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蓝瑛《云壑高秋图》高清详解

明 蓝瑛 云壑高秋图 立轴 设色绢本嘉德2009春拍 成交价112万元

作品鉴赏

蓝瑛(1585-1664)字田叔,号蜨叟,晚号石头陀,又自署东郭老农,钱塘(今杭州)人。

清代张庚《国朝画微录》谓“画之有浙派,始自戴进,至蓝为极”。此言一出,后世画史皆将蓝瑛归入“浙派”,称其为“浙派殿军”。然而蓝瑛山水与浙派戴进、吴伟截然不同;蓝瑛的山水画并不是以南宋院体为师法对象,而是从元人黄公望而渐入门径、登堂入室,然后上溯唐宋。中年后,对于宋元各家笔墨蹊径了如指掌,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明代《图绘宝鉴续纂》载,蓝瑛“画以黄子久入门而惺悟焉。自晋唐两宋,无不精妙;临仿元人诸家,悉可乱真。中年自立门庭,分别宋元家数,某人皴染法胍,某人蹊径勾点,毫不差谬,迄今后学,咸沾其惠。”此为蓝瑛山水画创作经历的概括。

在明末清初,受蓝瑛影响的画家众多,除他的儿孙之外,还有不少从学的弟子,如陈璇、王奂、冯赢、顾星、洪都等,最有名的弟子是明末人画家陈洪绶和禹之鼎。陈洪绶山水画奇古怪诞的风格,就是从蓝瑛山水画风中变化而来。蓝瑛是浙江武林(钱塘的别称)人,按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所论“蓝瑛似为武林派”,故把他及其追随者称之为“武林派”。

此件《云壑高秋图》作于清顺治十六年己亥(1635年),蓝瑛时年七十五岁,为其晚年力作。画面绘高远山水,中心位置为一突兀的峻岭,松柏掩映,飞瀑流泉,渔舟茅舍,画中充满着隐遁之幽情。画法丰富多变,以水墨淡设色为主,苍松施以小青绿。山石以干笔点擦勾皴,纵横率意,略用墨染,并以青绿浅绛设色。

徐邦达先生、史树青先生曾过眼此作,并题跋。徐邦达先生从画风进行判断,称此“应是晚岁真迹”。史树青先生则赋诗二首,以“蓝田叔秋景山水逸品”称之。两位先生的题跋与蓝瑛《云壑高秋图》合裱一轴,相互映衬,可谓明鉴古今,为鉴赏多有裨益。


明 蓝瑛 云壑高秋图  局部


明 蓝瑛 云壑高秋图  局部


明 蓝瑛 云壑高秋图  局部


明 蓝瑛 云壑高秋图  局部


明 蓝瑛 云壑高秋图  徐邦达题跋


明 蓝瑛 云壑高秋图  史树青题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