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阵 | 《红与黑》中的新女性与旧传统 2024-05-16 02:09:49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名著,它的副标题叫1830年纪事,讲述了法国七月革命前后一个外省下层青年的奋斗历程。这部作品是以主人公于连.索雷尔的命运为中心展开的,在于连奋斗的路上,他先后遇到了两个女性,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她们能让他飞黄腾达,也让他锒铛入狱,最终丢了性命。这两个女人,一个是小城维里埃尔的市长夫人,另一位是侯爵之女马蒂尔德,这两个女人都出身名门,属于贵族阶层,和于连反差极大。但又先后与于连发生了情感纠葛,不可救药地迷恋上了于连,从而成为恋爱心理的标本。虽然于连满怀抱负,但他本身并不是以追逐情感为最高目的,在当时法国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客观上他却一再依靠俘获芳心而获得命运的转折,这对他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剧。司汤达的小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擅长心理描写,尤其擅长刻画情爱心理,对于恋爱中双方微妙的心理变化描绘得细致入微,丝丝入扣,读来令人叹服。也正是借助于这种精妙的心理描写,他才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首先我们来看看德瑞那夫人,她本是名门之后,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家族的唯一继承人。在嫁给浅薄而虚荣的市长之前,她就是一张白纸,而当她遇到十九岁的家庭教师于连的时候,三十出头的的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德瑞那夫人单纯,善良,最初她完全是以一种充满母性的眼光来打量这个清秀而倔强的少年的。她同情这个贫穷的少年,想用馈赠衣物和金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善意,想不到却遭到于连的断然拒绝。 她这样的举动在敏感而自尊的于连身上激起的是征服欲,于连认为德瑞那夫人是在羞辱他,他要反击。怎么反击呢?有一次在花园里的家庭晚宴上,德瑞那夫人的手在桌子底下不小心碰到了于连的手,她赶快就躲开了,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反应,但是于连不这么看,他觉得德瑞那夫人这是看不起他,好,你看不起我,我偏要征服你。就像他的偶像拿破仑征服欧洲一样,于连以百倍的勇气抓住了德瑞那夫人的手,夫人怕被旁边的丈夫发现,就不敢声张,而于连则把这视为一个莫大的胜利。德瑞那夫人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当她的心中刚刚点燃了爱情的火苗,她立即感觉到强烈的负罪感,这个时候她的小儿子刚好生病了,她就把这看作是上帝降下的惩罚。然后她就一连好几天不理于连了,司汤达在这里最高明的地方就是写出了一个女人的多面性。德瑞那夫人的行为发生过几次特别极端的转变,而每一次转变都被写得合理又充分。比如夫人一旦真正爱上于连就变得特别敏感,她怀疑于连贴身佩戴的照片是其他女人,甚至因为爱情而变得非常大胆。有一次在小城的重要仪式上,她刻意安排于连进入骑兵队,与其他的贵族子弟为伍,目的就是为了看情人穿上军装的帅气模样。这显然就是一个深陷爱河不能自拔的女人,与刚开始那个小心翼翼的形象判若两人,但是这里面的心理动机和发展的线路是非常清晰的。终于,夫人和于连的恋情被告发到市长那里,于连慌了神,而德瑞那夫人却表现出令人惊奇的冷静和缜密。她不仅成功嫁祸于市长的老对头,化解了危机,还为市长铺好了台阶,甚至为于连找好了退路。在这里司汤达生动地刻画了爱情能给一个女人带来的改变,同时也为后面德瑞那夫人的反常行为打下了基础。痴迷的爱情所催生的熊熊火焰,一旦失控,瞬间就会变成灾难。 再看于连,在经历了神学院的痛苦之后,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他成了侯爵的秘书,同时也认识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侯爵府小姐马蒂尔德。这个马蒂尔德真的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女性形象,她高傲冷峻,自视甚高,看不上周围任何一个贵族青年,相反倒被于连的才华和冷淡所吸引。马蒂尔德喜欢于连,恰恰是因为他与自己以前接触到的那些贵族子弟不同,有一种孤傲和自尊。马蒂尔德是什么样的人?她是一个浪漫到骨子里的人,她崇拜的偶像是自己的一个先祖,这位先祖曾经是王后的情人,被砍头后,这个头颅曾经被王后亲手埋葬。马蒂尔德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她甚至每年都要在他的忌日戴孝,作为侯爵府的千金,她从来就是众人攀附的对象,但是从小生活在阿谀和笑脸中的马蒂尔德,却偏偏对这个冷峻的小秘书产生了兴趣。当然,这种兴趣最初不是所谓的爱情,而是类似逗弄宠物的浅薄感情,只不过这个时候的于连已经知道了如何与女人周旋。他不但鼓起勇气深夜爬进了马蒂尔德小姐的闺房,而且还在出尔反尔,脾气无常的马蒂尔德小姐面前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一颇富喜剧感的场面正中马蒂尔德小姐之意,这就是她想要的爱情,她甚至称于连为自己的主人。但是要彻底征服这样一个贵族小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于连最后决定性胜利堪称爱情中的经典案例。因为马蒂尔德小姐对于连的态度时冷时热,不可捉摸,于连就转而开始追求马蒂尔德身边的一个闺蜜。这位富有的寡妇非常“得意于”俘获了于连这样一个青年才俊,每每就拿着于连写的情书去向马蒂尔德小姐述说。其实那些情书于连根本没费什么事,都是从小说中抄来的,但是马蒂尔德小姐越听越气,心中被激起了无比的嫉妒。这个时候,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要把于连从这个情敌的手中抢回来,于连的这个小把戏帮他取得了最终的决定性胜利。马蒂尔德小姐死心塌地地爱上了于连,后来的文学批评家非常赞赏这个桥段,特别是法国有一位文学批评家叫勒内.吉拉尔,他说这里面揭示了一个人类心理的永恒结构,他称之为“欲望的三角”。什么叫“欲望的三角”呢?重点是说,人的欲望并不是直接产生的,而是源于对一个客体的模仿。比如说在这个故事中,马蒂尔德小姐对于连的感情必须要加上一个客体,才最终得以确认,这个客体就是她的闺蜜。在吉拉尔看来,这个欲望三角不仅和爱情相关,也不仅是女人的专利,顺便说一句,于连虽然一路桃花不断,但他自己的欲望核心根本就不是情爱,而是对于权力的渴望。是改变命运的向往,而他的这种欲望,也是源于他对拿破仑的模仿,回到作品中来,有了位高权重的侯爵提携,于连的人生顺风顺水,爱情事业双丰收,眼看就要走向人生的巅峰。 这时候,德瑞那夫人的一封信,向侯爵揭露了于连和自己的过往,这封信是整个小说情节反转的重要一环,也是德瑞那夫人整个形象变得丰富立体的关键点。德瑞那夫人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她对于连到底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有人说,这是因为教士的逼迫,但是如果我们认真琢磨就会发现,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那就是女人的嫉妒心,而这种嫉妒心是发自于真爱的。德瑞那夫人是真爱于连的,她之所以能被人煽动,原因就在于她内心无法忍受于连在其他女人那里收获了完美的爱情。处于一种原始冲动或者无意识,她写下了这封断送于连前途的信,这时的德瑞那夫人,不仅与那个冷静缜密处理匿名信时候的女人判若两人,也完全不再是单纯,善良的傻白甜形象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佩服司汤达对女性心理的精准把握,特别是在情爱心理中的那些准确的书写。气急败坏的于连赶到教堂,对着正在祈祷的德瑞那夫人开枪,德瑞那夫人应声倒下,或许在她看来,倒在心爱的人抢下也好过被遗忘的痛苦。于连被捕入狱,在监狱里远离名利诱惑他似乎灵魂得到了净化,他在法庭上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行,并拒绝为自己辩护。他认为自己唯一要忏悔的对象反而是德瑞那夫人。虽然马蒂尔德小姐也在动用一切资源为救于连奔走,但于连却无动于衷,还劝她等自己死后尽快改嫁。德瑞那夫人和于连在监狱里互诉衷肠,彼此原谅,但这并没有能改变于连的命运。于连死后,马蒂尔德小姐终于实现了自己怀抱情人头颅的浪漫想象,而德瑞那夫人则在三天之后无声无息地死去。至此,伴随着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历程的彻底失败,两位女主人公也以悲剧收场,但她们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两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这部小说也因为生动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被视为开创性的一部作品! 赞 (0) 相关推荐 《红与黑》书评 司汤达 <红与黑> ----书评 该书主要是描写下层平民一个木匠的儿子于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野心膨胀和破灭的悲剧.书名红与黑,有人说红是代表拿破仑时代的军服.黑是代表王政复古年代的僧侣的黑 ... 《红与黑》:一个带着假面的青年最后用生命殉葬了真我 2D3692021.04.13 20:28:58字数 3,281阅读 4,011<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作品,讲述了木匠之子于连的奋斗际遇,最后于连输给了时代命运,他的头颅安葬于荒 ... 余华读了2遍的西方《红楼梦》,告诉你梦想与悲剧,有多大的距离 在历史学家的眼里,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是法国翻天覆地的时代,法国大革命使人热血沸腾.出身卑微的拿破仑,野心勃勃,具有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他带领法国军队所向披靡,横扫欧亚非. 重要的是在法国这个阶级. ... 于连的突围(如中学生优秀习作展示之四) 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套路原指武术训练的技巧.程式.方法等.现在社会上.生活中也有各种套路,套路有时助力成功,有时成为羁绊-- 于连 ... 于连生命中的两个女人 我读<红与黑>很多遍,至今不敢讲自己真正读懂了这本书,最近我又将此书读了一遍,似乎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困惑. 将来若有机会,我可能会分很多小篇章去讲书中的人与事,今天这篇先从 ... 《红与黑》暴露出这3个生活真相,越早认清越好 一百多年前的某天,司汤达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之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才开始推崇他的作品,趋之若鹜. 在司汤达的诸多作品中,<红与黑>尤为著名,至今仍经久不衰. 曾有人说,<红与黑&g ... 于连人物形象分析 于连(Julien)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巨大野心而孤身一人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辛苦地奋斗着,其间不乏种种不光彩的手段.正当他自以为踏上了飞黄腾达的坦途和得到了超越阶级的 ... 风景文创 | 旅途中的新风景——老旧建筑改造版酒店 风景观点 旅途中最大的幸事便是可以住的舒服且住的有趣. 旅游者对于居住环境标准的提高使得不少酒店和民宿开始在创意上下功夫,通过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打造出具有独属于当地特色或者自身特色的创意型酒店. 创 ... 高端酒店组织变革:如何让“新思维”代替“旧传统”?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业态不断涌入,那些传统高端酒店的组织形态开始面临挑战, 如果不能及时升级迭代进行变革,恐怕终究难逃成为"历史"的命运. 关于国内一些高端酒店的长期蹉跎,中 ... 王安石变法中的新旧党争,苏轼为何因一道奏折而被贬黄州 苏轼被贬黄州,直接原因是"乌台诗案",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王安石变法时的新旧党争.宋神宗在位时,曾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本就遭至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变法过程中因急功近 ... 【考古札记】王煜:新瓶还是旧酒——汉墓中的蝉蜕成仙之道 学术研究创新是目的,严谨是基础,规范是法则,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谨守基础和法则是根本的. 若以后世玄幻奇谈去研究早期背景模糊的材料,不知要出现多少"创新成果", ... 老家有朋友几次建股票群,都邀我加入,盛情难却,我多潜水于群中。昨天因故解散旧群后再建新群,群友们提议... 老家有朋友几次建股票群,都邀我加入,盛情难却,我多潜水于群中.昨天因故解散旧群后再建新群,群友们提议要重树新的群风群貌,各人谈谈投资心得,我发了一段话,收到一些点赞,现转发于雪球.(部分群友昵称用字母 ... 财报中的新旧电商电商PK!“中年”阿里巴巴与“少年”拼多多,谁更行? [前言] "姜还是老的辣"? 2019年5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BABA)发布2019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体量巨大的阿里巴巴在多项关键指标上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集团收入 ... 王煜:新瓶还是旧酒——汉墓中的蝉蜕成仙之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煜 时间:2021年05月25日 学术研究创新是目的,严谨是基础,规范是法则,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谨守基础和法则是根本的. 若以后世玄幻奇谈去 ... 龙门阵 | 有多少女人忽视了女性视角,在抱怨中依然站在男性视角看自己 你以为你看到的是自己想要的,却并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假象而已! 因为事实上如果我们不留意的话,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现代这个社会很容易被陷入到一种男性思维的视角之中. 比如说我们可以随便举一个例子,某新闻 ... 龙门阵 | 《沙恭达罗》中的东方女性 大概在公元五世纪,在印度梵语戏剧繁荣的高潮当中,涌现出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大戏剧家,大诗人迦梨陀娑,他被英国梵学家莫尼尔.威廉士称为"印度的莎士比亚". 迦梨陀娑最著名的戏剧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