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穆人与奇穆王国

一、奇穆人

奇穆人(Chimu),南美印第安人,印加王国之前在秘鲁建立过最大而最重要的王国。

奇穆人的特殊陶器有助于推断秘鲁北海岸晚期安地列斯文化的年代,他们的国家约形成於14世纪前期,印加人曾吸收奇穆人高度发展的文化。

奇穆人的文化以农业为基础,得力於大量灌溉工程。他们是能工巧匠,制作精美的织物和金、银、铜器。陶器的式样倾向于标准化,制成模子,大量生产,一般是粗糙的黑陶。语言是荣卡语(Yunca)或莫希语(Moche),与印加语言差别很大,甚至完全不同,今已消亡。奇穆王国首府昌昌(Chan Chan),位于秘鲁北部海岸,离特鲁希略(Trujillo)不远,由于缺水,今已荒无人烟,但却是世界最著名的考古场所之一,那里长方形住宅与街道占地16∼26平方公里(6∼10平方哩)。大墙、蓄水池和金字塔形的寺庙,全部用土坯筑成。

1、民族历史

自约公元700年以来,奇穆人形成了自己的文明,那立了自己的帝国,统治着秘鲁北部。直到1476年,他们才为印加人所灭。他们的首都是钱昌,占地超过15平方千米。在市中心有10所王家的复合式建筑。建造这些建筑所用的时间加起来有250多年。为什么要造10所这样的王家建筑呢?

每一所复合式建筑肯定都曾经属于一位奇穆国王。当一位国王死后,他的居所就被密封起来,变成他的陵墓。建筑工人再为下一位国王建造一所新的这种复合式建筑。每一年复合式建筑的入口都有一个巨大的庭院,后面是王室的房间、迷宫般的库房和小庭院。国王的墓台平稳地置于其中,四周围绕着许多房间,房间里摆放着给国王带往冥府的珍宝。

2、传统特色

奇穆人是熟练的金饰工匠,考古学家们在钱昌已经发现了他们的许多作品。黄金器皿都经过精心的制作,上面饰满了细致的图案。以其藏金窖闻名于世的印加人征服奇穆人后,也仿效了奇穆人的金饰技术。

奇穆国王可能也像印加统治者一样,被看作如神一般。他们将黄金随葬到冥府,可能是想确保自己在那里也受到尊重。他们还将数百个妇女处死作为陪葬者。

这个用黄金制作的鸭型瓶显示了奇穆人手工艺的写实主义风格。

印加人用他们从奇穆人那里学到的技术,制作了黄金项链和美洲驼马状的饰品。

奇穆人没有货币,所以他们用自己编制的织物来支付税金和纳贡。在已发现的被鉴定为王室珍品的文物中,发现了纺织品的遗迹。

二、奇穆王国

奇穆王国(西班牙语:Reino chimú)是历史学和考古学中对南美秘鲁古代奇穆人所建立政权的称呼。

奇穆文化是南美前印加文化之一,繁盛于约公元1100年至1470年,都城为昌昌(Chan Chan)。1470年被印加帝国首领图帕克·印加·尤潘基灭亡,其特有文化遂逐渐融入印加文化中。今人对奇穆王国世系的了解主要来自一份1604年的编年史,其作者不详。

1、历史

考古学证据表明,奇穆继承了莫奇卡文化(Moche),早期的奇穆陶器与莫奇卡陶器类同。奇穆陶器均为黑色,多表现为一种生物的外形或人类或坐或站的姿态,而金属制品则非常细致和复杂。

奇穆文化的一个特色是对月亮的崇拜,而不是像印加人一样崇拜太阳。奇穆人将太阳视为破坏者,这可能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沙漠地带太阳过于毒辣的缘故。

约公元850年,奇穆人建立了自己的帝国。直到1476年,他们才为印加帝国所灭。语言是荣卡语(Yunca)或莫希语(Moche),与印加语言差别很大,甚至完全不同,今已消亡。

他们的都城昌昌(Chan Chan),占地约16∼26平方公里(6∼10平方哩),位于秘鲁北部海岸,这是哥伦布到达美洲前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大墙、蓄水池和金字塔形的寺庙,全部用土坯筑成。根据城市水井分布以及其他资料分析,这里当时大约拥有70,000居民。

奇穆王国的缰土就是从这里开始扩张的,随后向沿海地区伸展966公里。

在市中心有10所王家的复合式建筑,每一所复合式建筑肯定都曾经属于一位奇穆国王。当一位国王死后,他的居所就被密封起来,变成他的陵墓。建筑工人再为下一位国王建造一所新的这种复合式建筑。每一年复合式建筑的入口都有一个巨大的庭院,后面是王室的房间、迷宫般的库房和小庭院。国王的墓台平稳地置于其中,四周围绕着许多房间,房间里摆放着给国王带往冥府的珍宝。

2、世系

(1)塔凯那姆

塔凯那姆(Tacaynamo),又称奇莫尔·卡帕克(Chimor Cápac),是奇穆王国的建立者和第一位国王。根据于1604年书写的一份编年史中的记载,“莫知从何而来”,“乘着木筏”,“从大海的其他地方被派来统治这片土地”。表面上看他兼有政治和宗教权利。编年史中说他“在仪式中用金粉”,“穿棉布遮羞”。他到来后便开始了昌昌城的修建。

印加人征服奇穆时,昌昌共有十座王宫,对应于奇穆王国的十位国王。每一位国王都要修建一座新王宫。

除编年史所述,人们对塔凯那姆的了解仅止于此。这段叙述和传说中兰巴耶克王国的建立者耐兰普(Naylamp)有很大相似之处。根据米格尔·卡贝略·巴尔波亚的叙述,耐兰普从西方大海上来到秘鲁,创立了兰巴耶克文明。他从今天的圣何塞海湾一个名叫法基斯延加(Faquisllanga)的河口登陆。随后他修建了一座神庙,并在神庙中树起一尊名为延巴耶克(Llampayec)的绿石偶像。根据巴尔波亚的解释,延巴耶克意为“耐兰普模样的雕像”。兰巴耶克之名由此而来。

(2)瓜克里库

瓜克里库(Guacricur或Guacri Caur)是塔凯那姆之子,奇穆王国的第二位国王。据1604年编年史所述,奇穆山谷的大部分土地已尽归其属。编年史说“其承袭父王大权,征服(奇穆)山谷中的印第安人和众小国”。

(3)尼安塞姆宾科

尼安塞姆宾科(Naucempinco或Ñancempinco)是秘鲁北海岸奇穆王国的第三位国王。他是第二位国王瓜克里库之子。他开始了对周边地区的征服,当印加人到来时,其国土已延涵盖利马北部区域。据编年史所述,“征服了整个山谷,从谷底开上山峦”,“又下到海岸,最远抵达一个叫玛亚奥(mayao)的村落,它就是今天桑塔镇所在地,距城里(利马)十八里格”,“(征服了)连同萨尼亚镇在内的奇卡玛山谷到帕卡斯马约之间的土地,距城里二十四里格。”

编年史只提到自瓜克里库还有七位国王,但没有给出他们的名字。第十代国王名叫敏查卡曼。

(4)敏查卡曼

敏查卡曼(Minchacaman)是奇穆王国的第十代国王,据说他是个贪婪的君主。他追求更大的领土,不断扩张,在北部征服了西坎人(Sican),而在南部则不幸遇到了印加人。1460年,印加王帕查库蒂派遣图帕克·印加·尤潘基开始对北方诸国进行征服。

1462年,印加帝国和奇穆王国开始了长期战争。1475-1476年,印加帝国征服奇穆王国,卡哈马卡国王古斯曼戈和奇穆国王敏查卡曼战败,古斯曼戈战死,敏查卡曼被囚。而奇穆王国的臣民也被迁走,送至库斯科,为新的统治者服务。

随后,楚穆卡乌尔(Chumún Caur)被任命为新的奇穆国王,奇穆被印加帝国吞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