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太监遭溥仪驱逐哭着离开皇宫,后来听说一件事拍手称快

原创 太监遭溥仪驱逐哭着离开皇宫,后来听说一件事拍手称快

2021-06-17 08:21

太监是一个附着在畸形制度下的群体,也是帝制时代宫廷里最卑微的存在。清朝灭亡的时候,太监和太监制度并没有随着王朝的倒塌而消失。

1912年2月,隆裕太后代替小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寿终正寝。此后皇宫里的太监逐渐减少,从2000多人降至800-900人,并维持在这个水平。也就是说,在民国时期,太监制度仍然延续着,为龟缩在紫禁城中的溥仪小朝廷服务。

隆裕太后与太监合影。

其实,溥仪对这些太监又依赖又痛恨。依赖是因为他的日常生活需要太监来料理,他的后宫需要太监来照顾;痛恨是因为太监不守规矩,公然赌博、抽鸦片且不说,偷窃宫中金银财宝尤其让溥仪忍无可忍。

溥仪结婚之后,终日无所事事、无所消遣,就想到把建福宫里收藏的奇珍异宝拿出来赏玩。一方面打发时光,一方面为古画拍照。在此过程中,一些记录在册的宝物,太监竟找不出来。这让溥仪警惕起来,他怀疑太监监守自盗,把宝物偷出去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1923年6月27日晚,建福宫突然起了大火,整整烧了一夜,烧毁房屋三四百间,烧毁的宝物无法准确计算,仅从废墟里拣出的被烧熔的黄金就有一万七千多两。

长春宫小太监姜进寿档案。

溥仪深信,这次火灾就是太监故意纵火,以掩盖偷盗实情。他对此怒不可遏,7月16日,在未与醇亲王载沣、三位太妃商议的情况下,果断做出决定:“今天我决定把宫里的太监全部裁撤,叫他们立刻出宫!”态度坚决,不容置疑。

载沣和贝勒载涛表示反对,溥仪问:“宫里如果再发生第二次大火,谁敢负那个责任?”反对者沉默无语。

经过一番讨论,议定留下100名太监侍奉溥仪夫妇和三位太妃,其余700多人全部裁撤。这一天,溥仪表现出既任性又雷厉风行的风格,他马上命令宫里的护军集合,强行把700多名太监送出宫,不留任何余地。

当天晚上,内务府大臣绍英在乾清门内向太监宣读了谕旨。太监们大感突然,非常恐慌和愤慨。他们绝大部分在北京没有家,限令在几小时之内搬出,面临无处可去、露宿街头的窘境。另外,数十年来他们在宫中积攒了一些财物,短时间内收拾也有困难。

升平署太监刘兴义档案。

即便如此,溥仪没有任何妥协,没有对他的这些奴仆表示任何同情,只是承诺有一笔遣散费。所以,太监们有的大声痛骂,有的大声痛哭,那个场面极为凄凉。

为了不至于影响治安,内务府请来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商量安置问题。他们拿出一个处理办法:北京有去处的,立即携带行李去投奔;实在无处可去的,暂时住在地安门内大街雁翅楼,等领到遣散费后再各自回老家。

7月下旬,内务府为所有被裁太监发放了遣散费,首领太监每人发200元,一般太监发20元。他们除了少数在北京有家的以外,一部分搬到了寺院道观里,一部分回了老家,还有一部分无处可去,做了乞丐难民。

内殿写字人白祥绂,少有的识字太监。

一个多月后,因为没有众多太监贴身伺候,溥仪感觉生活不便,于是又叫回了100多名。

事实上,溥仪留在皇宫里的日子也不多了。1924年11月 5日上午,新任京畿司令鹿钟麟率队进入紫禁城,要求溥仪即日迁出。溥仪不肯,鹿钟麟威胁动武。溥仪无奈,下午3时灰溜溜地迁居到醇王府。

当时宫内尚有数百名太监宫女,溥仪临行前命人发给每个太监10元、宫女8元,然后自谋生路。至此,太监制度彻底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溥仪驱逐太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做得太过粗暴,在太监们心中留下了很多怨恨情绪。当他们谈到溥仪被驱逐出宫时,无不拍手称快,说:“这才是一报还一报呢!”

参考资料:溥佳《清宫回忆》,吴锡祺《记溥仪出宫》

首赞

+1

阅读 (1.2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