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三章鼻诊 第二节 鼻部与脏腑对应分布
相关推荐
-
尚先早课|肾合膀胱,心合小肠
本句见于<灵枢·本输>:"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 合, ...
-
脏腑别通的中医调理
脏腑别通的中医调理 "脏腑别通"之理论源于明代李挺之<医学入门.脏腑相通篇>,清.唐宗海之<医学精义>则对此有较详细的解说: 心与胆相通:心病怔忡宜 ...
-
脏腑辨证及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治基础与核心
(一) 阴阳五行理论基,藏象气血三宝奇. 病因证候经络神,一纲四说精奥医. (二) 一分恶寒一分表,恶寒发热表里找. 明代医家薛立斋(薛己),恶寒发热全局讨. 一.藏象.气血.经络.病因辨证 中医用&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三章鼻诊 第一节 鼻诊的理论依据
鼻为肺之窍,乃是呼吸门户.五脏之气,均达于鼻.在内肺为五脏的华盖,在外鼻为五官的华壁. <灵枢·五色篇>日:"五色决于明堂,明堂者鼻也".说明鼻占主要位置,面色可取决于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三章鼻诊 第三节 鼻及山根色诊
鼻部是人体全息现象最完整.最明显的代表部位之一.根据<灵枢·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这便是观色泽出现面部何部位,以审脏腑身形之疾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三章鼻诊 第四节 鼻部形态与疾病
前面已经讲到鼻的各部与内脏相应,当内脏发生疾病后,其相应的部位就会有所反映,如色泽变化等.而鼻的形态发生改变,也能反映出内脏的病理变化.一般正常人的鼻子大小适中,鼻梁直,外观漂亮,表明人体健康,如果鼻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十三章指甲诊 第二节 李氏甲诊法
李氏甲诊法为赣南医学院李学诚所创,此法通过观察指甲的形态变化,判断人体内脏的生理病理变化,为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的诊断方法. 一.十指的脏腑对应分属 人有两手十指,而十指甲又与人体内脏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七章眼诊 第二节 彭氏眼诊法
彭静山教授根据<内经>理论,十二经脉与眼的关系,以及东汉时华佗的"观眼识病"法所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穴,谓心.肺.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六章舌诊 第二节 舌体的脏腑对应分布
舌分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四部分,中医舌诊中又把舌体划分为上.中.下三焦,其尖部为上焦,中部为中焦,根部为下焦.其脏腑分属,因心肺居上,故舌尖候心和肺:脾胃居中,舌中则候脾胃:肝胆之脉布胁肋,故舌之两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五章唇诊 第二节 唇的脏腑对应分布与主病
唇是一个翻转了(由上翻下)的八卦图,脏腑与唇为对应关系,脏腑在八卦方位上所占的区域就是唇相对应的部位.具体的对应关系如下: 将口微闭,自两口角画一横线,再自鼻中沟经上.下唇中央画一垂直于两口角的竖线,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四章人中诊 第二节 人中色诊
人中反映肾气.命门的盛衰状况,因此对生机的盛衰存亡有着重要的预测意义.根据临床观察,人中宽直,色泽明润,沟道红活,说明肾气盛,命门火旺,阳气充足,并提示女性子宫.卵巢.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男性睾丸.外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十三章指甲诊 第一节 指甲诊的理论依据
指甲为脏腑气血的外荣,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直接联系,能够充分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记载,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是以经络.脏腑.气血作为一个统一体来加以论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