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投资中的三个问题

Ad

慢慢变富 张居营 雪球大V 闲来一坐s话投资 中信出版社图书

作者:S张居营(闲来一坐话投资)

京东

闲来札记:投资中的三个问题

(2021年3月12日)

1、个人投资者向谁学的问题

今天网络的便利,让我们个人投资者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投资人,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包括一些投资大V、投资大佬级的人物。那么,我们究竟要向谁学习呢?我认为,主要还是要向优秀的个人投资者们学习。

不能否认,今天市场的“话语权”更多地是掌握在一些知名的机构投资者嘴中,各种媒体追逐的也往往是那些带有光环的机构投资者中的知名人士,但是,短期排名制度的安排会常常造成其他们一些变态的投资行为(当然并非全部如此)。有的私募资金还有清仓线的控制,所以导致他们在市场大幅度下跌时还要进行所谓的控制回撤(股价跌便宜了应该买入才对,怎么还会控制所谓的回撤呢,比如2018年茅台跌停至509元)。察看他们的言论(我本人有时倒喜欢对他们的言论“把玩”一番),也不难发现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市场风格的转向,其投研的方向不是专注于对企业优秀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的研究,反而更多的是研究市场上一些所谓性价比高的品种,以作其频繁调减仓位的参考。

以上种种原因,就造成了他们不可能将巴菲特、费雪、芒格等投资大师的投资理念贯彻到位。相反,一些优秀的个人投资、投资大V、投资大佬级的人物,因为没有上述种种“挂碍”,反而更容易在我大A股实践上述投资大师的思想,因此,长时间下来其投资收益反而更好,是要远远胜过一些机构投资者的。

芒格说过差不多这样意思的话,即永远不要低估利益捆绑和激励机制的作用,这实在是对人生的一个深刻洞见。所以,我们个人投资者要学习投资,我越来越认为,主要还是要向那些长期投资业绩优良,且喜欢无私分享的优秀个人投资者学习(幸运的是大凡优秀的个人投资者还多喜欢网络分享)。当然,如果自己的悟性够用,也完全可以直接向巴菲特、费雪、芒格这些投资大师的思想学习(不厌其烦地读他们的书和信),因为我发现,这些优秀的个人投资者们差不多都将巴菲特、费雪、芒格作为自己共同的老师。当然需要注意的,那些动不动就建群作“收费指导”的所谓大V、所谓大佬不在此之列。

2、“买好的”和“买得好”的问题

在我以前的文章和我的《慢慢变富》一书中,我曾经提出,市场上一向有两派,即“好公司派”和“好价格派”。但是经过我多年的探索,我个人认为,个人投资者的“第一思维”应该还是要做“买好的”一派,最好办法是买入世界上最顶尖优秀商业模式的公司,最能够长期持续赚取真金白银的公司,正所谓买就要买那些皇冠上的钻石式公司。

在这个方面,我本人是吃过亏的。比如,有时总感觉着那些具有优秀商业模式和优良文化的公司股价不低,似乎安全边际不够,结果退而求其次,去买入那些一时看着性价比高的公司,这样做的结果有没有收益呢?当然是有的,但是:一者钱赚得很辛苦,比如低估买入,还要时不时地想着高估卖出,这一点是需要较高的投资技巧的,而且我也不排除确实有的投资人在这个方面做得还不错;二者,容易不幸掉入低估值的价值陷阱。相反,伟大的时间这一魔仗,反而让那些具有顶尖商业模式的优秀公司长期胜出,最后的结果,反而更胜过我们不断地寻找性价比品种所赚的辛苦钱。

今天,在新浪微博上一位博友名叫“罗辑商人”的,作了一下计算:即假设以历史最高价格买入贵州茅台会怎样?即在2007年以最高价格买入,至今年最高价,获利18倍,年复利23%;至今天中午收盘,获利14倍,年复利21%。想一想看,有多少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14年的时间里能够取得如此高的年复合收益呢?绝对是凤毛鳞角!

不仅如此,这位博友还“质问”道:“什么是价值投资?2007年上证指数最高6100点,2008年上证指数最低1600点。假设在2007年以最高价格买入贵州茅台,与在2008年以最低价格买入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万科企业相比,至今前者收益要高得多。”这实在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所以,我不禁点评道:“这就是无与伦比的商业模式的长期威力!”——“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投资大师们这话说得是多么铿锵有力,然而惜夫,自己仍然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行动得不坚决啊!

或许有朋友仍然会提起这个话题:看你最近总是说茅台,难道非茅台不投资吗?当然不是。如果我们真的是按照巴菲特、费雪、芒格所指给我们的“路线图”去投资,其实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比如,我们完全可以专攻具有经济特许权的优秀公司去投资,有此一招儿,就足以保你“仗剑走天涯”的。或者,这里我再自卖自夸一下,你如果悟透了我说的选股“九把快刀”,也足以“刀刀见血”呢!——在我前边文章中,总有朋友问起,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似乎不太入门,其实你只要专门学一学巴菲特关于经济特许权的论述,或者学一学我的“九把快刀”,我估计你很快就能登堂入室,进入价值投资的辉煌殿堂呢!

“买好的”最终优胜于”买得好“的地方还在于,如果我们不慎真的是买入价格一时高了些,但不要紧,只要你拥有我们个人投资者的“两大武器”(也是我们的两大优势),即时间和耐心,最终的结果也常常是不会太差的。——当然,如果你说你就是缺乏这两大武器,那么不客气地说,股市这个地方并不适合你,你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远离股市。

3、关于安全边际的把握问题

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另外三项是买入股权、利用市场、能力圈),但是安全边际是由价格和企业的基本面所决定的,所以,我曾提出安全边际分为静态的安全边际和动态的安全边际,其中静态的安全边际是由当前市场价格决定着的,动态的安全边际是由企业的基本面所决定着的。但是很多的投资者往往更多的是注重当前“价格”这个安全边际(在我投资的早期也是如此),而常常忽略了“基本面”这个更为起决定性作用的一面。

段永平说,他看企业,一是看商业模式,二是看企业文化,而价格是次要因素。他还说:“所谓安全边际指的应该是自己对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价钱“,“什么价格买完全取决你自己资金的机会成本”。

他说:“我对安全边际的理解是对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股票短期的价格波动。对于一个伟大公司而言,有时候一点点价钱差别10年后看都不是事,但因为差那点价格而错过一个好公司就可能是大事了。”

段永平先生的这些话,是不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段永平还说过一句话,曾经让我思考了好多天。他说,“贵不贵看十年”。我个人的理解,如果看十年你感觉着不贵(自己资金的机会成本),你有钱扣动板机就是了,而不要汲汲于那点小钱而最终造成永久错失优秀股权资产的风险。要知道错失优秀的股权资产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机会成本啊呵,只是很多人习焉不察而已!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多高的价钱也要买的。在这个方面,段永平(其实也是来源于巴菲特的思想)也一语中的,就是说,你要看一家企业如果不上市,是不是值得买入(是不是值得买入与上市不上市无关,上市仅仅是给我们提供了交易的便利),也就我经常说的,假如自己有无数钱可以将这家上市公司全部买入下来的意思。

我们再看一看段永平在2011年买苹果公司时,他是怎么“算计”的。——在我看来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范例,我本人已将这个范例快研究100遍了啊呵!

他说,当时苹果市值是3000亿,公司手里还有1000亿净现金,公司当时年利润大概不到200亿,他猜(也就是毛估估的意思)苹果未来五年左右盈利大概会有500亿。所以,当时想的东西非常简单,用2000亿左右市值买个目前赚接近200亿/年、未来五年左右会赚到500亿/年或以上的公司(而且往后还会继续很好)。如果有这个结论,买苹果就是个简单的计算题,只要根据自己的机会成本就可以决定了。当然,段永平也说,“但得到这个结论非常不容易,对我来说至少20年功夫吧。能得到这个结论,就叫懂了。不懂千万别碰。”

特别说明一下,段永平的上述观点,我均引自于由雪球出版的两本电子书,即《段永平投资问答录(商业逻辑篇)》、《段永平投资问答录(投资逻辑篇)》(两本电子书均是免费的,价投派们喜欢),这两本书收录的是段永平多年来在博客与雪球上与投资朋友们互动谈话的文字记录,虽然称不上严格的书,但其中闪烁着的投资智慧,我觉得一点也不亚于读巴、芒的书籍和书信。

有人说,段永平先生是中国大陆做投资最好的人,我觉得此言不谬。至少本人认为,段永平先生的投资水平“段位”(他也姓段嘛)太高,我辈虽然难望其项背,但是他的一些投资言论、投资智慧却是值得我们个人投资者不断学习、不断揣摩的。——我本人已将这两本电子书读了两遍以上,且时不时地就拿来品读一番,常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而且正如我在上面所指出的,个人投资者要向优秀的个人投资者学习,而段永平尽管是属于投资大佬级别的,但显然也是属于优秀的个人投资者之列的,自然更是我们个人投资者学习的榜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