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特价版内测“工厂直播”,化妆品工厂“回血”的机会来了?

时下,直播火爆,各方势力纷纷入局直播,俨然一片红海之势。
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工厂当然也不甘掉队,因为他们也把直播当作是危机下的一根“救命稻草”。当工厂正为去哪里做直播发愁时,一个新的、为工厂量身定制的直播平台应运而生。

据悉,阿里巴巴即将在618大促期间上线第二个直播平台——“淘宝特价版直播”,定位为首款工厂直播平台,目前该平台仍处于内测阶段。
从淘宝特价版直播间页面可以看到,APP公域给予了新业务较大的曝光量,直播入口出现在了APP首页轮播位中,用户可由此进入“特价版直播间”。

▲淘宝特价版直播页面,不少旗舰店打出“工厂直销”的字样
直播间内打出“厂家直销”等字样,主打白牌商品,价格与一般的工厂货差别不大。
据了解,淘宝特价版的直播主要销售的也是尾货,帮助各类工厂解决库存压力。尤其618大促即将到来,这也是工厂们“回血”的大好时机。此外,直播间下设二级入口,比如美食、服饰、母婴等,不同的品类被分门别类,以便用户查找。和淘宝直播一样,如果用户想要购买直播间的产品,可以直接在观看直播的时候通过链接下单。

这个“淘宝特价版”是什么来历?
对于这个看似“横空出世”的淘宝特价,其实由来已久。到了今年3月26日,淘宝特价版身份才得以正式确立,并宣布“超级工厂计划”和“百亿产区计划”。

趁着全新改版正式上线的机会,淘宝特价版明确了围绕产业带布局的思路,专攻“工厂货”,并由C2M事业部统筹。
截至目前,数据显示,淘宝特价版上的工厂直供店铺入驻已超过50万家。4月,入驻的外贸工厂新增数环比增长了30%,销售也出现近300%的环比增长。淘宝特价版还被首次被写入阿里季度财报和年报,这也反映出阿里全面发力产业带供给的信号。
另外,淘宝特价版在上线直播产品的同时,还将推出“超级厂长计划“,重点推动产业带厂长上直播。据悉,淘宝特价版直播重点聚焦120万产业带商家,其中外贸工厂将是首批入驻淘宝特价版直播的主力。
淘宝特价版为什么选择以工厂直播为切入口?这与其全新定位有关。
从产品定位角度来看,淘宝特价更像是阿里为了为对标高速增长、主打低价爆款的拼多多而推出的,不管是”特价“一词,还是有针对性地扶持产业带工厂,淘宝特价版和拼多多之间火药味甚浓。在国内三大电商巨头中,拼多多、京东旗下的京喜都是顺着产业带争夺资源,面对用户做宣传的时候,“工厂直销”、“工厂定制”几乎成了统一口径。
淘宝特价版蕴含着阿里的防御心理,淘宝直播在一二线城市的成功并不能抵消拼多多在乡镇市场给阿里带来的压力,不过鉴于淘宝直播的成绩,联合淘宝特价版直播发力的下沉市场,二者如果形成合力,将扩大淘宝在电商直播领域的优势。
另外一点,淘宝之所以会选择在此时推出“工厂直播”,一方面是为了618大促,作为疫情稳定之后的首个消费节日,618被认为是今年第一个消费者购物节和商家“回血日”,另一方面就是阿里巴巴试图通过C2M模式来突破现有的电商业务。

那么,电子商务的“乌托邦”模式C2M能撑起电商的想象力吗?
从模式本身上面来说,C2M的确十分吸引人,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平台下单,工厂接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订单之后,根据需求设计、采购、生产、发货,过去传统工厂面临诸如“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货物”、“货物卖给谁”的问题就能够得到缓解,同时还能解决工厂库存和现金流的问题。
拼多多能成功,可以说也是得益于此模式,直接把消费者和品牌工厂对接,砍掉供应商、仓储、转运输甚至是销售等高成本的中间环节,所以即便拼多多上面的商品价格很低,也有利润可言。
对于此,国内其他电商巨头肯定无法坐以待毙,目前拼多多在下沉市场风光无限,眼看着就要往一二线进军,蚕食市场份额,京东、阿里于是在下沉市场狠下功夫,势图突破拼多多的封锁。而且,目前整个电商行业的增长速度都大不如前,到达了一个瓶颈阶段,为了争夺流量,补贴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套路,因此需要一个新的出口来实现增长,产业带工厂布局C2M模式就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这一模式显然具备一定可行性。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C2M定制商品行业在2022年将有望迈入万亿市场级别。
另一方面,从阿里巴巴发布的新财报来看,C2M模式也能带来增长空间。作为首款以C2M货品为核心供给的购物APP,虽然只正式上线两个月,淘宝特价版的成绩并不差,甚至可以算作财报亮点。自阿里巴巴推出主打C2M定制品以来,已经吸引了大量工厂入驻。
不过,据了解C2M相关技术的工厂负责人称,目前C2M技术相对成熟的是日本,但投入使用的费用相当高昂,国内的C2M产业不仅在技术上还有提升的空间,落地的时间也不会那么快,大批量生产也有不小的难度。难点在于,C2M不仅要具备整个供应链的能力,还要具备整合各方质检机构的能力,这样才能将品牌砍掉,而质检必须与品牌相等甚至高于品牌,目前国内达到这一水准的工厂凤毛麟角。
因此,有观点认为,虽然随着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概念,C2M的市场会逐渐成熟,大量玩家也会涌入尝试,但C2M或许很难颠覆制造业的格局,只能作为B2C等模式的补充,而难以成为主流消费方式。这个相对悲观的观点基于一个事实:提出C2M需求的并非消费者,而是急于转型的制造商们。
在这样的前提下,C2M和产业带或许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像是一场相对漫长的马拉松赛跑。
-完-
战者刘晓坤:长袖善舞,挥剑20亿
拼多多撕下中国化妆品行业最后一块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