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在《湘人对于新文学运动的贡献》一文中专门提及: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因杨振声、郁达夫两先生应聘主持中文系讲“现代中国文学”
相关推荐
-
把“文学碎片”拾捡镶嵌起来
来源:解放日报2021-04-10 11:00 作者:夏斌 40多年来,陈子善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和痴迷的工作状态,兴致勃勃地把一块块"文学碎片"拾捡起来,再镶嵌到适宜的位置上. 有 ...
-
“欧化的古文”与文言的弹性
引言 从1903年初执<苏报>笔政.鼓吹民族革命,到1925年复刊<甲寅>.排诋新文化思潮,章士钊的文言政论纵横舆论界二十余年,自成一家,在民初文坛占据了殊为重要的位置.其中, ...
-
难忘《春风沉醉的晚上》
难忘<春风沉醉的晚上> 老郑读书评论 在大学期间,也就是1980年前后,我已经收藏和读完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郁达夫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让人读后难以忘怀的小说,如:<沉沦>.< ...
-
中国第一位女西洋史学家
陈衡哲 陈衡哲是中国第一位女西洋史学家,近代中国第一位女硕士,撰写了中国近代第一部白话文世界史著作<西洋史>,是当时唯一一位为中学生编写历史教科书的女性作者.她还是北京大学乃至近代中国高校 ...
-
冷门的文学常识你知多少?建议收藏!(中国近代篇)
<野草>:鲁迅著,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散文诗集. 鲁迅 <尝试集>:胡适著,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 <冲积期化石>:张资平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
-
沈及童 || 以我之“沉沦”引新文学之浪潮
主播:沈及童 提及新文化运动,或许你会想到陈独秀,李大钊. 陈独秀 李大钊 提及新文学,或许你会想到胡适,徐志摩. 胡适 徐志摩 确实,席卷全中国的新文化浪潮中涌现出了无数代表接力向前引领着桎梏中的国 ...
-
张屏瑾 | 白话新诗、现代诗与早期城市文学——从北京到上海
<新诗集>,上海新诗社出版部1920年1月出版 编者按 新诗与城市的关系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开掘的有趣的话题,张屏瑾博士在比较的视野中,分析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在新诗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不同 ...
-
新刊 | 李欧梵:现代性的想象
文/李欧梵 原刊于<书城>2019年12月号 <现代性的想象>是我的一本学术论文集,由我的老友--苏州大学季进教授--编辑而成,从选材到编排,他一手包办,而且还写了一篇后记,对 ...
-
石钟扬:站在高耸的塔上眺望——陈独秀与中国小说(上)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安庆过去不看塔. 每念及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久传不衰的这则口碑.耸立在长江之滨迎江寺内的振风塔,素有&qu ...
-
「记忆1917」五四知识分子的龃龉前行——由赵毅衡的知识分子观引发的思考
赵毅衡在<走向边缘>中提到他的知识分子观:今天的知识分子不需扮演传统士大夫角色.革命家角色.或做社会的螺丝钉,应是在文化批判的深度上下功夫.总的来说,他的观点是符合中国时代基本发展趋势的. ...
-
彷徨呐喊两悠悠(2) ——从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看鲁迅对郁达夫的影响
彷徨呐喊两悠悠(2) --从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看鲁迅对郁达夫的影响 1936年10月9日,中国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离开了世界.噩耗传出,郁达夫悲痛欲绝.从此,似乎郁达夫与鲁迅的友谊结束了.但实际上, ...
-
文言已死百年祭,白话,但不可太白话?
'文言已死'所给20世纪中国带来的震动与变化,绝不亚于'上帝已死'所带给西方的深远影响.1917年初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在新文学意义上发出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