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失败的牡丹人— 自述

导语

做油用牡丹七八年了,被骗过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时至今日,彻底放手了,一路走来,许多的不甘心但又无奈,已无资金投入,身心疲惫,借助李总的微信公众号,把我一路走来自身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大家,为正在继续前进的老朋友以及新进入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少走一些弯路。

1、回首在看时,发现一个最有趣的现象‘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有几个所谓的‘牡丹企业’不管何时只要发现有关于油用牡丹的任何风吹草动或八杆子打不着得政府文件,政策及规划时,就会大肆的宣传,倡导油牡丹的春天来了,让大家赶快种植,还有的企业甚至把几年前各省市牡丹规划的文件又一一翻出来继续忽悠那些市场新手,每年都是春天,每年都会倒一批新进一批。

事实证明,这些企业被身边曾经合作过的牡丹种植户撕开了其真实的面目,判定他只是一个倒卖苗子的‘苗贩子’而已,只是包装的太好了,让很多新手看不清,代价是用了至少2年的时间才看清,损失也挺多的。

2、关于当年的保底价‘10元/斤’这是一个从头到尾彻彻底底的‘骗局’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卖苗’而刻意夸大产量及高价收购,为什么这么说是‘骗局’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油牡丹结籽已是第三年头了,这个时候当初卖苗的很多商贩早已人去楼空,在一次交流活动中曾听过大量的种植户反映,购苗种植后,再无法联系上卖苗的商贩,大量的苗木死掉,有些还可以撑一两年,而后也因为技术管理跟不上,也导致了大量的苗子死去。

第二:所谓的‘保底价’,当你的牡丹结籽后,他们开始已各种理由拒绝收购,质量不行,不饱满,含油量低等等。最后要么不收,要么以很低的价格收一部分。

第三:可能很多朋友会质问我,有些有实力的油厂就签‘保底价’,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牡丹籽油的销量,油用牡丹的最终环节在于产品销售市场,牡丹籽油卖的多,籽自然收的就多,反之油销量不好,产品滞销,厂家无力收购,而苗贩子大力吹嘘种植,产业就会进入死循环。

3、关于很多油厂对外说,之所以收不到籽,是因为全国种植面积太少了,这种言论纯属‘扯淡’为什么这么说呢?做牡丹这么多年了,不管是所谓的‘专家’‘教授’还是学者,什么‘创始人’都有接触过,也曾交下几个知心的朋友,了解到了一些真实的情况,说一个最真实的油厂案例,具体名字就不说了:

每年都会高价收几百斤或者几千斤的籽,然后通过视频和照片大量的宣传,来呈现现场收购牡丹籽有多么火爆,对外却说收了几十吨或者上百吨,但是当你手里有几吨籽问他要不要时,统一的回复答案是:没有买他们的苗,不是他的客户,就不会收你的籽。

刚开始时我曾问过他们厂子内部的一个朋友:也没见你们油厂在卖牡丹籽油,为什么每年还要收籽呢?

朋友给我的回答是:虽然你看到我们有厂房,有设备,但是我们几乎从来不加工,每年就是收几千斤籽也花不几个钱,但是这样既可以让外界看到我们公司有厂子,有实力回收,最主要的是通过这个现象可以让更多的种植户购买我们的‘苗子’。

4、关于甘肃**川的那场官司,相信很多人应该也清楚了,其实全国各地被骗的太多了,凤单冒充观赏牡丹,药芍冒充观赏芍药的,一些种植企业高价买的紫斑,却被用凤单冒充,后来我了解到,东北内蒙那边也有不少被骗的朋友,那能怎么样呢?只有认栽白,我自身也被骗过,虽然钱不多,但也是行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买了几亩地的观赏牡丹,等到开花后傻眼了,后来才知道全是油用牡丹,当时不懂,也算是交了学费了吧。朋友建议我去找,但是已为时过晚,人去楼空,电话空号。当时购买时也曾联系过好几家作参考,只是因贪小便宜,认为这家一颗牡丹便宜其他家3元,所以就打了款,血淋淋的教训,现在的社会市场,便宜确实没有好货。价格高的自然质量和服务也有保障。

5、当时租地时,田地每亩租金高于贫地一倍的价格,想着某些‘专家’说油牡丹耐贫寒,很多恶劣的环境下都可生存,所以一半的地为贫瘠地,一般的地为田地,三年后,再次比较时,产量相差很大。肥沃的田地产量高于贫瘠地很多,没有肥沃的土壤环境,想要高的产量,痴心妄想。但是肥沃的土地租金太高,牡丹的管理成本也高,这两年籽的收购价格持续走低,去掉租金和管理费用,单靠产量收益,很难!那些什么黄黏土盐碱地的成活率和产量更不要提了。

6、我这个人吧 喜欢到处转转,正好也能了解到各地实际情况 所以也交了不少朋友,也听到了看到了很多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比方说油厂的真实情况吧,十家油厂得有八家根本不加工,都是表面上啥都有,有时客户需要订购牡丹籽油,就从别的厂子买一些过来,用自己的商标,看着出售的牡丹籽油的价格,定位高端食用油,这条路可能会把产业发展的路越走越窄,就像一朋友说的到处发展代理,让别人开专卖店,快速回笼资金,后来问了几个开专卖店的朋友,都赔的一塌糊涂,手里压的货根本卖不出去,看来专卖店这条路走不通。

7、后来油牡丹产业不太好做了,就改为嫁接了一部分,长了一年后就挖出来卖掉了,确实也回了一部分钱,前几年市场观赏牡丹苗还是比较缺,这几年过去了,全国各地都在建牡丹园,老家一个县城里四五家牡丹园,跟风白。前段时间回趟老家,本想着去看看这几家牡丹园运营的怎么样了,到地方一看说的早就搬走了,做不下去了,游客看腻了,说了的花了几十块钱的门票,进去转一圈,十分钟出来了,没啥意思,每年都这样,没有什么新颖独特的地方。我的想法当时很简单,就是嫁接了卖苗,因为我不懂策划,也不懂运营,也没有专业的团队,请别的企业管理吧,费用太高,自己做吧又不懂,所以我知道想要建设一个牡丹园,不懂运营和策划是一定做不长的,后来,确实大量的牡丹园没有撑过三年就死掉了,因为除了短短半个月的开花供客户观看,啥也没有了,缺少内容。

8、根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一个判定是不是只是‘卖苗’的商贩,就是看他的微信朋友圈,如果他的朋友圈只是活跃于每年秋季种植季节,其他时间都是空白,基本上可以判定是苗贩子。因为判断是否是一个良性发展牡丹产业的公司或者个人,不能只是天天鼓励种植:

第一:牡丹籽油及其他牡丹产品的销售每天都在做,良性的公司知道,产品如果卖的不好,每年的牡丹籽收购就会少,这样种植户就没有保障。

第二:不管是种植油牡丹还是建设牡丹园,一个专业且负责的服务是多么的可靠,比方说朋友建设的牡丹园,不光只是采购了苗子,还能在建设上给予协助,尤其是后期举办各种活动,最起码能提出专业的活动策划方案及宣传推广,这就是一个良性发展产业的公司要做的事,而不单单的只是卖苗。

9、关于牡丹籽油,我想说的是,朋友如果你想出售或者做自己的品牌,不一定要找多么大的公司,但一定要找手续齐全,资质齐全的油厂,因为但凡出现一点事故,一个资质不全的牡丹籽油,绝对会让你损失惨重,跌入万丈深渊,极可能还要担负刑事责任。

见过用调和油冒充纯油的(还是一个稍微知名的油厂),也见过小作坊什么证件都没有就榨油出售的,我只能说,别心存侥幸,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

趁着现在牡丹籽油也没什么品牌知名度,也没什么市场客户黏性,建议都做自己的品牌,注册个商标,宣传推广自己的品牌,干嘛要代理别人的。所有的还在坚持继续下去的朋友一定要结合着牡丹籽油一起做。

想说的话很多,很想曝光一些人和企业的黑暗一边,现在想想,也没必要了,我已经退出了这场看不到的大蛋糕中。时间证明了一切,真真假假,不管是谁,在一个行业呆了五年以上,也摸清行业的一些门道了,劝大家多出去走走,或者多与外面的人交流,最起码能得到一些新的资讯,不至于闭门造车。

感谢李总提供的交流群,让我认识了更多朋友。愿李总与大家的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累积。

——老曾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