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卷八——惊悸吐衄下血瘀血
相关推荐
-
发热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中医对发热的认...
发热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中医对发热的认识要比西医深刻的多,西医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类病因,中医分为了气虚发热,血虚发热,气郁发热,骨蒸潮热,日晡潮热等很多种临床可以实见的发热证候,尽管科技发展到现在, ...
-
给肩周炎患者的治疗建议:分两派,一看外,...
给肩周炎患者的治疗建议:分两派,一看外,二看内.摸清门路,对症下药才有效! 早期接诊了一位患者,自述右肩疼痛已有三月,问其病因,患者是一名货物配送员,平时除了送货外还要搬运货物. 刻诊时发现患者右上肢 ...
-
痉病诊治精粹
痉病指由于筋脉失养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早在<内经>对本病就有一定的认识,它从外感湿邪.风邪致痉立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
-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 十八章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病虽不一,而原则无二.惊悸之家,风木郁动,营血失敛,往往上溢而下泄,不溢不泄,则蓄结而内瘀,内瘀不去,久成痃癖,痃癖渐大,多至殒命而亡身.故瘀血之病,由于吐衄,吐衄之病,根于惊 ...
-
《金匮悬解》惊悸,奔豚,火邪、吐脓血病理
惊悸二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1 奔豚,肾之积寒,阳亡土败,风动根摇,木气之上冲也.豚者,猪也,奔豚发则如受惊吓之猪,奔突冲撞.此与惊悸一理,症状差异而已, ...
-
『金匮要略』(十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方→泻心汤
泻心汤中纳三黄,清热消痞解毒良: 邪火内盛血妄行,亦治黄疸口生疮.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 功效:清热消痞,泻心解毒,苦寒燥湿. 主治:①血热出血证.症见吐血,鼻出血,或牙龈出血肿痛,或目赤肿痛,或 ...
-
『金匮要略』(十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方→黄土汤
黄土汤方胶附芩,地术甘草脾阳贫: 中焦虚寒血不统,吐衄崩漏此方寻. 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 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虚出血证.症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 ...
-
『金匮要略』(十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方→柏叶汤
温中止血柏叶汤,吐血日久加艾姜: 血淡面白身无力,脉沉迟弱缓缓尝. 组成:柏叶.干姜.艾叶. 功效:温中止血. 主治:阳虚出血证.症见吐血,日久不止,时多时少,血色淡红,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 ...
-
『金匮要略』(十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方→半夏麻黄丸
仲景半夏麻黄丸,温阳化饮除悸烦: 水饮凌心又犯胃,心悸胃痞服之欢. 组成:半夏.麻黄. 功效:温阳化饮,通阳止悸. 主治:①饮邪凌心证.症见心悸,或怔忡,胸闷,或胸满,舌淡,苔薄而滑,脉沉或滑.②饮居 ...
-
『金匮要略』(十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方→桂枝救逆汤
心悸桂枝救逆汤,龙牡蜀漆草枣姜: 惊狂肢冷脉浮软,重镇开窍温心阳. 组成:桂枝.炙甘草.生姜.牡蛎.龙骨.大枣.蜀漆. 功效:温通心阳,重镇开窍. 主治:心悸,惊狂,卧起不安,畏寒肢冷,舌淡,脉浮软无 ...
-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篇
补充:泻心汤中大黄与其它药同煎,可以泻下大热,如果不需要大泻下的,大黄用水冲一下就可以了.
-
『医宗金鉴』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即为悸. [注] 寸口通指三部也.脉动而弱,主惊悸病也.动即为惊,以惊为外触而动也:弱即为悸,以悸为内生而怯也. [集注] 徐彬曰:惊为外邪袭心,故其寸口脉动,动者脉来乱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