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时,刘文辉的一个正确决定,为14年后的自己留了条后路
相关推荐
-
飞夺泸定桥时,敌人为何不炸桥,而是拆木板?
很多年后,军阀刘文辉之子刘元彦说:"在泸定桥,红军就是被放过去的....." 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吗? 说放过去,可能有些夸张,毕竟,红军的先头部队,不是从容走过去的,是在血与火的拼杀 ...
-
红军夺下泸定桥,刘文辉又惊又喜:惊的是红军速度快,喜的是什么
作者:胡显达 在主席的诗词中,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生动描述了红军长征中异常险恶的一场战斗.如今,人们在实在参观时,除了景仰革命勇士不惧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也常常为先驱们 ...
-
强渡大渡河与飞夺泸定桥是两个战役一个目标
-----学习党史札记 一.大渡河与泸定桥 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历史上被作为中国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 全长1050千米.大渡河在石棉县掉头向东流入岷江. 大渡河在石棉县掉头向东 泸定桥是在泸定 ...
-
川军为何不提前炸断泸定桥?刘文辉早就想过这事
长征路上,红四团飞夺泸定桥是一场关乎红一方面军能否摆脱重兵追击,避免重蹈王石达开兵败身亡历史覆辙的生死之战. 这个战例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人们也存有不少疑问.如,红军为什么可以做到一昼夜在大渡 ...
-
刘文辉对待红军策略及其地下党的历史探索
刘文辉(1895-1976),字自乾,刘湘的叔叔,俗称"刘幺爸",虽然是刘湘长辈,实际年龄比刘湘小.民国第二十四军军长,陆军上将.四川省主席,四川争霸战的主角之一. 历任西南军政委 ...
-
红军飞夺泸定桥,敌人为何只抽桥板不炸桥?刘文辉有三大难言之隐
如果1935年5月刘文辉果真炸了泸定桥,恐怕14年后他也就不敢跟邓锡候共同起义了,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泸定桥当时位于"西康"省境,并且是川康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 驻守大渡 ...
-
1935年红军飞夺泸定桥,为何敌人没炸桥索?刘文辉:真不敢炸
1935年5月25日,成功强渡大渡河的红军部队继续北上.战士们在倾盆的大雨中,一天的时间竟然奔袭了240里,最终在29日清晨抵达泸定桥.但是眼前的景象让战士们心头一紧,现在的水面上只有13根摇晃的铁索 ...
-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为什么敌军只是拆了木板,没有被炸毁主体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外国侵略者用长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国内寻求变革,也有着种种的冲突和矛盾. 北洋军阀建立政府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中最为混乱的一段时间,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 ...
-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国民党为何不把13根铁索炸断?究竟有何内幕?
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而22勇士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则更是这奇迹中的奇迹. 1935年五月,三万多疲惫的中央红军到达大渡河畔,时值雨季汛期,平时就能水流漂石的大渡河现在更是势如奔马. ...
-
飞夺泸定桥时,川军为何不直接炸桥只拆木板,老将军含泪道出实情
原创秋岚说历史2021-04-21 18:05:57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主席<七律 长征> 在共产党的党史上长征一定是那段永不磨灭的光辉岁月,它不 ...
-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敌人为何不炸桥而是拆木板?老兵说出了实情
在四川省石棉县南桠河畔,伫立着一座著名的翼王亭,此亭纪念的乃是晚清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 1862年,石达开便是兵败于此,亭中的一座石碑上还记载着他兵败的全过程. 而在1935年5月,红军长征又行至此 ...
-
刘文辉
折叠 编辑本段 家族提携 刘文辉晚年照片刘文辉(1895年-1976年),1895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大邑一农民之家,生于1895年1月10日.在6个兄弟中排行老六.刘氏祖籍安徽徽州,清初移民入川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