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之旅:“消失”的牧场与碧塔海,还拿什么拯救普达措?
热衷于旅行的人,一定不会对香格里拉感到陌生。不过,“中甸”这个名字,你的了解有多少呢?换句话说,你知道香格里拉,却有可能不知道中甸在哪里。

其实,我们熟悉的香格里拉,和中甸是同一个地方。香格里拉是中甸,中甸也是香格里拉。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和平宁静之地,并将其称为“香格里拉”。

该书出版后,很快就引起了轰动,一时间洛阳纸贵,成为当时的畅销名著,并赢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
“香格里拉”一词,也从此成为了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后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县,经过多方考究,认为自己就是这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于是在2002年的时候,遂改名为现如今我们都十分熟悉的名字——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风光迤逦,从峡谷到雪山,景致各异。相信在很多人的旅行清单中,“香格里拉”这个名字肯定占据有一席之地。
今天,我想带你们去逛一逛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这是香格里拉的一家5A级景区,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公园。

普达措,在藏语中的意思为“神助众生乘舟到达湖的彼岸”。藏语中喜欢把“湖”称为“措”,如果你曾到过西藏,对此一定也有所了解。像西藏的一些知名的湖泊,比如纳木措、玛旁雍措、拉姆拉措等等,都是以“措”喻“湖”。
既然是“国字号”公园,普达措的底气可还真是足够的。它位于世界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地带,总面积高达千余平方公里。这么大的一个公园,想要完全逛完是很不现实的。而事实上,目前已开发出来的可观光面积,也仅为总面积的千分之三,只能算是这片巨大的森林公园中的一个小角落。

正因如此,想要游玩普达措,就得乘坐景区的电瓶环保车,门票和景区车的费用是分别收取的。当然了,千里迢迢来到这里,面对如此大面积的一个景区,也只能选择乘车游玩,不然就得“望湖兴叹”了。
虽说普达措面积大,不过已开发的景点并不多,主要是由属都湖、弥里塘牧场和碧塔海三大景点组成。从景区内部的全景图中,就能看得更加清楚了。

上下各有一汪呈蓝色的湖泊图样,上边就是属都湖,也是普达措的第一个景点。而最下方的则是碧塔海,是景区内的最后一个景点。这两个景点之间,你还能看到有一段细长的绿色草原,这就是弥里塘牧场。想要往来这三处景点,就要搭乘园区内的景区车。

坐上景区车,便真正开始了一天的旅程。第一站就是前往属都湖,这一个海拔3705米的高原湖泊。

属都湖是云南较大的高原湖泊之一,水域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积水面积更是高达15平方公里。想要饱览湖泊美景,只要沿着湖畔修建好的步行栈道游玩便可。
栈道全长3.3公里,如果全程徒步下来,也不过是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行程,却能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坐船游玩,这个费用是额外收取的。不过,除非你很赶行程,又或者体力实在不支,不然我还是建议你能够放慢脚步走上一段栈道。毕竟,在船上的时候,你的自由度会大受限制,反而更像是走马观花。
一路上的栈道几乎都是平整的,虽说这里海拔较高,只要控制好节奏,一般而言是不会出现严重高反的。湖光山色如此美妙,值得细细游玩。

你能看到有很多牦牛在草地上自由地撒欢,也许对游客早已见惯不怪了。它们一点都不惧怕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反而见着人了就慢悠悠地走过来求蹭求摸,特别可爱。
草原是属于它们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生命的点缀,这片土地才显得生机勃勃。


在属都湖,你会不时看到湖中出现的漂浮草甸。这些鲜嫩的水草,在阳光的照射下,带着娇滴滴的光芒,特别有诱惑力。
这些漂浮着的草甸,可是属都湖的一种特色标志。草甸大小不同,大的有上百平方米,小的也有差不多十几平米。它们就这样无牵无挂地浮在湖水中央,因为远离陆地,这就使得牲畜难以靠近,于是这些草甸倒成了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未受牲畜们的“残害”,这些草甸生长得格外肥美,散落在水中央,也为这片水域增添了不少美感。

步行栈道主要分为两段,前半段像是建在湿地之上,而来到后半段,我们还可以深入到原始森林中,颇有种探险的感觉。
来到这里,有一种植物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明明是一种杉树,不过却长满了胡子,乍一看去,还以为树木成精了,人年纪大了会长胡子,这树木怎么也能长出胡子呢?

其实,这种悬挂在杉树上的“胡子”,名为长松萝。长松萝是一种丝状物,是地衣植物中的一种。别看它奇形怪状的,却是珍贵的药材,同时也是滇金丝猴爱吃的食物。
长松萝就这样悬挂在树丫之间,随风飘摇,远望去就像是挂在树丛中的经幡,在这片高原森林之中,更是显得神圣。

这种长松萝一般生长在空气纯净度很高的地区,可想而知景区的空气得有多好,才能孕育出这么壮观的风景线。说这里是香格里拉的“大氧吧”,倒是一点也不为过。

沿途可见倒下的各种参天大树,有一种颓废的破败感,却和原始森林这个大背景挺搭配的。不必担心这些树木枯萎后无人打理,对于自然界来说,死亡恰恰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生,能为其他的生命提供栖息地和养分。


在森林中,碰巧遇见了一只出来觅食的小松鼠。果然这里的小精灵们都是不畏惧人的,自顾自地溜达。我想起了这么的一个故事,在西藏的草原之上,常会有一些土拨鼠出洞来向过路的旅人讨吃的,人们出于好心,在给了食物之后,会呵斥一顿这些土拨鼠,并赶跑它们。

看着似乎不近人情,实质上是为了提高这些小动物的警惕性,做出如此的行动,是为了让它们懂得人类也是危险的,不能轻易靠近。
同理的,当你看到不怕人的小动物在讨吃的时候,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首都北京成功举办。其实,普达措景区与奥运会同样有着一种不解之缘。当年奥运的火炬传递首次进入到西藏,来到香格里拉进行接力传递。火炬最终来到了普达措,在属都湖畔完成了在香格里拉站的接力。

离开属都湖,在前往碧塔海的路上,景区车会在中途停一站,给大家十来分钟的时间下车休息。这个下车点,就是普达措的第二个景点——弥里塘牧场。

“弥里塘”是藏语,意为佛眼状草甸,因其形状而得名。虽说这一站也是景区三大景点之一,不过为了保护牧场,游客是无法进入其中的,只能从观景台上俯瞰牧场。
我倒是觉得该举措是好的,人与自然总得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少些人类的干预,对草原上的小生命来说,不失为一种可以不被打扰的特权。


整个弥里塘牧场总面积超过2平方公里,虽说不算太大,不过也能看出普达措公园具有很好的综合性。
平静如镜高山湖泊、水美草丰的牧场,还有各种怡然自得的高原飞禽走兽,这些都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远远见不着的元素,却在这里和谐地凑了在一起。如此巧妙的组合,也是普达措的魅力所在。


有些风景,并不一定非要来一场亲密接触,才能印象深刻。从属都湖过来,来到弥里塘,再到后边的行程碧塔海,这一路上我学到的一课是,人与自然要保持的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有的时候,你可以深入其中一探究竟,近距离去融入其中。而有的时候,你必须学会去保持距离,大自然本该“自然”,过多的人为痕迹,只会使其变得“不自然”。

参观完弥里塘牧场之后,继续乘坐景区车前往普达措的最后一站——碧塔海。碧塔海不是海,与属都湖一样,它同样也是一个高原湖泊。
深居内陆的人们,乐意把“湖”称作“海”,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洱海。这里的人们,特别是在交通不甚发达的旧社会,想要去到沿海地区看到真正的海,谈何容易。

对他们而言,只要水域面积足够大,都能叫作“海子”。所以,来到内陆,可别对这名字较真,倘若你为此跟别人理论这是湖还是海,就没有意义了。

碧塔海的风光同样不错,不过听说景区正在进行环保整治,所以目前该景区已经关闭,具体开放时间不详。这样看来,普达措森林公园,倒不如说成为了属都湖公园,毕竟对外开放的,也只剩下属都湖了。

景点有了限制,门票当然不能再按照此前的价格来收取。属都湖门票为40元,景区环保车车费为60元。这个价格游玩一处景点到底还值不值得,就是见仁见智的评价了。
总的来说,无论是属都湖,还是碧塔海,都是普达措大景区中的一部分。见微知著,也能感受到一番湖光山水的美意。

如果你可以等待,或者等到环保整治完后,再选择过来游玩,一次性把三大景点都玩遍了,倒也能不留遗憾了。

与属都湖一样,碧塔海同样提供乘船游湖服务。每个人看问题不一样,对于何种方式欣赏风景的选择也不同。我个人还是不太建议乘船的,毕竟这不是那种纯劳工划的小船,对湖水的污染总是难免的。

来香格里拉旅行,就像是完成了一个惦记已久的梦想。路途遥远、担心高反,这些都不应该成为你踏上这块土地的阻碍。如果你也来到了普达措,会不会也找到了一点与我的共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