什么秘籍,考验的不过是认知。如果你认知不到位,就算我把策略和盘托出,你也无法执行。其实最难还是人性和情绪的自我控制。由于自己的人性修炼不够,由于股票行情的不确定性,追求完美的本性,人性的复杂,行情的波动起伏,会让你放弃自己辛苦建立的系统,继续追寻更完美的系统,又走出了大门。
有句话说:“人最难走的是心路,不忘初心很难,坚持初心更难。”
人生这条路途,会有无数条岔路,一朝不慎,就有可能走偏。唯有认清、认准自己的目标,才能在正确的路上,越走越远。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股票交易中,每个人的性格弱点会被充分展现出来,任你在现实生活中隐藏得有多好,在这里,无处可藏。要想战胜市场,必须先战胜自己。很多人说,股市是聪明人赚糊涂人的钱,还有人说,股市是明白人赚糊涂人的钱,这些话听起来都没毛病,很有道理,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聪明人、明白人还少吗?多少英雄好汉尽折腰!最终这些人还是折在自己的内心那点小九九上。
我觉得,在股市里赚钱,归根结底还是赚个人内心修为的钱。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得多。方向错了,再努力都没用。认清自己的价值,选择正确的方向,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你喜欢的,不一定是你擅长的。认清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擅长的,才会事半功倍。
人有两个眼睛,可以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但少有人看到自己。而人这一生,最紧要的不是关注别人,而是认清自己。不把自己看得太高,高估自己容易裹足不前,也不把自己看得太低,低估自己容易妄自菲薄。唯有看清自己,才能逐步找准自己的定位,掌控好人生前进的方向;唯有看清自己,才能在人生这个红尘道场中不断修炼自己,从而超越自己。
悟道
为什么许多人总是感觉到自己快要悟道了后来发现是空欢喜一场,悟的是一个假道,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天性,怀疑一切包括怀疑自己,这是人性的弱点,正是这种致命的弱点最终导致大多数人投资的失败,许多人总是在不断地悟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道已经来到了身边可是自己没有紧紧抓住后来又悄悄遛走了。 经常看到理想某id说自己悟道了,真正悟道的人是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的,因为悟道是一个过程它没有终点,它是一个人对市场认识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的过程,悟道永远在路上,所以也就无所谓悟道了。 只有不断的自悟,才能知道,想道,悟道,做道。知道是认知,想道是计划,做道是交易。交易者,必须经常自省,方能提升自己。
悟道与其说是一种结果,不如说是一种升华过程,不断协调主观与客观,不断提高理解力与控制力,不断认知和优化后,有一天你回头看,发现自己越来越顺,发现自己能稳定盈利了。这大概算是,算是能稳定盈利了。当你经常与别人看法不同,当你看到的和别人不一样,当你不再有“自我”与市场融为一体,当不管市场规则怎么变,你都能稳定盈利,那说明你真正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本质,适应了规律,那才是“悟道”了。
如何提高个人修为?
首先应该是自知,深刻得做个自我剖析,如果你对自己下不去手,没关系,市场会一遍又一遍地收拾你,要么,你把自己内心封藏的弱点找出来,战胜他,要么,伤痕累累的离开市场,除此二者,别无它路。
万里长征第一步,自我认知这一步没有做,在你的交易系统里,没有如何克制自己性格弱点的方式,任凭你的系统收益率有多高,最终还是会以失败告终。在自我性格认知里,很多人单纯的,以性格急慢来区分,性格急的就觉得自己比较适合炒短线,性格慢的就比较适合拿中长线,或者以追求收益高低来区分,如果是这样,那就走入了一个误区。这么区分,不仅是对自我性格认知趋于表象,更是对市场认知不足,这个市场不会以你的喜好存在,更多是以你的喜好给你设置种种陷阱,缠师在缠论里讲过:“你的喜好,就是你的死亡陷阱!在市场中要生存,第一条就是在市场中要杜绝一切喜好,市场的诱惑,永远就是通过你的喜好而陷你于死亡”。
在性格的自我认知里,要充分清楚自己喜好什么,害怕什么,什么情况下自己最容易情绪化,往往大错误都是出现在这些上面。
而悟道的最高修为则可谓:
见天地:知道了天地之宏伟,所以学会了谦卑,懂得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学会了敬畏;见众生,了解了众生的性而知晓了众生的宿命,所以懂得了宽容,学会了慈悲;见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欲望与知能,所以懂得了自身的克制与修行。
悟道了,是超越了用技术分析寻找确定性的狭隘的思维方式,对技术分析有了新的认知和定位。
心中有了概率思维,进而认识到市场的混沌特征,即两可性。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对“交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分析和交易是两回事。 并真正做到顺势了:操作不再一根筋、固执己见、死不认错,讲究随市而动。单笔交易结果无论是亏损或者盈利,都心态平和,因为这是交易的一部分。交易,不再是预测,而是应对。
关注做对事,而不是盈利,因为把事情做对,盈利只是副产品。简单的模式反复做。无它,惟手熟尔。一切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