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桢教授骨伤临床验方举隅(骨伤前、中、后期用方各不同)

张安桢(1932—2005年),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骨伤科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三届理事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张安桢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50年,为继承发扬中医骨伤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笔者有幸作为其学术继承人张俐教授的研究生,侍诊临床,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导师运用张老学术经验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骨伤的病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等共同组成的整体,因此,骨伤科疾病的发病与皮肉筋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联系。《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人体受外因作用或者内因影响而发生伤病时,局部皮肉、筋骨组织的损害,均能导致由脏腑、经络、气血和津液的功能失调,一系列症状随之发生;亦可由脏腑不和,由里达表,引起经络、气血、津液病变,导致皮肉筋骨病损。因此,中医学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历来强调整体观念,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原则。在临床上,张老灵活把握三期原则,创制众多的特效、经典方剂。

2三期辨证,筋骨并重

2.1骨伤初期:筋骨损伤早期,血离经脉,形成血肿,阻塞经络,气滞血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伤痛,形伤肿”。吴昆注为:“气无形,病故痛:血有形,病故肿”。张老认为,损伤者局部必有肿痛之临床表现。若要镇痛,必须活血。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故当以活血化瘀为先。

选方:①内服:活血镇痛汤(当归9g,川芎4.5g,白芍9g,生地黄9g,桃仁6g,制乳香4.5g,制没药4.5g,三七4.5g,防风6g,连翘9g,骨碎补9g,续断9g,茯神12g,炙甘草3g,枸杞9g)。主治:骨折、脱位初期,瘀血作痛。②外用:活血散(栀子60g,赤芍60g,羌活60g,桂枝60g,乳香30g,没药30g,沉香30g,楠香150g,紫荆皮60g,三七30g,五加皮90g,白芷60g,血竭60g,无名异60g,续断60g,骨碎补60g)。主治:骨折、伤筋、脱位初期。用法:共研成细末,用蜜水各半,调拌成糊状,每日敷贴1次,每次8h。

2.2骨伤中期:张老认为,骨折伤筋中后期,常因气血亏损或是卧床少动,筋骨萎弱无力,伤在上肢则手臂不能活动,伤于下肢则步履无力,伤处躯干则俯仰受阻,伤损关节则屈伸不利。故应以温经行血,接骨续筋。

选方:①内服:壮骨强筋汤(熟地黄12g,怀牛膝9g,川芎6g,甘草3g,续断9g,桃仁6g,红花3g,补骨脂9g,骨碎补9g,煅自然铜9g,制乳香3g。主治:骨折伤筋的中后期。②外用:接骨散(当归30g,没药60g,乳香60g,续断90g,穿山龙60g,骨碎补90g,透骨草60g,煅狗骨(煅灰)120g,接骨仙桃草30g,沉香30g,楠香240g,煅自然铜90g,地鳖虫30g,螃蟹(焙灰)90g。主治:骨折中、后期或骨折延迟愈合者。用法:共研成细末,酒水各半,调成糊状,每日敷1次,每次6h。

2.3骨伤后期:筋骨损伤后期,断骨初步愈合而未坚实,筋肉微弱乏力,功能尚未恢复。而且损伤日久必致气血虚弱,气滞血凝。故应以化瘀通络、理伤镇痛、补骨续筋。

选方:①内服:续骨丸(制乳香60g,制没药60g,血竭180g,煅礞石90g,醋煅自然铜120g,煅虎骨60g,煅狗骨90g,麝香3g,酒炒地鳖虫30g,肉桂15g,煅硼砂150g,三七90g,木香60g,骨碎补90g。主治:骨折、脱位后期,功能未恢复者。服法:每日1丸(蜜丸,每丸重9g),黄酒送服(水煎服)。②外用:旧伤洗剂(生草乌9g,生川乌9g,羌活15g,独活15g,三棱9g,莪术9g,泽兰9g,企边桂9g,当归尾9g,桃仁9g,红花9g,乌药9g,土牛膝15g。主治:久伤蓄血作痛者。用法:水煎熏洗,每剂加陈醋45g,每日1剂,熏洗2次。

3病案举隅

陈某,女,26岁。2013年8月13日初诊,无明显诱因左下肢疼痛5个月,从大腿后侧放射至小腿,呈持续性,活动或夜间睡眠变换体位时疼痛明显,长时间坐位或行走时疼痛加重,天气变化及晨起时出现间歇性跛行,曾于当地医院行按摩及针刀等治疗,效果不明显。8月病情加重,并出现腰部疼痛难忍,故来就诊。查体:腰部活动稍受限,前屈30°,背伸10°,左、右侧弯10°,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第3、4、5腰椎棘突及棘间均有明显压痛,左侧跟腱反射减弱。辅助检查:腰椎CT示:L4/5椎间盘向后突出约0.45cm,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辰下:腰部及双下肢持续疼痛,从大腿后侧放射至小腿,肢体倦怠乏力,饮食及睡眠差,二便尚可,舌苔紫黯,边有齿痕,脉涩而弱。张师诊断,中医为腰痛病,气虚血瘀型;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治以理气化瘀、补骨续筋,方以壮骨强筋汤加减,处方:熟地黄12g,怀牛膝9g,川芎6g,黄芪12g,人参3g,甘草3g,续断9g,桃仁6g,红花3g,补骨脂9g,骨碎补9g,煅自然铜9g,制乳香3g,制没药3g。7剂水煎服。

2013年8月20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觉双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已有缓解,基本活动已逐渐恢复,舌红苔薄白,齿痕消失,脉象细弱。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熟地黄12g,怀牛膝6g,川芎6g,黄芪6g,人参3g,甘草3g,续断9g,当归9g,红花3g,补骨脂9g,骨碎补3g,煅自然铜3g,制乳香3g。继服1个月。

2013年9月21日三诊,患者腰部及双下肢已无明显疼痛,坐立、步行亦无疼痛感,基本活动恢复。治疗效果满意,原方继服1周。同时嘱患者仍不可剧烈运动,平素坚持“拱桥”和“飞燕”等腰背部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后期复诊未见异常。

4小结

骨伤科疾病治疗的基础是辨证施治,坚持骨与软组织损伤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的治疗原则。临床灵活把握三期分治原则,内外兼施,在治愈患者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患者肢体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张安桢教授的诸多临床验方,疗效确切、可靠,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他所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继承和研究。

本文摘自《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第45-46页。

(0)

相关推荐

  • 骨伤强筋接骨方骨折中后期

    组方:骨碎补30g 川续断15g 自然铜6g 补骨脂9g 生龙骨15g (先煎)土鳖虫9g 木香6g 乌药6g 血竭6g 制乳香5g制没药5g 三七6g       功效:活血化瘀.续筋接骨     ...

  • 天佑中华有中医传承有方之骨伤名医方系列——(2)张安祯骨科方

    张安祯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50年,为继承发扬中医骨伤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笔者有幸作为其学术继承人张俐教授的研究生,侍诊临床,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导师运用张老学术经验治疗骨伤科疾病的 ...

  • 经方组合的解读与临床运用举隅(二):经方合时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班授课稿     1.真武汤吴茱萸汤合潜阳丹治疗血管性头痛     验案举隅--6:     周某,男,67岁,退休教师,1997年7月26日初诊:    ...

  • 【张安桢:骨伤临床验方(骨伤前中后期用方不同)】精

    张安桢(1932-2005年),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骨伤科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三届理事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 【张安桢:骨伤临床验方-骨伤前中后期用方各不同】精

    张安桢(1932-2005年),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骨伤科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三届理事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 肺微小结节不会看?张国桢教授讲给你!

    以后肺微小结节就这样看! 报道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张国桢教授 整理|Cosine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每逢体检,CT报告上写着微小结节,你害怕吗? 面对一个又一个患者体检出的结节,作为医生, ...

  • 张国桢教授:从影像到病理,微小肺癌的精确识别

    引言 我们从形态学方面分析,影像学是宏观的,病理学是微观的.如果把影像学比作一片森林,病理学就是一棵树,如果把影像学比作一棵树,病理学就是一张树叶.所以影像和病理是分不开的,是侦查和辨别微小肺癌的孪生 ...

  • 肺小结节影像诊断张国桢教授

    多国数据显示肺癌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相当高部分可达100%,但大部分病患是在晚期转移时发现生存率只剩20%,根据统计2015我国死亡原因第一的是恶性肿瘤有220万人,其中肺癌占据发病数与死亡数第一名,如 ...

  •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气虚眩晕,益气升阳即安

    导读:升阳益胃汤是东垣名方,全方14味药,既有补药,又有风药,又有利湿.燥湿,理气诸味,应用范围一定很大.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汤文学 升阳益胃汤为<脾胃论>方,由黄芪.半夏.人 ...

  • 张锡纯治疗腰腿痛数方临床运用举隅

    张艳萍  洪国平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  贵州六盘水  553500)       [关键词]张锡纯  腰腿痛       [中图分类号]R242                            ...

  • 经方临床应用举隅

    [ 大黄牡丹汤 ] 组成:大黄四两(12g)牡丹皮一两(3g)桃仁五十个(9g)冬瓜仁半升(30g) 芒硝三合熔化(9g)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适应症:肠痈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