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姐读女人之一百--清明时节话故人

好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一个会员在QQ上问我愿意不愿意去澳门走走,我是比较喜欢在散步和旅行中通过和对方的沟通,来了解对方的人,反正距离深圳也很近,于是,就一起去了澳门。

夜晚会员在澳门的同事,一家人请她吃饭,我知道他们交情有十多年左右,也就跟着去了,朋友的先生问起我是做什么的,我回答:网络交友,那先生是山东人,长得五大三粗,大约也就三十八九年纪,会员连忙在旁边通俗的解释,就是通过网络嫁到国外,我就是在她那里在找。

那先生侧着头问那会员:“你多大了?”会员回答:“48了”

“48了,这样老了,还找什么人?丢人不丢人啊,在家等着儿子娶媳妇,抱孙子就行了,好好的女人,这个年纪了,找事不是!”

过了很多年,我都记得那先生鄙弃的眼神,年轻的时候,会为别人一句话就拂袖而去的我,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没有再说的,吃完了那顿晚饭,记得走出餐馆后,外面的夜色很美,我和那会员开始散步。

会员说:“丁姐,你别介意,他是老家人,像他这样,到澳门生活了好多年,还带着老家观念的人不是很多了,他说他的,我做我的,两不搭界”

会员说“老家人确实觉得50岁的女人了,能有什么追求,在家养老就是了,我才不会那样,我的生命还有一半要过,活到80岁也还有将近三十年,我才不会等死,过着一眼可以看穿的生活,而且我一定要再嫁一次,我想再有个家庭”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准则,好在我们的这个时代再也不是从前了,一个人即使到了八十岁,去追求爱情,也会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尽管也会被小部分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但毕竟时代变了,人性的东西,也开始得到了理解和接受。

中年的单身女人愿意颐养天年,跟着孩子们过,是一种生活方式,愿意寻找一个伴侣过晚年生活也是一种方式,其实没有任何是非标准,都是一种活法。

2016年的清明,就把很多年前写的一个故事搬出来,正好说下我对生与死,自己都不怎么敢面对,也有点浅薄的认识。

老公上高中的时候就读于武汉的一所比较有名的学校,那学校的高考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因为起点高,几十年以后这些同学大都有了很好的发展,来深圳后我也跟着认识了一些,其中一个女同学我特别喜欢,我们两个感觉特别投缘,于是相约一起旅游。

她是属于那种特别乐于助人的女性,走到哪里快乐就会跟到哪里,有次她开车带我去深圳的海边游玩,茶余饭后聊天说起她的一个中学同学姓袁的,四十多岁离婚后带着一个女儿过,很是孤独,很想帮她一下。

她说袁同学也来深圳也做过一些事,但老是牵挂孩子,还是回了老家。我问她同学长得怎么样,朋友有点迟疑,说是有点胖,哈哈,我的回答很简单,还真没有嫁过一个大胖子,如果体重太重,说实话,不减肥肯定搞不定!

我说我们武汉也有机构,要不要去试下,于是她立刻当着我的面打电话给她,就约好去武汉的公司看看。她到了公司以后才发现,原来当时的公司经理也是她的中学同学,虽然有点点尴尬,但还是登记了,按照我们的要求照了相,把资料发布了。

大约是朋友跟她直接说了,我们嫁不了胖子的话,袁同学非常有毅力的开始了减肥,短短几个月,她减了几十斤,以至于拿出我们相见时照的相片的时候,我老公已经完全认不出她来。

那时候我们还在服务初期,管理还不是很正规,只觉得,能在网络上帮人找到合适的,不管白猫黑猫,都是好猫。

当时武汉的一个崔翻译属于那种快手翻译,总共她在公司也没有做多久,但她上班期间,的确给会员写来了一些人,我们也没有注意那么多,还为她能写来好多合适的人为会员感到高兴。

袁同学只对一个美国教授感兴趣,在翻译帮助下通过几封信件后,袁同学就一直私下和教授来往着。

教授叫保罗,教艺术,属于那种斯文的学者类型.袁同学的英语不是很好,但是通过每天给保罗写信和在YAHOO通上聊天,水平大有长进,他们互相发过自己很多成长经历里的照片,栩栩如生的展现让彼此没有了网络的陌生感。但毕竟受语言限制,好多还有点模棱两可。

通过一段时间交往,教授决定到中国来和她见面。

到底是有文化的女性,有着自己不媚俗不张扬的内涵。见面以后保罗就住在袁同学自己租的房间里,当时武汉天气很热,袁同学的住房条件很差,保罗提出要帮她买空调冰箱,袁同学都没要,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尽管也许目前有些艰难,但她觉得,两个人没有正式确定关系前,她不想接受对方的财务。

袁同学尽着自己的地主之谊接待着教授,每天,她骑着电动车带着男士到处转,她的平和谦虚以及朴实,打动了教授。

两人真正了解以后发现,崔翻译写给保罗的信件里关于袁同学的个人情况有好多张冠李戴的东西,教授很生气,觉得受到了欺骗,对我们的机构很抵触,但他很欣赏女士的坦诚,反过来安慰袁同学,虽然她瞎写,但也幸亏是他们,让我们有缘相识,不然,我和你还有你的孩子就会真的错过了!

临走之前,她特地通过当初介绍她来的同学,把成功费转给了我们,因为教授不喜欢我们机构,做签证的时候也没有说是通过我们网站介绍认识的,而且排斥她跟我们公司的往来,所以,她和孩子去了美国之后,我们联系得很少。

有一次老公同学去美国旅游,到她的家里拜访,回来给了我一张他们的合影,算做是唯一一张纪念了。

去她家的同学告诉我们,她在美国生活得很安定,教授在圣地亚哥的一所大学里教书,她说袁同学每天她会陪着老公一起去上班,然后在大学的校园里结伴散步,刚去美国的日子她感觉有些孤独,但老公对她很好,孩子也很听话,她也慢慢的找到了感觉,觉得自己找到了幸福的归宿。

2014年的上旬,老公的一个同学打电话告诉我,说袁同学因为得了癌症在美国去世了,走得时候很安详,毕竟她那年才50出头,听到噩耗,忍不住一阵唏嘘。

死虽然是一个人随时都要面对的东西,但是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还真没有做好思想准备,所以我们无法面对。

记得一个智者说过,死是生的另一端,两者并不遥远。人生无常,正因为死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所以,学会如何活,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才是活着的人真正应该思考的一件事。

在生命的任何一个节点,也就是说,不管你的生命最终是80岁,还是100岁,你都可以考虑自己是不是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然后为之去做那些可以完成的行为,即使自己设定了目标,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不能实现,但行走的路上的收获也是一种经历。

学会面对死,其实就是要学会如何活,如何活的更适合自己,这样,就会对生命多一份坦然,就会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样的,够得着的生活。

袁同学的人生尽管短促,但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找到了她想要的归宿,把女儿也带到了美国,对于她来说,应该也算是一种完整吧。

因为我们肯定会死去,所以我们才应该考虑我们应该怎么活着,至少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去争取,做你觉得对你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完成自己年少时候的一个梦想,比如,拥有一个家庭,拥有一份属于你的,爱情。

(0)

相关推荐

  • 第一次去老公农村老家,被他家房子吓到了,这样的房子你们没见过

    第一次去老公农村老家,被他家房子吓到了,这样的房子你们没见过 麦冬娱乐家+关注|评论

  • 关于湿疹的治疗,有一个大夫讲课了,今日头...

    关于湿疹的治疗,有一个大夫讲课了,今日头条 我就多说几句. 这病应该不难治,湿疹相比银屑病,应该是好治多了. 我的肝硬化病人中,有一小部分会同时有湿疹病人,往往都是在清热利湿解毒过程中,湿疹倒是率先缓 ...

  • 好鸟乱鸣||愿,以后的人生风调雨顺

    笔记时间:2019年1月3日 笔记地点:通城县城 作者微信:Yxdniaoer 图片拍自棋盘村 全文4节,1200多字,有删节 01 虽然知道云溪还有雪,东山等地校车还不能跑,但还是一早起来骑摩托去上 ...

  • 回复@袁端: 你老公学习力真强,学了就做出来了。估计这两孩子,现在老实多了吧?不会为了读书而觉得苦了...

    回复@袁端: 你老公学习力真强,学了就做出来了.估计这两孩子,现在老实多了吧?不会为了读书而觉得苦了吧?有机会上学的话,肯定觉得太幸福了. 你老公的手段真狠,比我还狠.我都下不了手这么狠的.天天跑全马 ...

  • 结婚10年,她后悔当初选错了人:婚姻好不好,结婚前已然注定

    文|雪落无尘 近几天,"李子柒择偶标准"引发全网热议. 采访视频里,记者好奇询地问李子柒,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 李子柒先是对记者说了"善良和孝顺"这两点,随即又 ...

  • 闭关思考(五)脆弱的高自尊

    弱者为什么弱,穷人为什么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 --高人 1 前段时间,在跟「高人」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高人突然打断了我:"敏姐,没想到你反弹这么快,我以为你至少 ...

  • 袁海英丨父爱如山

    父亲离开我三年有余,这几天每当我静下来的时候,总会想起和他老人家在一起的日子,想起他的一言一行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仿佛父亲还在眼前. 我多次梦见父亲,梦中的老父亲仍然步履强健有力,笑容可掬,我 ...

  • 低姿态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

    低姿态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

  • 丁姐读女人之七十九--Johnny与李姐

    我是翻译Johnny, 中文名任威,2012年12月份来到东方情缘上班,目前的东方情缘武汉公司的翻译主管之一,之前做过很多工作,但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性质的工作.由于自身交际范围较小,几乎没接触过中年的 ...

  • 丁姐读女人之五十七--过客匆匆

     周末在家里清理相片,一张我和我先生还有一个美国会计师的合影进入了我的视野,人和人之间谁也说不清楚谁会和谁相遇,谁是谁的过客,这张相片,应该就是一个例证.  那是一个我们服务的女士,在我们代理的网络上 ...

  • 丁姐读女人之十七:我的淮民老兄

    淮民老兄(女)大我9岁,是我在19岁读自修大学的时候认识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这样叫她,或许我觉得只有这样称呼她,我才会感觉亲切,她每次总是一身军装静静的坐在她固定的位置上,我没来由的就喜欢上 ...

  • 丁姐读女人之二十---闪光的女人

    或许她自己都不记得了, 和她第一次真正打交道是在QQ上,那时她在英国,很着急,也很无奈的征求我的意见.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她的情况,她通过我们的网站认识了一个英国人,彼此感觉很好,于是她告别了家人,热热 ...

  • 丁姐读女人之23---你是我的“菜”

    老武汉的人都知道徐家棚,徐家棚有个车辆厂,那是一个在文革年代和武重,武钢一样都很有名的大厂,而我今天故事的女主人,就是在那里土生土长的武汉女人. 武汉人有句土话,形容一个人一件事,对自己的胃口,用&q ...

  • 丁姐读女人之25,26,妹妹当‘妈’

    Viola 和 cathy是一对亲姐妹,回想起来,我和她们有限的几次见面,似乎都是和姐妹俩一起. 第一次见面是2014年的1月,我去武汉万达的东方情缘办公室处理一些事情,她和妹妹在跟一个同事在聊着网站 ...

  • 丁姐读女人之27--菲律宾女孩mai

    尽管自己很多年前就开始写单身女士,但计划写1000个女人的故事,是2014年的下半年一个很偶然的想法,我想把自己这些年接触的女性,一个个写出来,而且不再拘泥于单身,或许因为太熟悉单身女性,所以,回头看 ...

  • 丁姐读女人之28----人生的角色

       或许我们注定要在冬天里相遇,还是在漫天飘着雪花的时节.   微信圈里流传这样的一句话,数九寒冬还赶约会的,那是绝对的死党级别,而我们,真的是在窗外雪花飞舞,地上极容易摔跤的日子去赴约的,似乎,在 ...

  • 丁姐读女人之29---戒指可以挂在胸前

    因为计划把早期写下的那些故事一个个也陆续加入到我的丁姐读女人里来,所以,我在写新的女人系列的时候,就同时开始了回顾,因为在好长一段时间的工作中,这个故事给了我不小的震撼,所以,回顾,就从她开始吧! 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