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启蒙阶段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号)(以下简称《指南》)的通知,对3-6岁的儿童学习和发展提出了建议。这个《指南》可以说是我国国家级别的标准规范,是各大正规幼儿园施教育儿参考的重要材料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个指南,这个指南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部分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参考建议。因为篇幅实在太长,所以,我们分篇来解读。本文是第一篇健康篇。我觉得作为父母,不能迷信各种辅导机构培训班,也不要自己过分的拔苗助长、操之过急,我相信各位宝妈宝爸自己心里都有一杆秤,都知道如何科学的培养孩子的成长。


一、《指南》对健康的界定及分类

《指南》中对于健康的界定是这样的:

[1]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放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是适用的,不分年龄段。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幼儿身心健康主要是指: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生活能力。

这些能力在学前养成,才是他们进入小学后,能够更好学习的基本保障。

《指南》建议家长干什么呢?是这样说的:

[2]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3]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从上面的建议看,主要是保证幼儿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这是幼儿成长的刚性需求。另外,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幼儿成长的必须条件。

上面这些建议,其实都是各位宝妈宝爸一直在做的事情,不需要过多的解读。

《指南》将健康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来提供指导建议。

二、身心状况

《指南》将身心状况的指导设置为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3个目标,并给出了幼儿在不同年龄段时,应该达到的何种状况的参考标准。

目标一:具有健康的状态

注:身高和体重数据来源:《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4、5、6周岁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参考数据。

上面这个表中的男孩女孩身高体重参考标准,就不说了,大家有很多渠道了解身高体重标准。坐立行参考标准绝大部分孩子都没有问题。

《指南》针对目标一给出的教育建议:

1.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如:参照《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烧烤、腌制。
2.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3.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如: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矫治。桌、椅和床要合适。椅子的高度以幼儿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
4.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

上面这些建议中,要注意,最重要的就是充足的睡眠要保障,另外,就是合适的桌、椅、床,其他几条大家肯定能做的很好。

提到的桌和椅,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各种各样的儿童学习桌,我在2021年1月7日买了一套儿童学习桌椅,感觉交了智商税,哎不说了。究竟什么是合适的桌椅,我目前没有任何概念,完全被儿童学习桌又是升降可调、又是重力刹车、又是双靠背、又是坐姿纠正带等噱头给带偏了。总之,各位家长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断就好。

目标二:情绪安定愉快

针对上表的目标,《指南》给出的教育建议:

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
①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
②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
③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
①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
②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③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④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从上面的目标二及教育建议来看,如果幼儿情绪可控,目的基本也就达到了。这其中,家长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例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欣赏幼儿,不厉声斥责,不打骂,不乱发脾气等等,这些,我作为一个孩儿他爹,表示自己真的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不发脾气,不斥责孩子,这方面我自己检讨,尽量克制。希望大家有很办法对付熊孩子,欢迎赐教。

目标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针对上表的目标,《指南》给出的教育建议:

1.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
①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②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2.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
3.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如:
①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②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目标三,上了正规的幼儿园,基本都能做到,很容易实现,不需要有太多的担心。

三、动作发展

《指南》将儿童的动作发展需要具备的能量分解为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三个目标。

目标一: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指南》针对目标一给出的教育建议:

1.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如:
①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
②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如:
①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
②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
3.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
4.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目标一所希望孩子们达到的能力,只要上了正规的幼儿园(不是那种以突击学习为主的幼儿园),基本都能做到,也都很容易实现。

另外,对于连续排球类的能力训练,家长买个篮球在户外边玩边遛娃,也很容易达到。我出去遛娃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差不多上一年级的孩子们在玩拍球,感觉拍的还可以,但是让自己的孩子拍的话,显然还拍不好,我觉得这是年龄还不够,不能稳定的拍球。另外,前段日子,孩子说幼儿园也玩一些拍球的运动,听了之后,我就放心了,我还是比较放心正规幼儿园的。

目标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指南》针对目标二给出的教育建议:

1. 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
2. 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

上面提到的双手抓杠悬空,在幼儿园、小公园、有健身器材的小广场等地方,都能够锻炼。至于接沙包、单脚连续向前跳,有的幼儿园会有类似的活动,也可以作为遛娃的一项运动,加以锻炼。对于快跑就不用说了,孩子们都愿意互相跑着玩,连续长距离行走也比较简单,反正我家娃没啥问题,我去幼儿园接他放学时,经常和他一起走回家,天暖和那会,还和他一起去外边压马路、或者去狭长的那种公园走个来回再回家,有时,孩子会累,但也没有停下来歇,而是直接奔回家里了。

目标三: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指南》针对目标二给出的教育建议:

1.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如:
①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
②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
③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
2.引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如:
①为幼儿提供的塑料粒、珠子等活动材料要足够大,材质要安全,以免造成异物进入气管、铅中毒等伤害。提供幼儿用安全剪刀。
②为幼儿示范拿筷子、握笔的正确姿势以及使用剪刀、锤子等工具的方法。
③提醒幼儿不要拿剪刀等锋利工具玩耍,用完后要放回原处。

个人觉得上面这些建议都很容易做到。

四、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指南》将儿童的动作发展需要具备的能量分解为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个目标其实说白了,就是上小学时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能力养成。

目标一: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指南》针对目标二给出的教育建议:

1. 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
2.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
①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
②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③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
3.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
①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②勤为幼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
③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等。
4. 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如:
①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
②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
③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电视节目,培养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上面这些建议一部分可以通过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实现,更多一部分还需要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多思考,多关注,慢慢的养成良好习惯。

目标二: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指南》针对目标二给出的教育建议:

1.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2.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3.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如:
①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
②幼儿的衣服、鞋子等要简单实用,便于自己穿脱。

上面这些建议呢,还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实际上,对我的娃来说,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冷热增减衣服、系鞋带等还做不到或者做不好,有的可能是不愿意做,也是让他老爹我没招,有高手家长欢迎支招,谢谢。

目标三: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指南》针对目标二给出的教育建议: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如:
①要把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
②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儿;幼儿乘车、乘电梯时要有成人陪伴;不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①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等。
②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③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
④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
①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②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③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④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

上面这些建议,我还需要认真的思考,学习如何教会自己的孩子这些能力,大部分能力我都没有跟孩子说过,这是我需要反思的地方。

总之,作为孩子他爹,在科学育儿方面,我有很多需要学习和补足的地方,也希望读到此文的朋友能够推荐一些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教育经验和方法,感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