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江南(五)
作者 卢国强
退休前,我们常利用返豫探亲,顺道去旅游。退休后,则经常精心策划去一些地方旅游。记忆较深的几次是:
故乡游
三峡游
陕豫游
豫鄂湘游
粤闽游
港澳游
先说故乡游。

河南是我的故乡。在七十余年的生涯中,一半以上时光是在河南度过的。几乎所有地市我都去过,其中黄河以北的滑县,是我的祖籍,也是我生命的开启之地。滑县西望太行,东眺泰岱,北绕漳卫,南依黄河,是华北大平原的核心区域。
相传,黄帝部落战胜炎帝部落并联姻结盟,后发起逐鹿之战。蚩尤战败,且战且退,最后依仗卫河,率亲族死战,掩护苗黎部落骑神牛南渡(至今苗系民族多有牛崇拜),除幼子被长老抱走脱险,余部皆壮烈战死,蚩尤被黄帝斩首殉难(至今苗系各族皆敬蚩尤为神)。
这是对华夏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一战。华夏部落占据了最有利于生存繁衍的辽阔沃土,取得对狄夷戎蛮等边缘部族的巨大优势,最终形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苗系部落则辗转流离于南华地区,艰难生存,最终形成壮瑶苗黎侗土家布依等十多个少数民族。
滑县以北18里的浚县境内,有两座灵山,西浮丘,东大坯。两山寺庙道观,门派很多,香火极盛,景点名胜,吸引晋冀鲁豫千里香客,前来朝拜许愿。山间大道是南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相传谋略大师鬼谷子曾在山中设帐授徒,其中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是其得意门生。两山每年一度有盛大庙会,庙会时万货汇聚,人山人海,小时候曾随大人逛过,至今难忘。

大坯山有八卦楼,据说是周文王演周易的遗存。有七丈佛爷八丈楼,佛爷坐在楼里头(楼内陆下部分还有一丈多空间),还有十二属相石塑柱。许愿的香客用红绳系住与孩子相同属相的石柱,用以祈福免灾。小时候,我姥姥和舅舅,带我来到石柱前,虔诚祈祷,跪拜焚香。我却跑到卖冰糖葫芦的小摊边去了。舅舅找到了我,把我硬拉到石柱前,我哭闹不走,还被打了一巴掌。当时姥姥又心疼,又惊恐,事后买了两根糖葫芦哄我。
滑县城外,祖宗坟茔掩映在森森松柏之间,父母长眠在西关烈士陵园之内。儿时的记忆依稀: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调皮捣蛋,无法无天,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我都生活在充满亲情爱怜的氛围中。父系、母系上辈皆故乡望族。现小弟一家,仍居城关,血脉所系,故土之情,与岁月俱增。因此每次返豫,必回乡探亲访友,祭祖扫墓。
现在滑县己不是那个古老破落的样子了,城中辟出双向八车道的通衢,高速公路,高铁也通到家乡,小麦生产大县也向现代化迈进。
除滑县外,开封、郑州、洛阳、平顶山,都有同胞兄弟姐妹居住生活。许昌是马大姐家乡,这里有我们多门亲戚。我上山下乡在驻马店四年,也有不少乡亲故友。
上世纪50年代,开封大建设,父母转业到开封化肥厂任职,从此我与开封结下不解情缘。小学在开化子弟学校,初中在文庙街七中,高中在演武厅一高。
文革后,下乡到驻马店地区汝南县长兴公社。四年后返城至开封井冈山中学(文革期间一高曾用名)任教,后又进入开封师院(现河南大学)上学。在大学期间结识马大姐,并成为终身伴侣。
开封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北枕大河,南控淮海,乃中原之中。虽屡经水患,却多次重生崛起。至今有“开封城,城摞城,城下还有几座城”的民谚。
毕竟古城开封占有天下之地理,地灵人杰,积淀深厚,龙脉暗涌,王气耀星,让帝王枭雄难以割舍。
开封历史文化遗迹甚多:龙亭、铁塔、繁塔、禹王台、包公湖、古城墙、延庆观、宋都御街、潘杨二湖、翰园碑林等。最集中而突出的,首推龙亭及周边胜景。
沿午朝门大道向北约千米,就到龙亭院内。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铜像,就在巨大的影壁墙前,方台之上,持杖矗立,面南而望。
过影壁墙,踏上中有石龙雕塑的巨大石阶,左右两边似有文武官员持笏提袍,慎慎而上。上到二、三十米的高台,略一喘息,即可进入大殿,面向君王,拜伏于地,山呼万岁。
其实,现存的龙亭,就是明代的周王府。
李自成攻打开封时,周王和河南督府用壬癸之计(壬祭,方位为北,五行为水),不顾数十万军民死活,扒开黄河大堤,冲灌开封,再一次给开封带来巨大灾难。

高台之上,凭栏远望,潘杨二湖波光粼粼,湖心亭如荷花苞蕾遥遥相对,为游泳爱好者提供返程休息避险之所。游船环湖,为游客增添更多休闲方式。民谚说,潘湖浊,杨湖清,以湖水寓意忠奸分明。解放后经过多次整治,两湖均得到改观,都达到一级水质。加之潘湖亭下发掘出古建遗迹,吸引众多游客参观,增加了开封城的厚重感和美誉度。周边道路宽敞绿树成行,如翡翠玉带环绕。站在龙亭向下看,水面宛若明镜,周边恰似翡翠镶嵌,玉带环绕。
历史上的多次水患,使开封城积水内涝,土质碱性很大。由龙亭及潘杨二湖向西、向北,是龙亭西湖和大片沼泽地、盐碱地。方圆几里以内,过去颇为荒凉。原来这里的许多居民,靠刮盐土,熬土盐为生,随着城市建设和改造,居民们都逐步得到安置。令人感叹的是,原来的破旧民居和荒地,全都一改往日模样。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和《清明上河图》的描绘,这里修建了大型宋代风情的“清明上河园”,重塑了天波杨府,打造了与西安碑林可以媲美的中国翰园碑林。众多各具特色的景点,为开封建设和旅游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8年5月和10月,我人民解放军两次解放开封。淮海战役前,战神粟裕出其不意发动了开封战役,龙亭在开封城破后,成了国军最后据点(指挥所)。敌人妄图居高临下固守待援,但在解放军强大攻势下,守军都变成了尸体或俘虏。如果仔细看,还能在城墙和龙亭上找到当时炮火留下的弹痕。……
和许多古代文化遗迹相伴生的是开封人的精神。
代代相传的杨家将、包青天、寇准传、岳飞传、呼延庆打擂,以及辛亥志士、抗战英烈、杀敌勇士,在校园和民间广为流传,倍受赞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开封人更多具备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英雄情结和家国情怀。
最给开封居民带来宜居性、幸福感的,还是闻名遐迩的开封饮食。
密集分布的各种酒楼饭庄,争奇斗艳的各种美味小吃,以味美方便和价格制胜的经营,让开封人大享口福,让外地人羡慕嫉妒,让四方旅客趋之若鹜,让天涯游子倍思故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