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平行课 | ​城市漫行X社区设计:商业狂欢背后的隐秘禁城

城市漫行X社区设计

商业狂欢背后的隐秘禁城
「 老街上的商业狂欢 」

安福路,建于民国4-5年,即1915-1916年,位于原法租界内,曾被命名为泼莱斯路。民国32年,以江西的安福改为今天的安福路。

如今的安福路是上海的网红街。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塞万提斯图书馆和的注视下,BM、Short Sentence, IG映界艺术馆、Sunflour、Mi Thai纷纷入驻,这条街逐渐成为年轻人打卡休闲的目的地。

然而,安福路的光鲜并非与生俱来。最初的安福路是典型的 “五违四必”问题街道——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乱象丛生。

从“五违四必”蜕变为网红街,安福路的成功离不开生活、社区、和参与三点:

1、浓郁的生活气息。安福路,不同于其他网红打卡地,这里仍有大量的居民生活工作,社区生活功能并没有完全为商业让步,连最初的咖啡店等商家的引进也是为居民服务。

2、设计、规划和管理。街区规划师的介入,使得安福路有了“整体风貌”的概念。

3、积极的街道办。例如多抓鱼商店的顺利入驻,离不开街道办前前后后帮助业务指导(功能,价格,分类),并与设计师洽谈装修风格,提出和路边的法国梧桐和米色老建筑遥相呼应等建议。

「 陋室王侯们的禁城生活 」

高度活化的街道,严谨规划的沿街立面,纷至沓来的网红品牌,让昔日的老街道成为了游客的目的地和成功的城市名片。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在经济活动、交通系统、街道更新等方面,上海正经历着激烈的城市转型,而这种转型,也在慢慢延伸至老城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但我们是不是遗漏了一条街道最基本的功能:为它原本的居民服务

当游客和消费者在沿街每一个门店内摩肩接踵的时候,原本生活在街区里弄里的居民们呢?他们也许没有那么光鲜靓丽,也几乎不具备挥金如土的商业价值,但他们才是这条街道原本的主人。这些深居简出的陋室王侯们还在街道中做些什么?他们是否已经离开?如果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再依赖这条街道,而是遁入一个个里弄,那这些里弄正在发生着什么?它们是一处未曾开发的静谧之地,抑或是土著居民们远离外界生活圈子的一处“禁城”?

「 一次城市调研和社会思考 」

这一次,我们将深入的考察安福路这条网红街道,不再止步于惊叹它沿街的开放和繁华,而是深入去探寻社区深处老上海们的里弄生活,了解老街坊们的“禁城生活”,感受和绘制一幅本地居民的日常全景图,同时思考他们的需求与困扰,为本地人设计,深入了解人类学视角下城市空间体验(urban spatial experience)和邂逅偶遇(chance encounters)的重要性。

通过行走、观察、记录,我们会从市民的日常生活里,发掘城市潜在问题,并提供基础的、可行的设计方案。这不仅是为了从认知上消除城市空间的隔阂、分裂和碎片化,也是为社会向更好目标迈进,提供了更加切实可行的参考。

从建筑与城市的学术角度出发,在上海城市更新大环境下,以安福路及其189号社区为案例,探讨和发掘在网红经济的影响下

1)网红街道的特点;

2)受网红设计启发的小尺度建造提高居民生活的潜能。

「 简介 」

该项目根据建筑学、城市研究和人类学的角度,调研安福路——上海新晋网红街及其周边社区;并依据调研成果进行社区营造,设计属于居民的公共空间。

| 阶段一 |
城市漫步+分析Mapping制作,适合作品集的“其他作品”(other works),或单纯对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
| 阶段二 |
社区设计,配合阶段一,适合作品集第一、二个设计项目的同学。

适合专业:建筑、室内、景观;

难度:★★☆☆☆

适宜水平:低年级,作品集初始阶段;

项目尺度:小尺度社区;

项目成果:调研绘图Mapping(Otherworks)+一个项目

授课模式:上海线下

命题导师:Yiming Liu

软件要求:PS,CAD,SU/Rhino

报名人数:10人

项目时间:2021年7-8月,如希望提前开课,请联系教务老师

组队形式:1人/2人每组

「 关于场地 」

城市网红街道,在建筑学和城市研究的讨论中处于较“尴尬”的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红街道对于街道更新和发展是有启示的,无论从“空间布局”还是“聚集发生”的角度。同时,那些仍有居民生活的网红街道,鲜有研究,令人不得不好奇:网红街道居民的生活,是否能在设计师的干预下有所提高?

网红安福路街道和他沿线的社区里弄

安福路街景

沿街里弄:安福路189号社区

「 活动阶段 」

|阶段一:非设计方向|

城市漫步
该阶段旨在对安福路进行以“网红店”为主导的实地考察和城市街道分析。
●导师会讲解四种街道分析方法(城市区位肌理分析、城市综合场景分析、城市行人动线分析、城市有序分析)及其运用。
●在导师的带领下,对安福路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拍照、手绘、采访等方式。
●制作Mapping进行分析(非必须)。

| 阶段二:设计方向 |

邻里小汇:

在第一阶段基础上,以单个社区为基础,设计小型公共空间
●总结居民需求,设计叙事结构
●确定设计干预,思考居民参与
●构思未来可能性,设计没有终结
以上阶段均可独立报名

‍‍‍‍‍‍‍‍‍‍‍‍‍‍‍‍‍‍

「 研究方法 」
调查商业对居民区的影响,思考安福路是否对当地居民来说是生活友好型街道(resident-friendly street),进一步探讨商业街的当地居民生活权。由安福路作为网红街道所带来的公共性(publicness),分析网红店对人群的影响,从而将公共性和相关设计手法,延伸至社区内部,吸引居民,形成聚集,从而完成街道整体形象。
高度商业化老街道,游客的目的地,但居民呢?本次项目,旨在服务安福路189号社区的居民,创造既不会被游客占据且能为社区提供便利的“社区小汇”,本质是市民空间(civic space)。
| 调研可探讨话题 |
可渗透性(permeability)
连接性(continuity)
混乱性(promiscuity)
兼容性(compatibility)
隔离(separation)
拓展性(sprawl)
调研思路包括但不限于:
空间:
●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
●功能空间:公园,办公楼,博物馆,餐厅(咖啡厅,饭店),商店,小摊
●材料:建筑表皮材料(装饰,结构)
●墙:高度,边界
自然:
●行道树,树林,草坪,其他植被
社会:
●可通行性:地铁站,汽车站,人行道-社区入口,街道
●人类活动:等汽车,上学,购物,运动,聚集
●感官:视觉(拍照方向、视觉距离、阴影),听觉(交通噪音、人群噪音、商业噪音)
| 设计可探讨话题 |
网红街区下的邻里关系
社区微更新
社区公共性
街道与社区的管理与互动
设计思路包括但不限于:
●露天活动区(舞台,戏剧,电影)
●公共晾衣架
●棋牌茶室
●口袋公园
●阅读室+观影室
●菜市场+小卖部
●居民艺术廊
●二手群+买卖空间
「 课程信息 」

| 授课导师 |

Liu Yiming
LAC STUDIO建筑学术负责人
UCL
PhD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Theory and History
建筑与城市历史理论(博士在读)
MA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 Urban Environments(Distinction)
MA 建筑与历史城市环境(一等学位)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BA(Hon) Architecture
建筑学

| 阶段一:调研部分 |

日期:7月初,具体时间视报名情况确定;

人数:20人;

时间段:11:00-14:00;

考察目的地:安福路,及其“网红店”;

考察报名费:19.9;交通费自理。

| 阶段二:设计部分 |

参考文献

1. Forrest R, Kearns A. 2001. Social cohesion, social capital and the neighborhood. Urban Studies 38(12): 2125–2143.

2. Lynch K. 1972. What Time is this Place? MIT Press: Cambridge, MA.

3. Stubbs M. 2004. Heritage-sustainability: developing a methodology for the sustainable appraisal of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 Plann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19(3): 285–305.

4. Zhong, S. (2016). Artists and Shanghai's culture-led urban regeneration. Cities, 56, 165-171.

5. Zhong, X., & Chen, X. (2017). Demolition, rehabilitation, and conservation: Heritage in Shanghai’s urban regeneration, 1990–2015.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41(2), 82-91.

「 调研Mapping成果参考 」

| 阶段一:城市漫步 |

1. 城市区位肌理分析

2. 城市综合场景分析

3. 城市行人动线分析

4. 城市有序分析

「 设计成果参考案例 」

一.徐汇区邻里小汇

徐汇区已建成306个“邻里小汇”,包括:“晚晴关爱”老年人咨询中心、喜阅书屋、便面理发店、自主洗衣房、沿街公益咖啡店、“花”友会等场所。邻里小汇深刻贯彻十八字建设初衷: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创新、小载体、大服务。

二.南京东路街道贵州西社区微更新

该改造项目由TM Studio主导,旨在采用“微更新”的设计方法,改善里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老旧里弄的空间质量。

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改变以“推倒”为主导的社区改造,用最小化的干预完成最大化的积极影响。针对里弄空间狭小、缺乏卫生设施等问题,通过街道办和建筑师的合作,“激发居民个体的积极参与,形成共同合力,促进可持续性的有机更新”。

该项目的主创建筑师、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童明说:“本项目的工作策略为,首先针对主弄中的公共环境进行微创性提升改造,在里弄住房成套率改造困难的前提条件下,将社区现有公共空间进行改善,营造更多的集体性、共享性生活空间,为户内生活环境较为局促的居民提供更多选择。

同时,相应创作居民之间更多的交流与互动机会,引导居民的积极参与,为下一阶段在支弄,以及楼内的更新工作创造更为有利的工作环境。”

「 项目预期 」
"B.O.B", Jonathan Chaves, Kimball Kaiser and Adam Shilling
"Town Court", AK A
“Permanent Camping”, Casey Brown Architecture
"Muziris Discover",Julian Benegasi
「 导师作品 」

| INDUSTRIAL ELEGY |

联系LAC客服,即可报名课程
LAC内部学员联系黑客服报名
wechat:客服账号

推 荐 阅 读

上海工作室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哈尔滨路160号

1913老洋行C101-108

北京工作室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SOHO

东区B座 B901室

武汉工作室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烟霞路万达环球

国际中心万达尊B座20F

杭州工作室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

白马大厦29层B/C

联系方式:

① 400-863-5573

② 021-6142-1005

官方网站:

www.lacstudio.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