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常用经验用方(上)

1、小儿遗尿经验方

主方:益智仁30g,覆盆子15g,金樱子15g,五味子6g,莲须9g,杜仲15g,山药15g,党参15g,桑螵蛸15g,麻黄10g。方中益智仁必须用至30g,若减至15g以下效果较差,麻黄不可减去,一般3-7剂即愈。兼有湿热重者加川萆薢30-50g。

主治:小儿遗尿。

验案举例:陈某某,女,10岁。半夜睡中尿床巳五年,多方求医治疗无效,其父母又找各种偏方服用亦无效,经人介绍寻求于我处,治疗其女。刻诊:身高1.3左右,发育正常,面白略胖,舌淡苔白,脉浮濡,饮食尚可,学习上进,仅是每晚遗尿1-2次,令全家烦恼,小孩随着年令增长亦感难堪。处治遗尿专方:益智仁30g,覆盆子15g,金樱子15g,五味子6g,莲须9g,杜仲15g,山药15g,太子参15g,桑螵蛸15g,韭菜子15g,麻黄10g,鸡内金10g。七剂 水煎服 日二次。服完三剂即见效,每晚偶有遗尿,七剂服完即正常,不再遗尿。全家甚喜。

2、前列腺炎效验方

主方:半枝莲30g,半边莲30g,虎杖30g,败酱草30g,马鞭草30g,怀牛膝30g,王不留行30g,地龙干25g,白蒺藜15g,焦杜仲12g,川续断12g,青皮12g,乌药12g,穿山甲6g,水蛭5g,沉香5g,乳香3g;

主治:前列腺炎及泌尿系感染。

此方集清热利湿、疏肝导气、活血散结、强正补肾于一体,治疗下焦湿热病效果很好。半枝莲、半边莲、败酱草、马鞭草、虎杖清热利湿解毒、皆为治淋要药,青皮、沉香、乌药、白蒺藜疏肝导气,引药入厥阴肝经,乳香、水蛭、山甲、地龙干、王不留行活血散结,杜仲、川续断、怀牛膝扶正补肾,全方标本兼治,攻防得体,用于临床,常获良效。

验案举例:王某某,男,32岁,西安某服装批发小老板。患前列腺炎巳三年,刻诊:人白瘦,自述,小便不利,尿无力,尿不净,滴白,会阴部涨痛,腰酸困,房事不济,舌质微红,苔白薄,脉弦细,饮食一般,大便正常,有乙肝病史。辨肝气不疏,湿热下注,久病伤肾。处上方加当归50g,十四剂,诸证减轻,效不更方,又十四剂,基本痊愈,小便通利。后以逍遥丸合济生肾气丸坚持服三个月善后。

3、治疗肺炎有效方

主方:柴胡30g,黄芩30g,鱼腥草30g,金荞麦30g,生石膏50g,半夏12g,党参30g,桔梗10g,生姜10g,甘草15g,大枣3枚。

主治:高烧、咳嗽、胸痛、痰多之肺炎。

此方为《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加减而成,经方大家胡希恕老先生,生前最喜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肺炎,且效果显著。浙江名医杨继荪先生一生治疗痰热咳嗽,善用黄芩、鱼腥草、金荞麦角药,号称清肺热“三板斧”,疗效卓越。我吸取二位前辈经验将二方合为一体,加入甘草桔梗汤,专治肺热咳喘证,取效更速。

周某某,女,12岁。患大叶性肺炎,在咸阳某医院住院治疗三天,发烧不退,其祖母乃我熟人,强行带孩子出院到西安找我,求中医治疗。刻诊:脸微泛红,高烧39.6°C,微咳,痰少,胸不适,口微渴,食欲不佳,大小尚可,舌微红苔薄白,脉浮濡数,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中医辨为肺热咳嗽,痰瘀阴伤。处方:柴胡30g,黄芩25g,鱼腥草30g,金荞麦25g,生石膏50g,半夏12g,北沙参30g,生薏米30g,生姜6g,生甘草15g,桔梗10g,大枣3枚(切),三剂,水煎服,日四次。温饮。一剂热退,三剂后,咳痰消失。又以小柴胡汤原方加焦三仙,三剂,痊愈。

4、名医失眠灵验方

主方:五味子50g,茯神50g,合欢花15g,法半夏15g,水煎服。

主治:失眠健忘。

此方为已故名老中医李培生之验方,用于临床治疗失眠健忘症,疗效显著,其主药为五味子,滋阴和阳,敛阳入阴,协调脏腑,以达安神定志之妙,不可轻之。全方五味子酸收入肾滋阴填精,配半夏苦温化痰降,酸收苦降协调脏腑,佐茯神健脾宁神,纳合欢交合阴阳。诸药相伍,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其组方严谨,配伍巧妙,临床验证不虚言也。吾临床除了喜用半夏安神治失眠外,亦喜欢用李老此方,一般服个3-5付即可收效。除了用汤剂外,对于不愿服药者,吾受此方启悟,又拟一治疗失眠茶疗方亦佳。用黄精、五味子、山楂、合欢花晚间泡水饮用,很快就有睡意,进入梦香。现举一例示之:

一日药店坐诊,一中年妇女,找到我了说,听别人介绍说你看病特神,所以找你给我治一治失眠,睡不着觉,把人能折磨死。我说神是传说,不足为信,仅看病认真罢了。即然你这么信任我,那就给你开几付中药吃吃吧。该妇一听,急忙说,我喝不了中药,我说能喝茶和可乐么?她说,大夫你取笑我,答曰:非也!就是酸梅汤,她一听乐了,连忙说,行、行、行!开方:黄精50g,山楂50g(前二味破碎为小粒),五味子30g,合欢花30g,三付。开水煮沸后,当茶饮。一周后,该妇来店告之,你那酸梅汤真好,药香甚浓,且酸甜可口,晚上服用约10余分钟后,即酣然入睡,呼之不应,次晨醒来,精神充沛。

临床发现黄精有镇静安眠作用,山楂与黄精配合有酸甘化阴作用,使阳归阴,神得安宁。关键是实践证明二者相配镇静安神作用较佳。

5、补肾强精灵验方

主方:紫河车60g,鹿茸24g,西洋参30g,生黄芪40g,归尾20g,阿胶30g,鹿角胶30g,龟板胶30g,鸡内金20g;

用法:共研细末,一日2次,一次3g。

功效:补肾强精,恢复元气。

主治:男女肾虚,不孕,经少,闭经及脑痿缩。

此方得于一民间老中医。发现此方价值和神奇疗效还有一段来历。我曾和该医同堂坐诊过,经常见他开此方,尤其是于妇女,常讥笑其为卖药先生,这么贵的药,一天下来二三十号病人,此方竟然占七八张。该老听后嘻嘻一笑了之。我也未在意,但心中却有鄙视之念。

一年过后,该老因病离职,返回乡下,我依然原地坐诊。一日一青年少妇找到我,诊治月经不调,述月经不来已三个月,打黄体酮就来,经量稀少,不打不来。在别处吃中药多剂不效,曾在我处用药一周亦不效,我说那就调调方子再吃。该妇面露不悦,说想吃原来老中医的方子。并说原老中医的方子,只吃了一料未完就来月经了,保持了半年,月月正常,闻听此言,心中一惊,暗思是什么秘方,这么好。观该妇言词恳切,告之,原老中医已因病返乡了。该妇问之,能否找到案底,我说说试试看。经药师翻找,终于找到原方,我一看不禁失笑了,竟然是我嘲笑老医的那张“名方“。真是小看了。原方抄写付于患者,并留电话以备追访验证,半月后得知,月经如期而至,经量适中,嘱继续服完余药。

尔后岁月里,经常有人索要该方,念念不忘前老医。自从获得这一新知,我亦如法炮制,运用于临床收效颇丰。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不虚也。此方在临床中我常用于妇女肝肾不足,月经不调,经少,闭经,不孕等。实证禁用,不可不知,好方也要对证,切记!

6、治疗盆腔炎效方

主方:黄柏30g,苍术15g,怀牛膝10g,生薏米50g,忍冬藤30g,车前草30g,败酱草30g,红藤15g,生甘草10g;

主治:湿热带下,腥臭异味。西医所谓的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炎等。

此方由传统的二妙散发展而来,专治下焦湿热。妇女的带下病多数属于肝经郁滞,湿热下注。亦有寒湿证,但相对的热证见多,即湿热带下。这可能和现代生活条件改善有关,常吃烧烤肥甘厚味,积热郁湿。此类病在急性期西医抗生素也好使,诸如左氧氟沙星之类,但是还有部分不效。在这方面不如中医治疗可靠,只要是湿热证,中药是百分之百有效,这是不含糊的。大量的中医实践已可以证明这一点,短处是喝药一般人不太爱接受。我临床上接诊的病人大多数已经西医治疗过,不效,找中医继续治疗,经用上方无有不效的。这一点大家可以重复验证,我想不会使大家失望的。下面举一例示之:

刘某某,女,28岁。甘肃人,回民,人白净,在星月医院找到我,要求看妇科。刻诊:自述近一个多月少腹胀痛,腰酸困,白带多,有臭味,舌尖边红,苔白腻,饮食少,小便黄有热,大便溏,心烦急躁,西医检查化验,盆腔炎,二度宫颈糜烂。点滴左克一周,略为好转,但不除根,过几天又犯,搞得人没心情工作,要求中医彻底治疗。辨证肝经郁热,湿热下注,用上方加白头翁30g,七剂,二周后,少腹巳不痛,白带减少,效不更方,前方减白头翁、败酱草,加芡实、山药、海螵蛸又七剂痊愈,三月后追访没有再犯。

7、乳腺增生效验方

主方:柴胡疏肝散(陈皮12g,香附15g,川芎15g,枳壳12g,赤芍12g,柴胡15g,甘草10g,生麦芽30g,皂刺60g,浙贝母15g,元参12g,生牡蛎30g)+平消片(郁金、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硝石、干漆(制)、枳壳(麸炒)、马钱子粉)

主治:乳腺增生(中医称乳癖)。

乳腺增生,中医称为“乳癖”,是指乳房出现形体各异、大小、数量不等的硬结肿块,不痛不痒,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的一种乳疾。本病包括西医的“乳房囊性增生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和“乳房纤维腺病”。

乳腺增生临床较为常见,多为25~40岁妇女,其发病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可能为黄体素与雌激素比例不平衡所致。常表现为患侧乳房周期性疼痛,随月经周期变化,来月经后症状减轻;一侧或双侧乳房内可扪及结节状肿块,质地中等或稍硬韧,边界不清,与皮肤和胸肌筋无粘连,偶尔乳头有黄色或淡血性溢液。必要时活检与乳腺癌鉴别。

此种病治疗西医无特别疗效,中医却治疗起来疗效较好。我早年治疗此病坚守疏肝理气,活血散结,以逍遥散为主加减,疗效不高,治疗很长时间,乳癖变化不大,心中甚为郁闷。看来光有法,无良方妙药,亦是无奈小包块。后经勤求古训,留心效方,终于找到一个好方。即柴胡疏肝散合平消片,运用临床颇收大效,现举一例示之:

杨某,女,38岁,平时来月经前时,双侧乳房胀痛,经妇科红外线检查,发现两乳上外限各有一核桃大小包块,系囊性增生。西医予以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和乳癣消片治疗,三个月无效。又听人说秦岭终南山有一老中医擅治此病,去了几次吃药不少,亦无多大效果。经人介绍转至我处。刻诊:身高1.7米多,人胖,面白,脉弦滑有力,舌淡红苔薄白,性急躁,来月经时乳房胀痛厉害,过后即不痛。饮食二便正常。辩证肝气郁结,痰浊积滞,处上方加瓜萎半夏青皮。十四剂乳块消去一半,效不更方,又续十四剂消无踪影,痊愈。

按:此案治疗乳腺增生以上述基本方为主,略事加减即可,需要提示的是皂刺一药不可太少,我临床一般用60-120g,量太少无济于事。平消片更是主药不可减去,更不要因是治疗癌症之药而忌讳,中医历来有异病同治一说,就和逍遥丸男性一样用的道理一样,一种药治多种病常见。勿怪之。

8、眼压过高方

组方:苓桂术甘汤(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车前子+怀牛膝。另加葶苈子效佳(青光眼高血压眼)。 我常规用量是: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车前子30克+怀牛膝15克。

验证病案:患者,王XX,女,42岁,甲减凸眼。2006年6月12日来我处。诉说先是甲亢,经过治疗已愈,但是现已变成了甲减,目前突出症状是两眼胀痛,眼压过高,看中医有什么办法快速解决,我说好办,随手开出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和怀牛膝3付。3天后患者高兴得来找我,说你的药真好啊!药一吃完眼睛就不胀了,也不痛了。原来没有吃过中药,还不知道这么灵!希望再多吃几付,巩固一下。以后我又随证变化开了二十几付药将甲减一病治愈,病人感激不尽,又给我介绍了好多病人。临床上此方治疗眼压过高症,不分具体病种都效果很好。

另:在治疗甲亢病上,我喜欢用当归六黄汤和参麦饮加减,一般说一个月左右就可治愈,疗效还是很高的,大家不妨在临床上再检验试用,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

9、崩漏【西医宫血】:

组方:黄芪30g,当归30g,生地30g,霜桑叶30g,三七粉9g(现可用云南白药胶囊代替) 生地榆60g,生贯众60g,白头翁60g,桑白皮30g,益母草120g,出血严重时加红参30g和龟板30g,多年运用疗效在90%以上。

【方证体悟】:此方来源于《傅青主女科》一书,我是早年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时看到的,但并未引起注意。引起我重视此方的是四川乐山名医余国俊先生,其多次发表文章推荐此方治崩漏证,并言乃高效专方也。因此,我在临床开始有意大量验证该方。

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对于轻症宫血还可以,基本上是高效的,但对重症虚证疗效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在看到山东名医张志远先生的文章《地榆贯众白头翁汤治崩漏》,感觉效果亦很好,考虑可以把二方合用。在读《李凤翔临证经验集》时,我又发现了治疗宫血的验方:益母草120g,当归12g,白芍9g,甘草6g,木香3g。据云屡用不爽,疗效超过一般的所谓引血归经及补血药。至此,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出发,将三方合在一起,并根据青年多热,中年多瘀,老年多虚的原则加减用药,在治疗崩漏症时,几无失手,百打百中,也成为了我自已的秘方。现公布于众,希望同道一用。

10、肾虚闭经方

组方:鹿角霜10克,生黄芪30克,当归30克,白术30克,枳壳15克,生半夏10克,昆布10克,坤草20克。同时送服穿山甲粉,可消除卵巢周围痰脂,刺激卵泡突破卵泡膜,恢复排卵。

【验证病案】: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妇科中一大难症,治疗起来相当棘手。 2009年我曾治一青年妇女,27岁,闭经三个月,B超检查双侧卵巢各有十个以上卵泡排列,性激素六项检查也不正常,人稍胖,结婚三年未孕,现想要一个孩子。因其家长和我认识,所以带着女儿来找我看中医,云家中甚为焦急,望能治好此病。我说此病不好治,需3个月到半年,先调好月经就有希望。不知能否喝这么长的中药,该母女俩说,只要能治好,再苦再难喝的药也要坚持。我看母女二人信心坚定,答应为其治一治,于是就开出上方,外加穿山甲粉,每天一剂,后20余天来了例假。此后我告之该女在14日以后,隔日一同房,结果50天以后,我在把脉时,发现有孕象,告之,可能怀孕了,即要求其到省妇幼医院B超检查,发现已有孕囊存在,证实巳怀孕。随停止服药,一年后得一女。

此例是用上方的典型病例,我在临床上治疗此类病多以上方为主,先是调整好月经,大约需要3一4月,多数都能达到治愈效果,事实胜于雄辩,在这方面中医疗效远远高于西医,愿同道坚信中医,大有作为。

问:每次穿山甲量是多少呢?(培根按:现在不让用了) 答:穿山甲量:每次0号胶囊5粒,日3次。 问:来例假还吃吗?一直吃到怀孕? 答:肯定不用吃了。

11、外洗皮肤湿疹

组方:苦参60g,蛇床子30g,百部30g,益母草30g,可加野菊花 地骨皮各30g。煎水洗涤。每剂药可煎洗2~3次,配内服更佳。

【验证病案】:2008年,经我店营业员介绍,系同乡,一西府风翔之女,25岁左右,抱一女性儿童,一岁多,全身出满湿疹,从头到脚无一好处,密密麻麻,有流黄水处,有脱皮处,叫人看了真有点惨不目睹。请我给治疗,说在家乡看了很多地方,均因小孩太小无法服药,也用了一些外用药,茵陈一类洗之,不见效。听老乡介绍我治病挺好,故从家乡赶来。查看了小孩的病情,我也有些为难,孩子太小,无法服药。看来只有用外洗之法了,于是开出上方,令其煎出药汁,加水每天给小孩洗2-3遍。一周后,小孩全身的湿疹就干燥了,又用一周,皮痂脱净,皮肤光净,孩子母亲高兴得不得了,一个劲地感谢,邀请有机会到她家去坐客。

该方前4味乃《名老中医之路》一书中龚志贤的秘方,我在实践中又加入了野菊花和地骨皮两味药,一清热解毒,一凉血止痒,使方子更为周全,临床使用多年效果蛮好。

12、糖尿病灵验效方

组方: 西洋参150g,僵蚕150g,水蛭100g,三七100g(打粉装胶囊) 附子理中丸,黄连素;

用法:每日三次,每次服糖立消胶囊(即上面自制的胶囊)5粒,附子理中丸10粒(浓缩丸) ,黄连素1.5g【方中用量为我经验用量】;

主治:2型糖尿病兼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

【验证病案】:2010年12月,薛某,男,42岁,高级酒店老总,经人介绍找到我,拿出近期医院体检报告叫我看,血糖26摩尔,胆固醇(TC)18 ,三酰甘油(TG)8.6,血压190/110,严重的三高症。病人一副恐惧之容,要求我给予治疗,并言要吃中药,不用西药降糖药。刻诊:身体魁梧,一米八五左右的个子,声音宏亮,面现油光,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滑实,平时应酬频繁,二天一小吃,三天一大吃,酒肉不拒,活动稀少,偶有头晕乏力,饮食二便俱正常。中医辨为痰郁火盛,气机不畅。

我告之,此乃营养过盛,脾伤湿盛所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幸好发现时间短,还未见虚症显现,好治。即配上药一料,嘱先服两月再说。病人心急问多长时间再化验检查,告之,一个月后化验。保证血压、血糖下降,病人听后欣喜而去。

谁知病人比我还着急,吃了10天就去化验血脂、血糖,报告一出来,连亱就给我打电话,晚上11点了,我一看是薛某电话,以为出了什么事,心中一惊,接通电话就听到他说:王大夫,我的血糖、血压都降到了正常了,血脂还有点高,谢谢你了,问剩余的药还要不要吃了,我一听是这消息,紧张的心情才放下去。连忙告诉他药还要继续吃,坚持三个月。

实际上,对这样的结果我是早有预料的。因为用得多了,知道它的效果显著。之所以接电话心惊,乃职业病也,乃年龄大了生怕用药不合适,引起病人不良作用,加之社会风气不古,医闹频发,又是夜间,故有此虑。这真应了老话,医生越老越胆小。

言归正传,此方之所以用大量黄连素,乃本意是用黄连的,此症的基础方是小陷胸汤,瓜蒌、半夏、黄连清热化痰,其中黄连我一般用30g--50g,由于汤药太苦,病人长时间服不下来,故逐渐改为上方,用黄连素代替黄连,效果仍就斐然。方中之所以用附子理中丸,是为了防止黄连大量使用苦寒伤胃,这个道理不用讲,学中医的都明白。要强调一点,在运用上方时,切不可忽视附理中丸的作用,否则容易出现伤胃气之现象,这也是我在临床中观察体会到的。有此药护胃,万事大吉,无此药护胃,害处多多。切记!切记! 上述病人,在血糖、血压降至正常后,坚持服完三个月药检查一切恢复正常,病痊愈告终。 需要辨证,主要是痰瘀实证,不适合虚证。

(0)

相关推荐

  • 【名医高效方:喘证(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9首】

    喘证,亦称气喘.<素问>云∶"诸气者皆属于肺,诸喘者亦属于肺."本病多发在慢性支气管炎之后,由咳嗽加重而演变发展而成.而现代医学的支气管扩张及肺气肿,亦大多数发生在慢性 ...

  •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值得拜读】

    导读: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 1.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 ...

  • 中医临床常用经验用方

    中医临床常用经验用方

  • 中医临床常用经验用方(下)

    13. 眼结膜炎灵验方 主方: 夏枯草30g,香附子25g,桑叶15g,薄荷10g,菊花15g,元参15g,甘草10g,水煎服,日三次. 主治:结膜炎.眼红.眼疼.眼肿等. 结膜炎为一种由病毒.细菌或 ...

  • 中医临床常用10大名方

    杏林筑基 学方剂.学辨证.学针灸.学推拿...为您打基础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导读:如果中医有兵器谱排名的话,那么以下十大名方必位列前茅,甚至有中医名家凭借"小柴胡汤"一张方加减 ...

  • 老中医临床常用的80个自拟秘方、验方及用药经验

    老中医赵振兴临床常用的80个自拟秘方.验方及用药经验1.三(四)根汤(自拟方)姜.葱.香菜.(白菜)取根,各适量,煎水服用,也可加红糖,夏季可加豆豉20g,冬季可加白萝卜.治外感风寒,用之见汗即效,使 ...

  • 中医临床实用经验: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详解

    ·1上 髎 [liáo] 穴: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妇科病 上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也是膀胱经.胆经的交汇穴:左右双穴,位于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穴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 ...

  • 中医临床常用的十大名方

    明医公开课 >>>第2009课<<< 一.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

  • 精心整理的中医临床常用的十大名方,学会了下一个名医就是你

    一.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 ...

  • 临床常用经验药对中医罗华昌

    2019-09-22 处方上经常将两种以上的药物, 有意识地合用以增强疗效,俗称药对. 这种药物的配伍,不是随便凑合的,主要来自于前人的经验积累. 医家秦伯未曾概括有三种配伍情况: ①取性质和功效类似 ...

  • 中医临床常用配伍方法:“角药”,肿瘤治方...

    中医临床常用配伍方法:"角药",肿瘤治方中很常见.可起主要作用,亦可单独成方.   很多对中医学熟悉的人都听说过"药对",也就是两味药一组,或寒热相伍.或气血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