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拆枪:大学里的拆枪课(中)

当年,老王还是小王,刚刚大学毕业,正年少轻狂,于是鼓起勇气写作了这篇文章。现在看来,曾经的我对枪械的认识并不到位,写作手法也很稚嫩,唯独记忆依然可口、激情依然新鲜。又到了高考报志愿的季节,于是我把这篇文章再次发表出来,为母校宣传一下。

这篇文章发表于2015年的《兵器知识》上,也曾在轻兵器爱好者发表过。如果你看到过类似的文章,感觉十分熟悉,大可不必惊讶。本次更新中,该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篇投放,每日一更,欢迎阅读。

有坂九九步枪

小王接触的栓动步枪里面,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坂九九了。之所以印象这么深,首先是因为知道这个枪很值钱。听说,早期带单脚架型号的有坂九九,可是卖出过20万美元的天价的!其次是这个枪设计得太好。小王接触过4款栓动步枪(后来又接触了很多很多),就分解的角度看,有坂九九远远地把它们抛到了后面。

有坂九九枪机的分解不需要额外的工具,甚至不需要太大的力气。分解步骤简单、容易学、不容易出错、夹手。而中正式、53步骑枪、M1903的枪机分解就可以用痛苦形容了,还出现过一次课下来,没有一个人能拆完的尴尬情况。究其原因,很多栓动步枪的分解过程都太费力,分解方法虽然精巧,却十分怪异,不容易想象,容易脱离人的直觉范围。而有坂九九的分解就给你一种“本来就该这样”的感觉。

其实有坂步枪还是师出毛瑟98的产品,基本结构没有什么大变化,但就分解过程来说,有坂步枪要强太多了。小王认为,分解过程能体现设计团队的用心程度。此外,有坂步枪上的防尘盖是一个十分好设计。一些说法认为,真有大风沙时,这个防尘盖防不了尘土,没风沙时候还会造成动作不顺畅,是一个十足的败笔。但就小王的感觉来说,这个防尘盖非常不错。首先,没了防尘盖步枪一样正常工作,多了一层隔沙隔汗的设计有什么不好呢?其次,拆掉防尘盖的非常容易、也很快,并不碍事。其三,也许防沙效果不咋地,防尘盖的防脏效果还是有的。

枪机保养中都要涂润滑油,而润滑油一旦沾灰尘,再加上一些火药残渣,就很容易变成油腻、黏黑的泥垢。比方说M1903的枪机,小王第一次拆开的时候就是一手脏污垢,又脏又臭,后来还用耳勺在枪机边角抠了半天,最后实在抠不完放弃了,而有坂九九的枪机内部就十分干净。其四,就小王的几次操作来看,这个防尘盖丝毫没有影响动作的顺畅。

△ 有坂九九式步枪的铭文特写,最难得的是,很多有坂九九式机匣上代表天皇的菊花都被搓掉了,而这只枪上天皇的菊花依然是完整的。换而言之,这支九九式是被缴获的

△ 右一为81-1步枪,右二为中正式步枪,右三为有坂九九,右四为较早批次的95式步枪

△ 这只M1903已经不完整了,枪托铭牌上有“西南第一工业学校”字样

乌齐冲锋枪

枪械专业教材上给乌齐冲锋枪的评价颇高,但小王对它的印象并不好。这家伙比我想象中大很多,尺寸和打开枪托的79冲接近。其次这款枪很沉很沉,比M16步枪都沉重。由于采用T型布局,乌齐的扳机手感也很一般。此外,乌齐的握把保险太硬、手感过差。第一次接触乌齐时,我装好了枪,发现拉不动拉机柄,重新拆装几次后都找不出原因,后来才发现,是右手握握把保险的力量太小了,导致无法拉动拉机柄,而不是装配过程中除了错误。

乌齐冲锋枪的枪管通过螺纹链接在机匣上,但枪管是常拆常装的动配合,拆装完必然会有零点漂移。相比之下,56式、M16的枪管也是螺接在机匣上的,但一旦接好后都不会再拆装,也不会引起变动,等效于固定在机匣上,不存在零点漂移。冲锋枪本身精度不高,零点漂移并不严重,但这种方式拆装后或多或少都有精度问题。此外,乌齐冲锋枪采用了T型布局,没办法握弹匣,而护木本身就是一层铁皮,小王很好奇护木热了以后左手放在哪里放比较好。

虽然这款枪有很多亮点,比如包拢式枪机可以缩短长度并且减轻炸膛带来的危险,T型布局在当年独树一帜,机匣加强筋客串容沙槽,风沙环境下可靠性好。但就接触的几次看,乌齐枪给人的感觉并不好。弹匣释放钮布置的位置不方便。折叠枪托用起来也比较难操作,但夹手夹头发的能力首屈一指。

但乌齐上最奇特的地方,是它的很多部分都做的很结实,即使是一些根本不受力的地方,钢板都做的很厚,也许是当年以色列太急于让这个带有民族自豪感的枪入役而没来得及做太多的减重措施吧。但考虑到当年的内外环境,以色列人能设计出这个匠心独具的产品,也算是十分的不容易了。此外冲锋枪中,乌齐冲锋枪上的销子是比较好装的,比较短粗、不容易变形、容易对准安装,不像85式冲锋枪的销子,虽然有一定的防脱落功能,但由于比较细长,却不太好装。

△ 第一排自左到右依次为乌齐冲锋枪、85式微声冲锋枪、79式轻型冲锋枪、第二三四排依次为85式狙击步枪、95式突击步枪、85式轻型冲锋枪,可见乌齐一点都不短呢

△ 乌齐机匣的加强筋兼有容沙槽的作用,这种设计是很有特色的

M1911A1,BDA以及转轮手枪

自动手枪里面M1911A1也留有很深的印象。M1911的握把保险很舒服,手感很轻并且行程很短,给人一种若无若有的感觉,没有什么存在感。如果说乌齐的握把保险给你一种必须留意的感觉,M1911上就完全不用在意了,两款枪上一样的机构却设计得如此不同,一个是舒服,一个是则十分让人不爽。M1911A1的握把很粗大,我自己握持十分吃力,一些女生根本握持不住。它的空仓挂机布置的位置不大好,拇指基本上别想碰到,弹匣释放钮位置也只能算是凑合,但都做的比较大,做工精细,手指去拨触的时候没有刺痛感,这点上它比54手枪好得多了。小王曾经咨询过一位海外华人,他告诉小王:他的手也很小,为此他会买一只双面保险的M1911,左手持枪,方便拨动保险,这样就方便的多了。小王试过以后发现确实如此。左手用M1911A1的话,所以按钮都变得不是一般的舒服,远远好于右手持枪,这也算是意外发现了,但国人右手持枪就有点惨了。

△ 两只M1911A1,虽然年代久了,但这两只枪都不怎么生锈

△ 54/51手枪的触感要比M1911差不少

手枪中BH-DA留下来的印象也很深。BH-DA是80年代,FN公司在BHP基础上开发的单-双动版的版本,采用14发双排单进弹匣。相比于遍地都是的BHP,BH-DA算是比较稀少了,至少在国内如此,因此能在选修课中遇见十分的意外。这款枪的人机就不是一般的好了。它的握把很瘦,厚度也不大,握持起来十分舒服。这在国外手枪里面是十分难得的。同时它的空仓挂机、弹匣释放钮的布置位置都十分的舒服。远远不是54、M1911A1这些手枪能相比的。

相比于M1911A1,BH-DA的分解要没“玩头”得多。它的不完全分解很简单,不完全分解完零件数远远少于M1911A1,这么少的零件根本体现不出拆装的水平。M1911A1的分解要拆复进簧帽、组装时要对铰链孔,而BH-DA上复进簧帽、枪口帽直接和套筒做成了一体的,十分好装,不好装配的铰链机构也变成了几个斜面,没有了孔对准的问题。总之,M1911A1的分解需要学好久,即使会了组装时候也不好对准,组装时候摩擦也多也大。BH-DA则是基本上一学就会,不会出错。

△ BH-DA手枪,也有人叫它BDA

此外,M1911A1要装配的零件较多。也许是生产年代久了,用得也久了,M1911A1装好以后总有一些奇怪的故障,往往需要“一拍灵”的帮助才行。小王猜想,那么小空间内,不完全拆装的零件过多,产生的磨损、摩擦必然也会多。零件之间出现干涉的可能也多,这就造成了M1911A1拆装过程的不顺畅。经过实际的对比,M1911A1的不完全分解及组装要在一分钟左右,装的不顺畅了时间更长,而BH-DA则在20秒左右。总而言之,M1911A1拆装有玩头,但BH-DA则是进步得多了。

小王对转轮手枪一直没有什么好感。因为转轮手枪闭气不严格,同样装药下威力小,弹容量少,并且不安全,弹槽不仅漏气可能吹疼或者割伤手指,也增大了尺寸。一般手枪的弹匣多紧紧排列在扳机之后,导致了其必然有扳机连杆,这就造成了许多手枪的扳机手感只能算凑合,特别是一些单-双动手枪,打双动时扳机特别的不舒服。然而,转轮手枪的扳机力更糟糕。你想打得快,必然是全程打双动,双动状态下扳机行程长、力量大,扳机力随行程的增大十分不均匀,越接近击发时力量开始突然性的增大,十分难以控制。无论是接触的2只S&W转轮。还是日二六式转轮都是如此。

最糟糕的是,实际接触中发现,由于转轮手枪扳机太难操作,打得急的话,手掌过度使劲,枪械的瞄准基线都在晃,手感完全没法和自动手枪比(虽然自动手枪也很一般)。小王水平的确不高,但通过拆枪课上许多人的表现以及与其他手枪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转轮手枪操纵起点更高、更难以控制。所以小王一直不赞成一些把转轮手枪推广作为基本自卫手枪使用的做法——要配备自卫手枪的人员一般都不怎么用枪,突发状态下使用这么难操作的枪,很可能只能听个响声了。

此外,日军的二六式转轮给了小王重新认识转轮手枪的机会,它完全颠覆了转轮手枪高可靠性的印象。虽然这只二六式转轮只剩下残骸了。这只二六式浑身的刀痕、糟糕的表面工艺、差得离奇的扳机手感、体积大重量大,完全颠覆了我对二战日本枪械设计精致的形象,简直就是黑作坊的产品。以至于一开始小王死活不相信这是日本枪械,直到看到铭文才相信。后来查询了不少资料,发现评价大同小异,都认为其做工粗糙、体积奇大、可靠性在转轮手枪里比较低。也不知当年日军为何开发了这样一款枪械。但考虑到整个二战中,日军的其他手枪的表现也十分糟糕,也就可以理解了。无论是转轮手枪还是自动手枪,要保证工作可靠,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证加工质量,否则任何设计都是白搭。

△ 日制二六式转轮手枪,这把枪的体积是数一数二的

未完待续

作者@沛青

本文由《晓枪》编辑&发布

(0)

相关推荐

  • 46年中央军48个整编师(军)的实力装备编制25-48

    (25)整编第69师(恢复军后番号为第99军编制数:不详:轻武器:手枪384支.步枪6276支.冲锋枪406支.轻机枪625挺.重机枪108挺.60迫击炮108门.枪掷弹筒719支.信号枪18支:重武 ...

  • 手枪弹匣子弹为何大多不超20发,是技术限制,还是其他原因?

    自从热兵器时代开启之后,人类对这种威力强大的神器,可谓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除了最初的火炮之外,最受人喜爱的应该是枪,枪的种类之多,令我们难以一一细数,在众多的枪支之中,人们对手枪的热衷可以说是最为普 ...

  • 英国枪史图册全篇(1966-2021)

    本期为英国篇的全篇武器介绍,因为该主角是典型的海权国家和轻武器工业萎缩的代表,严重缺乏轻武器生长的土壤,所以本期与前几期的出场的主人公会有严重的落差感,这里提前预警. 这一期主要梳理一下英国这一百多年 ...

  • 古典热武器解析二(17-19世纪)

    序 上期的"古典热武器"由于篇幅受限没有讲完.所以本期将接续上篇进行"第二阶段"17-19世纪的古典热武器分析!补全后面解析"现代武器"前的 ...

  • 法国枪史图录(法国篇目录)

    序 因为大部分小伙伴对"法国枪"的了解途径都是那些"正手Famas,反手勒贝尔"的文章,所以本期做了一个完整的"时间线图集",让大家对后面的 ...

  • 小王拆枪:大学里的拆枪课(上)

    当年,老王还是小王,刚刚大学毕业,正年少轻狂,于是鼓起勇气写作了这篇文章.现在看来,曾经的我对枪械的认识并不到位,写作手法也很稚嫩,唯独记忆依然可口.激情依然新鲜.又到了高考报志愿的季节,于是我把这篇 ...

  • 大学里的那些实习课

    学工科的学生,四年当中参加各种实习是免不了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我们学的食品工程专业,实习课程主要有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工艺实习.毕业实习等. 认识实习以到工厂参观为主. ...

  • ​沈腾和马丽搭档16年,老婆王琦活成了小三:这对CP该拆了

    公众号名称  关注订阅 正经婶儿 置顶星标 我们就不会走散了 愿你 心中有梦想 眼中有温柔 脑中有哲学 ● 作者 |橙子      ● 来源公号|正经婶儿 沈腾老婆又一次因为马丽上了热搜. 前不久,在 ...

  • UC头条:大学里, 书法专业如何学书法? 这4个小技巧, 外行不知道

    大多数人学书法,都是业余爱好,既没有老师指点,也没有去参加什么培训,就靠自己低头在那临帖.靠自己单干,能学好书法吗?因人而异,有的人悟性比较好,走的路子比较正,进步自然不慢.有的人呢,琢磨好几年仍然不 ...

  • 明光寺、小西门、以及政法大学里的石碑

    看到一个疑似比我大几届的小学校友写的东西,让我不由得也记录一下: 这个碑就在我小时候住的楼前,那时候被车棚挡住了大半.赑屃的头在政法大学的范围内.赑屃的身子和石碑在北京曲艺曲剧团(就是郭德纲痛恨的那个 ...

  • 王唯:冬天里的小白花

    冬天里的小白花 王唯 太阳已经出来,乌云已经散开 多少年以后,这个冬天将成为历史 人们会用寥寥几个字 概括这场疫战 历史不会这样写--- 那些逆行的勇士 他们身着白衣 有些,是孩子 有些,是老人 那些 ...

  • 大学里的小课堂,该不该say “no”

    昨天我和朋友一起吃饭,提及到了一句很夸张的调侃,我们大三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介绍自己为"大三新生". 由于疫情,很大部分的国内留学生留在中国倒着时差上网课或是第二天疯狂赶record ...

  • 助班:大学里的“小老师”

    点击上方蓝字"朱子微言"关注我~ 你大二,我大一,那时的我,像个小孩子一样听你的话:你大三,我大二,那时的我,像你曾经教导我一样去教导新的学弟学妹:你大四,我大三,你说我终于成长了 ...

  • 王小某,名素,字小梅、小某,号竹里主人,...

    王小某,名素,字小梅.小某,号竹里主人,晚号逊之,以字行,扬州甘泉人. 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卒于光绪三年(1877).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入扬州时,迁居邵伯.郭村,逾年重返扬州.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