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格律的解读

广告

诗词写作入门(增订本)新增词牌、二十四诗品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书

作者:王铁钧

当当
广告

怎样学习格律——跟大师学古典诗词

作者:龙榆生

当当
了解这些之后,你也可以写出一首正规的格律诗词。

格律,是“近体诗”与“古体诗”最主要的区别。由于古代官方科举的需要,格律诗逐渐成为了古代文人日常写诗的标准。不可否认的是,格律诗依旧是现代诗坛的主流形式,从一首诗的格律就可以看出作者在诗词方面下过的功夫。那么格律包含了哪方面的内容呢?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近体诗”的格律规则。

一·字数
格律诗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句,一种是律诗,一般才是采用五言、七言的句式,五言就是一句只有五个字,七言一句有七个字。绝句一共有四句,律诗有八句,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每两句称为一“韵”。古代官方科举一般采用的是六韵十二句或八韵十六句,称为“应试诗”,也叫“试帖诗”。日常使用的是绝句和律诗。
二·平仄
所谓“平仄”其实就是古代文字发音的声调。古代也有平、上(shang3读三声)、去,入四个声调,类似于现代汉语的四声,不同的是,古代除“平”声以外,其余三声都称为“仄”声,而现代则将一、二声称为平声,三、四声称作仄声。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其实就是采用是平声与仄声相互交替的形式,以便在吟咏之时产生抑扬顿挫之感,与乐理相通。近体诗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乍听之下有些许错综复杂,剖析结构之后才发现其实是很简单的。古代写诗的平仄有一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在七言句里第一、三、五的平仄是不用考虑的,可以用平声,也可以用仄声,第二、四、六字的平仄都是固定的。(在五言句里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句口诀对新手来说很容易牢记,但有这句口诀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犯“孤平”、“三平尾”。什么是“孤平”和“三平尾”呢?下面笔者会详细说道,先介绍一下平仄的格式。

我们在诗词平仄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词,“平起平收”、“平起仄收”等。这里说的“起”,其实是按首句的第二个字来算的,“收”则以首句的末字。比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一句的平仄格式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句就是按“雨”字来算平起还是仄起的,显然此处是仄起平收。一般来说,首句什么声起什么声收,这一句就奠定了整首诗的平仄框架。我举一个仄起平收的正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七个字除了首句可平可仄,其他句中单数句末字必须是仄声,双数句末字必须是平声。我们只看第二、四、六字的话,其平仄是这样排列的:
仄—平—仄,
平—仄—平。(与上一句相对)
平—仄—平,(与上一句相粘)
仄—平—仄。(与上一句相对)
通过这个结构,我们可以看出每一句的二四六字都是错开的,只要第一句第二字的平仄定了,那么接下里的每一句二四六字基本都定了,就算继续接下去写成律诗,原理也是一样的。比如我们拿掉第一句,那么原来的第二句就变成了第一句,成了平起平收,其二四六字结构就成了:
平—仄—平,
平—仄—平。(与上一句相对)
仄—平—仄,(与上一句相粘)
那么我们第四句应该接的就是:
平—仄—平。(与上一句相对)
诀窍就是句中双数字的平仄与前面相反,单数句与上一句相粘,双数句则与上一句相对。剩下的可以举一反三,兹不胜举。
“孤平”:“孤平一直是格律诗中的大忌,”对于“孤平”的定义,学术界存在两种争议,一种是以王力为代表的观点——“除韵脚外只有本句只有一个平声”;另一种则是以启功为代表的观点——“两仄声中间夹一平声”。
“三平尾”:顾名思义,就是本句的句末连续用了三个平声,也是格律中一大忌,与之对应的“三仄尾”,虽不是正格,但古人也较为常用,普遍认为是变格。
只要规避了“孤平”、“三平尾”这两个问题,“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完全适用。除此之外,在日常写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这个字在这个地方只能用平声,但是我用的是仄声则出韵,但是找不到平声字可以改”,这种情况就可以考虑“拗救”,即在后面补上一个平声字,有本句拗救,也有对句拗救,这两种情况以后笔者会在详细解释,这里先跳过。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不顾,出韵也无妨,虽然在韵律上有瑕疵,但是意境上的优美足以使原来的缺点瑕不掩瑜,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自信。

三·对仗
“对仗”是律诗最大的特点,在声韵的基础上添加了对偶的条件,使得全诗的形式更加丰富,颇具观赏性。“对联”的由来,也是从律诗中发展而来并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问的。律诗一般是中间两联采用对仗的方式,偶有首联也对仗或者尾联也对仗的情况。对仗有几种形式:宽对、邻对、自对、错综对、流水对,几种对仗的内容以后再详细介绍。对仗一般要求词性相对,而且不能出现相同的字(叠字不算)。
四·押韵

“押韵”是写诗最基本的元素,其原理是在句末采用发音相近的字以达到每一句都声韵协调的目的。格律诗要求一韵到底,即需押韵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许多不了解格律的人常常忽视了这一点。今人写诗采用两种韵法,一种是古代语言为基础的“平水韵”,现今少数方言仍保留古韵的特征;另一种是现代普通话对应的“新韵”。两种用韵没有优劣之分,以方言入诗采用平水韵在朗诵时可以更加体会声韵的优美,以普通话入诗则推荐用新韵。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一下两种韵的韵部。
平水韵
平水韵分为106个韵部,写诗一般用的平声韵部有30个。分别是:
1.上平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2.下平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每个韵部都归类了许多发音相近的字,写诗只能在同一韵部里找不同的字进行押韵,这里就不细分,详细的可以使用格律辅助工具软件,推荐一款APP叫“诗词吾爱”。要想牢记平水韵没有捷径,只能靠多写多记,古来如此。
新韵
相对“平水韵”来说,新韵就显得简单多了,这也是个别使用平水韵的人看低新韵的主要原因。新韵的分部也有几种,这里采用最简单的中华十四韵表:
1、麻 a,ia,ua
2、波 o,e,uo
3、皆 ie,üe
4、开 ai,uai
5、微 ei,ui
6、豪 ao,iao
7、尤 ou,iu
8、寒 an,ian,uan,üan
9、文 en,in,un,ün
10、唐 ang,iang,uang
11、庚 eng,ing,ong,iong
12、齐 i,er,ü
13、支 (-i,零韵母)
14、姑u

广告

诗词曲格律新释

作者:李方 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