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产业——生于清醒死于糊涂(栽培篇)

羊肚菌栽培的技术,显然不成熟,所以,现阶段栽培效果就是一个无法保障的情况,虽然也存在新手与老手的梯度水平表现,但打破这种表现的实例也层出不穷,是以在栽培决策的认识上也就始终糊涂。

因此我们虽然认为菌种问题比较普遍,但实际上出菇而不高产的问题,栽培管理管理也是很主要的问题方面。

现在这个栽培方法,基本上源于自然条件羊肚菌多发地,因此,在实际生产管理方面,人为的矫正不是非常重要。不过气候这玩意,不会那么听话,所以,老产区的老栽培户还是非常着重各种调节管理的。对于非自然多发地的栽培来说,栽培管理实际上没有太多总结得可靠的操作依据。无论什么地方,防止意外的最好方法,当然是加强设施化条件,但设施化条件下的环境改变,却没有任何可用的参数与总结,这也是说目前栽培糊涂的一个重要原因。

佐证该问题的故事,是曾经有多个农民做过较好的产量,然后有开始所谓的工厂化试验,甚至有的宣称成功了,但最后却没有声音。我并不怀疑他们所认定的成功有假,但我知道他们对于数量放大的认识太过肤浅。

这当然是因为很小量下的成功与真实大量生产带来的环境改变失控之间无法调节,经验性的结论毕竟与科学结论差距太大。事实上高密度和低密度培植的诸多影响因素,至今在腐生菌里都没有很清晰,比如杏鲍菇,要控制最优的菌盖大小还是很难的,平菇工厂化更加必须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才能局部保证。如果这些工作放在敞开的环境下,那基本上不必调节,而在大棚里,动辄发生气源性畸形。室内当然也是一回事,并且一定比大棚还严重。

羊肚菌栽培研究的目前状况,美国模式并不适合中国主栽种类,而美国栽培品种也不适合中国模式,这说明作为与一般腐生菌关系远缘的羊肚菌栽培的各异性很强烈,许多腐生菌的理论在羊肚菌这里遇到了挑战。另一方面,对于基础的环境描述则是相同的,但羊肚菌基于环境描述的理论内涵相当贫乏,这是一时半会不能解决的,这方面进步也是比较缓慢的。

羊肚菌栽培糊涂的另一面是水分管理,在腐生菌容器栽培的方面,要求的含水量在配料的时候是完全可控的,后期的变化也是规律的,因此补充也是比较有把握的。甚至通过智能化的条件,控制全程的水分变化,从而获得高产。

而羊肚菌栽培在土地上,不同位置的土壤水分不一样,下雨虽然均匀,但量是不可控的,人工补充要保证均匀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测定,风力风向、土质、遮掩,平整度、高低等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因素也太多,基本上没可能准确。这样的基本情况下,要做到人为补充的均匀难度也很大,手工补水还好些,可以目测判断,但工效太低,而自动补水喷洒,不均匀不准确的情况会大的多。

所以,在这样的糊涂条件下,许多人少量做有较好产量,一旦放大,就明显差,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羊肚菌栽培的营养机理并不是很清晰,所以虽然知道添加基料有高产效果,但这种效果不是线性关系,缺乏正常性价比,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选择不加基料的方法。这就凸显了土壤选择的难度和重要,而土壤选择之外,还有地块的权益问题,所以选择栽培场所也是一件本来就模糊而因为体制关系导致更加模糊的事情。

所谓不成熟技术,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为把控的难度高,我收到过不少网友发过来的信息,他们都因为一时或一处的成功信心满满的表示了掌握。当然这种信心基本上看不到持续,有个别嘴硬的不承认,但事实就是事实。当谭方河这样的大家人物,都说不能绝对把握的时候,其实是对大众的警示。但实际上大家对谭方河先生这样的实话实说并没有当一回事,一窝蜂的扩张,而且每一个人都在糊涂状况下得出糊涂结论,然后结论又糊里糊涂的鱼龙混杂,这就糊涂循环了。

不得不提到的是一些所谓的经验派,甚嚣尘上,因为短时期的效果就不知所以立即膨胀天下唯一,其实他们那种并不能总结成为可重复效果的“结论”,往往误导更甚。尤其是我曾经多次批判过的蔑视理论的那伙人,糊里糊涂的害人害己,你还不能说他坏,而“眼见为实”的错误,让很多人至死不悟的情况下,就像喝高了不承认醉,偏偏要表示他失败了就明白了。

呵呵,真的明白了吗?说这话为时过早!

当然,很多培训里关于栽培的内容,就是那么一点点操作,并不能谈出什么子丑寅卯。我适逢其会的旁听过一次这样的培训,只敢在心里偷偷发笑,那天两位“讲师”扯的蛋,没法圆。当然最可怕的是,明明是没有多少东西可说,偏偏把这个事情说得是很简单很容易。糊涂的简单,还是简单的糊涂,这个真的没法说得很清楚。

(待续)

预告下篇:羊肚菌产业——生于清醒死于糊涂(谈人篇)

(0)

相关推荐

  • 云南春信农业羊肚菌种植拓宽农户致富路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高湿真菌. 最适合我国西南低温潮湿地区的羊肚菌生长. 四川.贵州.云南是野生羊肚菌的高产区,年产量约占全国产量 50%. 羊肚菌实体通常在春季发芽, 由于不同地区气候不同,发芽时间也不 ...

  • 解析羊肚菌出菇为什么不均一?(胡泽邦老师精典原创)

    羊肚菌出菇不均一之谜 作者:胡泽邦 但凡栽培过羊肚菌的人士,都会惊奇的发现:同一个品种,同一播种时间,同样的营养包,同样的管理模式,在同一个菌棚内,常常出现菌棚的一头出菇好,另一头出菇差甚至不出菇:或 ...

  • 羊肚菌产业——生于清醒死于糊涂(抉择篇)

    现在,摆在许多人面前的一个难题是,在羊肚菌这场几近疯狂的豪赌上面,自己到底该不该干下去.羊肚菌大战后,战场上虽然不至于尸横遍野,那也是丢盔弃甲,血染征衣. 我所有之前认识的做过羊肚菌的人里面,除了小规 ...

  • 羊肚菌产业——生于清醒死于糊涂(媒体篇)

    没有做过全面的调查,媒体有多少关于羊肚菌的话题和利益,所以以下内容仅仅是就身在菌业接触菌业的感受,结合羊肚菌的故事有感而发. 中国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这句话相信大家都是"你懂的&quo ...

  • 羊肚菌产业——生于清醒死于糊涂(信息篇)

    羊肚菌产业的糊涂事,归根结底是信息不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糊涂人怀着糊涂的欲望糊涂的进行业来,糊里糊涂的使用来源糊涂的菌种,用糊涂的技术糊里糊涂的种植着糊涂的羊肚菌. 例子总是有助于理解问题,我还是拿张 ...

  • 羊肚菌产业——生于清醒死于糊涂(谈人篇)

    有关于羊肚菌的人,也是很有糊涂概念的一个事实. 比如说到最上面,目前中国羊肚菌产业的始作俑者,是谭方河先生这样的探索者. 探索者当然不止一个谭方河,但我们知道,科学研究的道路上,都是尸横遍野的,其他的 ...

  • 羊肚菌产业——生于清醒死于糊涂(菌种篇)

    刚刚从四川回来. 本次入川,与谭方河先生及菌益侬公司的张亚先生见面,受到两位的热情款待,彼此相见恨晚,长谈竟日,收获良多,无法一一道来.但如果不置一喙,似乎也对不起各位读者,所以谈谈我们对羊肚菌产业的 ...

  • 清醒做事,糊涂做人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看见墙角放了一张椅子,他知道一定是有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了.老禅师没有声张,而是走到墙边移开椅子,蹲在地上. 片刻之后,果真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进来.黑暗中踩 ...

  • 生于1902死于1930,我曾是井冈山上一名捍卫盐的战士

    盐 --为一位红军烈士代写的"自述" ■江 子 一 我曾经是湖南桃江县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一个在南方的水田里奔跑玩耍的男孩. 我有一个任过湖南江道区司令官的父亲,这也许是我与其他农 ...

  • 人到中年:清醒做事,糊涂做人

    ◆ ◆ ◆ 文丨温暖的女子 有一句话说:"人活一世,只有两件事." 做事清醒,是一种本事. 为人糊涂,是一种智慧. 在为人处世中,越年轻时越浮躁. 人到中年,愿你在饱经世事后,变得 ...

  • 中年以后最好的活法:清醒做事,糊涂做人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