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点评狗不理难吃被报警:要多少差评,才能骂醒豪横的老字号?

一大早,正在饿着肚子的我,被一则跟“美食”有关的新闻吸引住了目光。

某视频博主点评狗不理包子不好吃,价格贵,被狗不理报警维权?

抱着好奇的心态,我点开了那条引起争议的视频,视频的创作者为博主@谷岳。
原来是一条探店视频,主题是探寻某个地区差评最多的餐厅,有一说一,这个主题不算新鲜了。
只不过,博主准备探店的地方,是北京的王府井和东单地区。

点开大众点评,在王府井和东单地区的1299家餐厅之中,找到了评分最低的那家。
所以没错,出来的结果,全地区评分最低的餐厅,就是王府井狗不理包子。

看到那个2.85分的时候,我都忍不住笑了……
网友们的评价,算是正常的毒舌水平,无非就是价格贵、不好吃、服务态度差之类的。


当然,作为博主,看点评还不够,必须是要去到现场尝试一下。于是,他便踏上了去往王府井狗不理包子店的旅途。
然后,狗不理就用实力证明了网友们所言非虚……


皮厚、馅少、油大,隔着屏幕都能看出来,成功劝退了对狗不理还抱有一点幻想的人。
博主也说,包子特别腻,没有用真材实料,馅少,面皮还粘牙。
当然还少不了已经被太多人吐槽过的价格。

38块钱看上去不多,但真的就小笼包大小而已,男士们吃个早餐,估计都要点两笼。
整个视频看下去,总体感觉,是正常吐槽向的视频。
博主没有刻意抹黑,语气措辞都比较中肯,但包子出品的确是不好,评价低怪不得别人。
视频上传之后,在粉丝内部反响还可以,但还不至于到红出圈的地步,然而这个时候,狗不理突然来了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骚操作。

一则声明,将视频博主和转发视频的微博账号,都推上风口浪尖。
一口一个“恶意中伤”、“未经餐厅同意私自拍摄”、“侵权”,还要求别人公开道歉,要不是看了视频,还以为博主是往狗不理包子里放蟑螂碰瓷呢。
合着这包子不是你家的,价格牌也不是你家的?
更骚的是,狗不理在声明末尾表示,已经向公安局报了警,还专门为此注册官微,以正视听……

所以,狗不理究竟是有口皆碑的老字号,还是店大欺客的老流氓?
狗不理官方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没过半天,这条视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转载量,登上了美食区视频日榜第三名,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还上了热搜。
我都快要以为狗不理的公关,是对面派过来的内鬼了。
狗不理这种豪横的态度,显然引来了网友的反感。

眼看着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狗不理也怂了,当日下午,就撤销了声明,连刚申请的官微也注销了,只留下媒体的无数报导和截图,以及白白送给别人的热搜。

对方大获全胜,狗不理引颈就戮,顺便坐实了自己态度差的传言。
毕竟,在点评网站上,与狗不理包子相关的评论,出现得最多的不是好吃,不是性价比高,而是态度极为恶劣。

而这次的“差评报警”事件,之所以能被发酵得这么大,最重要的原因,绝对是人们对狗不理这类“老字号”店家旷日持久的积怨。
说起狗不理,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大上”。

装潢气派都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这块“金漆招牌”上承载的各种荣誉:百年历史、慈禧吃了都说好、天津的代表、非遗美食……
上过国宴,周总理用它招待过外宾。

上过春晚,冯巩为它亲自背书,全国人都知道它薄皮大馅十八个褶。

更不要提各种美食记录片了,从没见它在哪里缺席过。

就如同你从小就被安利一样东西,在你眼中,就这样东西最有名最梦幻最值得期待。
等你终于长大了,抱着厚厚的童年滤镜,踏进那辉煌的门厅,付上几倍的价钱,结果一尝,就这?
从卖家秀变成买家秀,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咯。
而在本地人心目中,狗不理也早就成了宰外地客的代名词,知乎上的一个相关问题,聚集了1273个怨声载道的天津人。

管你什么信誉,什么字号,什么情怀,店家圈钱的踏脚石而已。
百年字号本就难得,像狗不理那样真正做到全国扬名的更是凤毛麟角,本应该是人们喜爱和珍惜的对象。
但我只想说,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如此不爱惜羽毛、明目张胆地砸自己的招牌,到了要倒下的那天,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怜惜。
说起来,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两间金玉其外,实际上只能骗骗外地客的“老字号”。
能够和狗不理并驾齐驱的,我大北京的全聚德肯定算一个。

天子脚下的地理优势,无数名人背书的辉煌历史,卖的又是烤鸭这种一听就特色十足的大菜,谁来北京不要尝尝烤鸭,吃烤鸭的谁不认识全聚德?
然而全聚德跌落神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但本地人心知肚明,近年来,就连在全体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也下降了不少。

坐大厅也要收10%的服务费、服务态度极差、食材不新鲜、口味跟不上时代,性价比低,都是消费者们诟病全聚德的地方。
再加上其他同类餐厅的崛起,以及年轻人口味的多元化,全聚德已经由一家老少皆宜的老字号,变成了外地人只去一次的打卡点。
有着相似遭遇的,还有杭州的楼外楼。

这家建在西湖边的大酒馆,同样曾经吸引过无数为它背书的历史名人,我第一次听说楼外楼的名字,就是在吃货作家汪曾祺的散文之中。
“杭州楼外楼解放前有名菜醋鱼带把。所谓“带把”,即将活草鱼的脊背上的肉剔下,切成极薄的片,浇好酱油,生吃。我以为这很近乎切脍。我在一九四七年春天曾吃过,极鲜美。”(鱼生?)
这种充满旧时代风味的文字,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流了一把口水。
结果现在随便一查,楼外楼的评价都是这样的。

叫花鸡198元半只,西湖醋鱼208元一斤,龙井虾仁198元一小碟,我还是继续看书好了……
而消费者们的评价也大致相同,价格贵、食物一般、服务差,只有名气没有质量,一个词总结,店大欺客。
当老字号也膨胀了之后,顾客就不再是上帝,而是成了孙子,反正你们爱来不来,老字号从来不缺的就是顾客。
真百年历史的店家都尚且如此,其他基础没那么扎实的“老字号”就更不用说了。在这里,必须cue一下《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成为了无数中国人的精神食粮,也令无数餐厅一夜之间成为了“老字号”。
在西安,回民街的老白家水盆羊肉,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就大排长龙。

然而随之以来的就是本地人的质疑,“不正宗”、“羊肉太少”、“出名之后质量就差了”。
上过《寻味顺德》的牛展煲仔饭,更是因为高昂的价格和极度恶劣的服务态度,变成了“网黑”。


名店滤镜极度易碎,圈钱嘴脸不加掩饰,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最后只能吃了个寂寞。
店大欺客的老字号,不值得,真的不值得。
相信大家对网红店的印象都是不太好的,一间店如果被定义为“网红店”,那就意味着不能对它的质量有太大的期望,充其量只能拍拍照、打打卡,不去失望,去了更失望。
然而,网红店其实还不是最高级别的,在网红店之上,还有一种有过之无不及的——来自上世纪的网红店,或者说,老字号。
虽然我不能说所有的老字号,都只有名气而没有质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好东西真的太稀罕了。
半只烤鸭是过年过节时的奢侈品,酱包子也足以令人念念不忘,一顿馆子,简直是“有钱”和“高档”的代名词。
因此,我们不难想象这些老字号,带给普罗大众的情怀。
如果老字号能够坚持品质和服务,我相信没有人会拒绝,有很多老字号,同样也与时俱进,发展得蒸蒸日上。
但如果老字号们丧失了初心,不断消耗自己的名气,把应该花在品控和改进服务的精力,用在营销圈钱上,那就真的是自砸招牌。
老字号既然能得到名气,也能失去名气。
新时代的消费者不傻,网络评价共享,被骗过一次,就再没有下次了,甚至连第一次都不会有。
信息时代,一切都如此迅捷又透明,一间店的评价,上网查查就知道,那些想靠着名气宰客的老字号们,恐怕如意算盘很快就会落空了。
消费者的要求不苛刻,就只希望这些老字号珍惜羽毛,质量和服务对得起它的荣誉,价钱贵点也没问题,但起码不要把顾客当傻子。
与其在网上豪横叫嚣,不如认认真真学习一下品控。
我们想看到的,是与时俱进、端庄大气的老字号,而不是店大欺客、自降身价的老流氓。
名店们,非遗们,醒醒,天亮了。

文 | 毒哥&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