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真相」为什么贾政一眼就觉得袭人的名字有古怪?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袭人排在又副册第二位,排首位的晴雯。这也代表,林黛玉是十二正册首位,薛宝钗排第二位,因为晴雯、袭人,分别是黛玉、宝钗之副嘛。

袭人姓花,原名叫珍珠,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被父母卖到贾府做奴婢。她有个哥哥叫花自芳,还有个嫂子。在她的帮助接济下,她们家条件大大好转。她哥哥还想把她赎出去,袭人当然不愿意离开贾府。因为她是贾宝玉身边四大丫鬟之首,领着双倍工资,“吃住都和主子一样”,一旦宝玉和宝钗成婚,她还能混个姨娘。

不过就如判词所说的一样,“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终究与宝玉无缘,而嫁给了优伶,也就是唱戏的戏子,名叫蒋玉菡。

总体来说,贾府那么多丫鬟,袭人算是命最好的一个了,结局也算不错。

袭人比宝玉大两岁,和薛宝钗、晴雯、香菱同岁,和林黛玉同一天生日,和芳官同一个姓。这样说起来,薛宝钗、晴雯、香菱,都比贾宝玉大两岁,比林黛玉大三岁。

但根据第一回甄士隐的故事推算,香菱,也就是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至少比贾宝玉大三岁。因为书中说得很清楚,说甄士隐只有一个女儿,年方三岁。甄士隐是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梦里来到太虚幻境,听到了一僧一道说起了神瑛侍者和通灵宝玉都要去人间。这样算起来,香菱应该比贾宝玉大三岁才对。

不过书中明确说袭人比宝玉大两岁,我们也没必要怀疑。贾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时,已经十三岁,那袭人已经十五岁,的确是个大姑娘了。袭人的花签是桃花,关于她花签的秘密,后面再讲。

了解了袭人的基本信息,再看看别人对她的评价。书中人对袭人的评价,是褒贬不一。但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对她的评价是正面的。

对袭人负面评价最多的,当然是晴雯。晴雯经常对她冷嘲热讽。但要说对袭人骂得最狠的,当属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李嬷嬷骂袭人“装狐媚子勾引宝玉”,是“忘了本的小娼妇”,还要把她拉出去配小子。

读者对袭人的评价,也和宝钗一样,两极分化很明显:

喜欢的人,都说她们是标准的贤妻良母,不喜欢的都说她们是腹黑女、心机Biao。

为什么同一个角色,会受到截然对立的两种评价呢?

就在于她们的伪装。晴雯经常讽刺袭人是“装好人”。薛宝钗则隐藏得更深更高明。这都是和她们影射的对象,所代表的满清势力相关的。当年满清入关,就是打着为“崇祯皇帝复仇、消灭贼寇李自成”的旗号,而入主中原的。当时清王朝还隆重安葬崇祯皇帝,全军缟素为明朝皇帝服丧。感动了无数的汉人。

吴氏石头记也有类似的隐喻情节,说薛宝钗和贾宝玉一起,把林黛玉的白骨,安葬在了白杨村青枫林下,那里是贾家的祖坟地。宝钗的虚情假意,却让贾宝玉彻底感动,结果,昨天还是“黄土陇头送白骨”,今晚就是“红灯帐底卧鸳鸯”了,宝玉和宝钗厮混在一起了。

这标志着金玉良缘的阴谋终于得逞。其实就是暗示满清入关,靠假仁假义得了天下。

袭人作为宝钗之副,当然也是代表了金势力、清风势力。宝钗是君,袭人是臣。具体她影射谁,我们下回再说。

87版剧照:宝玉和袭人

今天先说说袭人身上的谜团。

第一大谜团:改名之谜。

刚才说了,袭人原名叫珍珠,当然程乙本说她原名叫蕊珠,这肯定是不对的。程乙本是通行本的第二版本,这个本子对前八十回改动太多了,越是它故意改动的地方,就越说明有问题。然而自从程乙本刊印出版之后,绝大多数人看的就是这个版本。这也直接导致了红楼梦的真相,被掩盖了两百多年。

袭人还叫珍珠的时候,和晴雯、紫鹃一样,都是贾母身边的丫鬟。袭人早年跟着贾母,服侍了史湘云几年。后来贾母把她和晴雯给了贾宝玉,把紫鹃给了林黛玉。

虽然在贾母身边好几年,但贾母对袭人的评价并不高,贾母更喜欢晴雯,说袭人是“没嘴的葫芦”,也就是闷葫芦。但这种闷葫芦,却让人无从提防,因为你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另外葫芦谐音胡虏,胡虏就是指北方鞑虏。这到解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再详细解读。

袭人的名字是贾宝玉改的,应该改了没多久,因为贾政并不知道袭人是谁。如果改名很久了,贾政不可能还突然问“袭人是谁”。

那这个改名有什么寓意呢?

我认为,袭人改名,预示着她身份立场的改变。

以前她是贾母的人,贾母影射万历皇帝,代表的是明朝。那袭人原本是大明的人,是大明的珍珠。

但跟了贾宝玉之后,尤其是薛宝钗也来到贾府之后,珍珠就变成了袭人,名义上她是贾家的奴才,但她的行为动机,处处都是为薛宝钗服务。名义上她是王夫人的眼线,其实她是薛宝钗的卧底。

那袭人这个名字,到底暗藏什么秘密呢?

那我们就看看她的第二大谜团——

古怪名字背后的秘密

袭人,单看“袭人”这个名字本身,你们没觉得很怪吗?

反正我当年读红楼梦,第一眼见到这名字,就觉得很怪异的:一个女孩子叫袭人!袭人,不就是背后袭击人吗?这不等于标榜自己是坏人嘛。

在书里面,有一个人就和我同样的感觉,也觉得这名字很古怪,他就是贾宝玉的父亲贾政。

(在第二十三回)贾政就问:“袭人是何人?”王夫人道:“是个丫头。”贾政道:“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 王夫人替宝玉掩饰道:“是老太太起的。”贾政道:“老太太如何知道这话,一定是宝玉。”宝玉只好起身回道:“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

贾政觉得袭人这个名字很奇怪,一个丫头叫什么不好,怎么叫袭人呢?

政老爷的感觉是对的。贾政虽然不怎么管家里的事,但他看人看事是很准的。他从这个名字,就看出袭人有问题。

袭,这个字的本意是 暗地里发起攻击的意思。

那袭人,就是暗地攻击别人的人,这不等于说袭人是个暗地使坏、背地伤人的内奸吗?

袭人总是明里暗里、有意无意地窃听

这话有点严重,但也不算太冤枉,书里是明确写着袭人是王夫人安排在大观园里的眼线,有什么事情,随时向王夫人汇报的。她也明确向王夫人建议,让贾宝玉从大观园搬出去,原来那些姐姐妹妹。晴雯之死、芳官、四儿被逐,她是有重大嫌疑的。

在吴本里,秋纹、绮霰、碧痕、佳慧等丫头,都被放出去了,只有袭人、麝月留下来。这些丫头们就很不服气,就骂袭人是背后告密的“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很多人看到这就觉得吴本很扯蛋,你看,连“哈巴狗”这样的现代词汇都出来了。

其实这话在第三十七回也出现过。当时秋纹给王夫人送贾宝玉做的瓶插桂花,王夫人一高兴,就赏了秋纹两件衣裳。秋纹就很嘚瑟的炫耀,晴雯说你还好意思嘚瑟啊,这原本就不是给你的,是给别人剩下的衣裳,如果是我,就算得罪太太,我也不稀罕别人剩下的衣服。这个别人,当然是指袭人。秋纹就说:“那怕是给这屋里的狗剩下的,我只领太太对我的恩典。”众人听了都笑道:“骂的巧,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狗了。”袭人就笑骂道:“你们这起烂了嘴的!得了空就拿我取笑打牙儿。一个个不知怎么死呢。”

这里虽然是个玩笑话,但其实大家已经当面骂袭人是“这屋里的狗”,是西洋哈巴狗。

所以吴本后面,秋纹她们再次骂袭人是西洋花点儿哈巴儿狗,那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因为三十七回已经埋下了伏笔。而袭人则告诉她们,得罪了我,“一个个不知道怎么死呢”!果然,秋纹她们这些人离开贾府,就有袭人在背后搞鬼。

如此看来,袭人是一条暗地偷袭、背后告密的哈巴狗。之所以说她是西洋哈巴狗,因为洋人就被称作番邦蛮夷,其实是指袭人是北方蛮夷的走狗,就是薛宝钗的走狗。


我们进一步来解读袭人这个名字。

  1. 袭,上面一个龙字,下面一个衣服的衣。根据红楼梦常用的拆字法,袭人,就是龙衣人。这一点,蔡元培、潘重规等前辈都解读过了,袭人是龙衣,贾宝玉是传国玉玺,蒋玉菡是装玉的盒子。那他们三人的关系,就是用龙衣包裹的玉玺,放在玉函里。而蒋玉菡又住在忠顺王府的紫檀堡,紫檀堡就好比存放玉玺的宫殿。

  2. 袭人,谐音旗人。暗示她已经是满清旗人。或许你说,袭人和旗人,发音根本不一样啊。但红楼梦作者是江南人,在江浙一带,袭人和旗人的发音基本一致。在我们湖南老家,也是发音一样,红旗,我们读着红xí。

  3. 袭,上龙下衣。“龙”指“蛇”。“衣”指“外衣”。“龙”与“衣”联合起来表示“蛇衣”。蛇衣是个什么东西呢?

如果你翻阅辞海,会告诉你:

  • 蛇衣的【本义】是指蛇所蜕的皮,就是蛇皮。

  • 但它有个【转义】:是指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这听起来有点惊悚了,原来 袭 是指“蛇衣”,是指人死后穿的衣服!

那袭人就是穿着死人衣服的人!

死人的衣服最大的特点,就是衣襟在左边,也就是左衽。而活着的人是穿右衽!

当然在古代,也有活人穿左祍的,那就是北方的少数民族!

汉族服装都是交领“右衽”。顺便聊一下北方游牧民族为什么是左礽呢?我猜是是他们的用手习惯造成的。因为游牧民族和现在的欧美人一样,很多是左撇子,左手拔刀、射箭,如果是右礽的话,很容易把衣服扯开。如果你们有更好的答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关于游牧民族的服饰发型,有个典故,叫披发左衽。这是孔夫子说的,孔子在谈起管仲时,就感叹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

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改革,中兴齐国,让齐桓公“尊王攘夷”,打败北方胡人,那我们就要披发左衽,变成夷狄了。因为北方胡人就披发,汉人是发戴冠;胡人左祍,汉人右衽。

这样看来,袭,这个龙衣,其实是左祍衣,也就是戎羌夷狄的龙衣,而不是华夏正统的龙衣。这也完全符合袭人的身份的,前面说了,袭人是宝钗的卧底,自然也是后金满清的人。

d.袭人全名“花袭人”,倒过来是 人袭花。不管是 花袭人,还是人袭花,都是不好的吧。

贾宝玉是惜花、护花,林黛玉是'葬花’;

而袭人呢?是'袭花’,薛宝钗是'吃花’。因为吃的是冷香丸嘛,冷香丸是用四季不同花蕊调制而成的。

作者通过对花的不同态度,将人物做了强烈的对比。

凡此种种,,贾政看到这么个名字,怎么能不遽然心惊呢?何况这个人还日日夜夜就在宝玉的身边?

好了,下一回我们正式揭秘袭人影射谁。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宋 · 陆游《村居书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