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已是军长,49年还是军长,勤务兵跻身上将,他只获授中将

红军时已是军长,49年还是军长,勤务兵跻身上将,他只获授中将!长征时他已是军长,主席叫他班长,上将叫他首长,本人只是中将!

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有句老话叫“徒进师不进”,再通俗点说,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这些话都是被历史证明了经验之谈。

在近代中国的革命队伍中,就有这样一位被人尊敬的“前浪”——红军长征时期,他就已是军级指挥员:1933年7月始任红9军政委,后任红31军政委,参加长征途中,还曾兼任川西第5纵队司令员。他的战士及勤务兵、警卫员中,出了一位主席,一位大将,五位上将,他自己在55年时却只获授中将军衔。有人为他抱不平,他却说:“我干革命不是为了这个(军衔)。战争年代死去多少战友,他们授什么衔嘛!”这位红军老战士就是詹才芳。

不怕牺牲的革命家庭

詹才芳是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高桥区(今高桥镇)黑石咀村人,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家庭本就贫困,但是,未成年时又接连遭受父死母丧之痛。少年失怙的詹才芳,兄弟几人相依为命,靠给别人放牛艰苦度日。

1924年春,17岁的詹才芳经人介绍到董老创办的武汉中学当校工,让他的思想有了飞快进步,当年入了团。詹才芳的转变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他的家人大多思想进步、投身革命,有人还为之付出了鲜血与生命。詹家兄弟4人都参加了革命,大哥詹才华、四弟詹才选都是早期党员,先后为革命英勇献身,二哥詹才进,也是参加黄麻起义的热血战士。

大哥詹才华是高桥区委书记,黄麻起义失败后,被家还乡团逮捕,挖掉了双眼、割去了鼻子、掏出了心肝,头颅挂在黄安县城的门楼上。四弟詹才选是詹才芳的孪生弟,曾为党的秘密交通员,参加了黄麻起义,1929年夏天被反动派杀害。

其实,詹家兄弟能全部投身革命,是与董老的启发教育分不开的,因为,董老的姐姐是詹才芳姐姐的婆婆。所以,詹才芳从武汉回到家乡黄安后,就以姐姐家为落脚点,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姐夫余楚臣在詹才芳的动员启发下也参加了革命活动。“四·一二事变”后,余楚臣惨遭反动派杀害。可以说,黄安詹家是一个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的革命家庭。

强将手下无弱兵

在武汉中学受教一年后,18岁的詹才芳奉命返乡投身农民运动,组织高桥区农民自卫军,并担任队长。1927年11月,詹才芳带领农民自卫军参加了黄麻起义,任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排长。战斗中,他率领30余人的突击队,一举攻进黄安县城南门,活捉黄安县长贺宁忠及以下贪官污吏多人。

起义受挫后,詹才芳改任黄陂县工农游击大队大队长,继续领导起义中的幸存人员在黄陂县木兰山区打游击。在木兰山一带坚持游击斗争期间,他曾数次遇险,均机智勇敢化险为夷,被人誉称为打不死的“飞毛腿”。跟随他一起在木兰山打游击的人中,就有李*先念、王树声、陈再道、王宏坤、王建安、陈锡联、王近山、秦基伟等知名战将。

1928年秋,黄陂县工农游击大队编入红11军31师,詹才芳历任连长(李*先念时为副班长,一年后转地方工作,任高桥区委书记,这一职位正是詹才芳大哥被害后留下的。另外,连里还有个班长叫许世友。)、营长、红1军第1师3团政委、红4军第10师30团政委。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

詹才芳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军事院校,但是,打仗是真的有一套,在鄂豫皖时期他参与指挥的苏家埠战役就是最经典的一例。苏家埠战役是四方面军在安徽省六安县苏家埠地区对国民党军的围点打援作战。詹才芳指挥红30团参加苏家埠战役,和兄弟部队一道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其中生俘两个师长、5个旅长、12个团长及以下官兵1.8万余人;缴获步枪1.5万余支、机枪250挺、山炮4门、迫击炮40门、电台5部、手枪1000余支,取得了红军战史上的特大胜利。此次战役创制了四方面军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也是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詹才芳在军中是出了名的好人,他曾救过很多人。当时四方面军肃反扩大化,陈锡联、甘思和、谭知耕被列入了肃清对象,詹才芳故意大骂他们一顿,把他们救下当自己的警卫员,王近山刚参加革命时,也当过詹才芳的警卫员。

到达革命圣地

1932年10月,詹才芳随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西征入川,参加创建川陕苏区斗争。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詹才芳任红4军第12师政委。7月,任红9军政委,成为红军时期间的军级指挥员。期间,他率部参加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强渡嘉陵江等战役。后来,改任红31军政委,率部随四方面军长征。

四方面军的官兵胜利到达陕北后,曾受到一些不公的待遇与过火的批判,这引起了原四方面军一些将领的不满,于是引发了一起“集体叛逃”事件。爆脾气的许世友首先沉不住气了,他联络了在抗大学习的部分在原四方面军的将领,准备一道返回老根据地继续革命,这群人中就包括詹才芳。但是,这个悲剧最终没能发生,是得益于王建安的“举报”,最高层才出面“智伏许世友”,将一场“变乱”化解于无形。

战斗的人生

抗日战争时期,詹才芳先后任抗大第二分校先遣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期间,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北岳区秋季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的斗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詹才芳奉命率部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司令员,先后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在辽沈战役中,9纵先取得锦北战斗重大胜利,后担任锦州城南突破任务,迅速打开突破口,随即向纵深发展,歼敌1.5万人,并活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上将副司令范汉杰、兵团中将司令卢浚泉。锦州解放后又参加辽西会战,从锦州直插营口,追歼逃敌,阻绝了大部敌人从海上逃跑,解放了营口。

1948年12月上旬,平津战役打响后,詹才芳指挥9纵作为攻天津之南的突击集团,突破津南国民党军的坚强设防,在巷战中突入天津市中心耀华中学,与东西突击集团会合,俘虏国民党北宁路司令兼天津市长杜建时及白英杰等将领,共歼国民党军2.6万人。

1948年11月,根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46军,詹才芳成为46军的首任军长,先后参加湘赣战役、衡(阳)宝(庆)等战役。1949年8月,詹才芳率46军独自解放衡阳、衡山等11座县城,歼国民党军4.7万余人,俘国民党将军14名。

结语

建国后,詹才芳历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虽然他只是个中将,但是,先念主席见了还喊他“班长”,陈锡联、许世友、陈再道、王宏坤、王建安等上将见了他都敬礼、叫“首长”。

1990年5月下旬,詹才芳彻底病倒了,昔日的战友、下级纷纷扬来看望他。1992年12月2日,詹才芳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詹才芳去世后,组织上给了他公正评价:“光明磊落,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董老生前也曾说:“詹才芳是个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