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精读Vol.002:《郑伯克段于鄢》精读②

002

《郑伯克段于鄢》精读②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翻译】大夫祭仲说:“一般城邑的城墙如果超过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先王定下的制度,恐怕您将控制不住。”

【注释】(1)祭仲:郑庄公手下的一个大夫。(2)都城:城邑的城墙。(3)雉:古代计算城墙长度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4)参:同“三”。(5)国:国都。(6)度:法度。(7)不堪:不能忍受,承受不了,意为控制不止。

【批注】郑庄公“大智若愚”,不仅蒙骗了他的母亲,还蒙骗了他的手下。这位叫祭仲的大夫显然还没有揣摩到郑庄公的别有用心,但是出于对主上的忠心,不能放任共叔段再肆意发展,来向郑庄公进谏了。祭仲用先王的制度来告诫郑庄公,共叔段对京的发展已经不符合传统了,而这种不符合传统的做法将导致郑庄公处于尴尬地位,动摇他作为君主的权威,破坏掉郑国君臣之间的礼乐制度,这就是所谓的“君将不堪”,意为郑庄公将处于不利地位,控制不住局面,也暗示了共叔段可能造反。这句语言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熟知法制、忠君爱国的大夫祭仲的形象。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翻译】郑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做,我怎能躲开这场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为太叔作出安排,不要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旦滋长蔓延,就难谋划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自取灭亡,你姑且等等吧。”

【注释】(1)辟:同“避”,躲避。(2)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厌,有什么满足呢?(3)所:处所,作动词,意为作出安排。(4)图:考虑,谋划。(5)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自取灭亡,后世常用成语,就出自《左传》此处。

【批注一】郑庄公对祭仲的回答用了一个反问句,说自己必定无法躲开一场祸患,这其实是暗示祭仲他心理也早已经知道共叔段在姜氏的宠溺下有谋逆之心了,而且自己和共叔段之间必然有一场政治斗争。祭仲似乎没有太明白郑庄公的意思,他抓住的重点是郑庄公的前面那句“姜氏欲之”,还以为郑庄公是考虑到母亲的因素才放任共叔段肆意发展呢。所以祭仲又表现出自己对君主郑庄公的忠心了,他直言郑庄公母亲姜氏是一个贪得无厌之人,意在提醒郑庄公不要被母子情蒙蔽而受到姜氏的欺骗。同时,祭仲还用蔓草的比喻来告诫郑庄公,放任共叔段肆意发展的危害,希望郑庄公可以提早做出应对。郑庄公听祭仲这话,便知晓祭仲还是替他担忧,希望他能有远见之明,所以郑庄公便直接告诉祭仲不用着急,让他等等,这其实也是进一步暗示自己早已经知晓姜氏和共叔段的野心,只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还不能谋划。那什么时候时机成熟呢?就是共叔段再“多行不义”的时候。到此处,祭仲终于理解郑庄公的意思了,于是对话结束。

【批注二】纵观郑庄公和祭仲的这次对话,不在一个频道上,这也是因为此时郑庄公和祭仲君臣之间还不甚了解,不过这反而更加衬托出祭仲的忠心,也衬托出郑庄公的心机深沉。祭仲后来深受郑庄公器重,能成为郑庄公的心腹,郑庄公后来将自己婚姻大事都交给祭仲办理,甚至临死托孤将国家大权交给他,这与他对郑庄公的忠心是绝对分不开的。想想也是,能直接对着自己的领导郑庄公指责领导的母亲,这真是仗义执言,忠心耿耿,但也冒了很大的风险。所幸,郑庄公也不是一个简单人,其“虚伪无情”也已经到至高的境界,不然,换一个真的重视“母子兄弟之情”的君主领导人,祭仲这话必然导致自己被君主厌恶,而不是被器重了。

End

林含谦:通识学习爱好者、语文与思政教育研究者、心理咨询师、业余作者、新课标读书会发起人之一。闲来写点随感、评论和故事,愿陪你发现未知的美好。个人公众号:含谦。

(0)

相关推荐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隐公元年

    ☆提要 [主要事件]鲁隐公摄政.郑伯克段于鄢 [涉及人物]鲁隐公.鲁桓公.郑庄公.共叔段.武姜等 [涉及国家]鲁.宋.郑.卫.周.邾等 [成语典故]多行不义必自毙.掘地见母.其乐融融 [春秋体例] [ ...

  • 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5集

    转载请说明出处 商业合作请扫描文后二维码 每周坚持两篇原创 致力于跨界读书 用不同的经度突破思想的维度 沉稳狠辣的郑庄公,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1/3 原文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 ...

  • 春秋纪(春)十

    周平王四十八年.鲁惠公四十六年[公元前723年] 鲁惠公败宋师于黄.[左传.隐公元年] 鲁惠公薨,长庶子息姑摄当国,行君事,是为隐公.初,惠公嫡夫人无子,公贱妾声子生子息姑.息姑长,为娶於宋.宋女至而 ...

  • 皇帝重长子,百姓爱幺儿

    公众号后台发送"大学"获取往期节目 有关第二句"(人)之其所贱恶而辟焉"历史事例: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大略如下: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 ...

  • 《古文观止》精读Vol.001:《郑伯克段于鄢》精读①

    《古文观止》精读Vol.001:《郑伯克段于鄢》精读①

  • 古文观止49:郑伯克段于鄢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1.段:即共(音工)叔段,姬姓,名段,郑武公少子,郑庄公同母弟,母武姜.郑庄公即位后,共叔段受封京城,故称京城太叔或太叔段,后因叛乱,被庄公 ...

  • 古文观止1: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庄公寤(wǔ)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ù)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qì)请于武公,公弗许. 1.初:当初.故事 ...

  • 古文观止:先秦《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原文朗读·赏析

    古文观止:先秦《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原文朗读·赏析

  • 《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作品介绍]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开篇的第一则故事,除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之外还讲说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颍考叔劝君,庄公掘地见母表现出的孝及君臣之义,是孝悌故事中的经典.古文观止 ...

  • 《古文观止》精读(57)《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为徐敬业讨武曌zhào檄 骆宾王 檄: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著名的檄文还有<讨王莽檄>.<讨曹操檄>. 徐敬业 ...

  • 《古文观止》精读(58)《滕王阁序》上

    滕王阁序 王勃  滕王阁: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

  • 国学经典《古文观止》精选100名句(音序篇)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

  • 古文观止:《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代: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