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现一神秘大印,上有九个字,学者:朱允炆去向有下落了!

2006年,贵州镇宁自治县的一朱姓苗族同胞,拿出了一枚神秘大印。专家学者考证之后感慨,明朝第一谜案或许将要解开了。

何谓明朝第一迷案?毫无疑问,这就是朱允炆失踪之谜。1402年6月,朱棣靖难大军攻入南京。《明太宗实录》中记载,朱棣大破金川门之后,建文帝自焚,后来找了几天,终于在皇宫中找到了建文帝烧焦的尸体。

然而,600多年来,史学界对建文帝是不是真的死于这一场大火,一直争论不休,建文帝的去向也就成为明史第一谜案。

关于建文帝的去向之谜,最广为流传的是,朱允炆去了海外。《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甚至,法国球星里贝里的家族,还有一个东方传说,就是和尚皇帝(朱元璋)的后代,国家遭难之后(朱棣靖难),逃亡到了西方。

那么,朱允炆究竟逃到了哪里呢?贵州发现的这一神秘大印,或许揭开了朱允炆的真实去向!

(元明时期的“九叠文篆字”)

根据持有这一神秘大印的朱姓之人介绍,有三个疑点,(1)他们是一支朱姓苗族,但却重大日子里,也要行汉族礼仪,(2)家里严加保管了一枚大印,父辈说祖上有人当过皇帝,这一大印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3)家族有一规矩,不与谢姓人开亲,不与谢姓人结仇!

为什么这一朱姓家族,会有不和谢姓结仇结婚的奇葩规定呢?和这一朱姓家族相隔十余里,真有一个谢姓家族。谢姓家族的讲述,就比较完整了。

谢姓家族之人称,他们家族一直有口口相传的建文帝秘密,即:朱棣攻入南京时,谢家一个锦衣卫的祖上,护送建文帝和大儿子朱文奎,经过八年逃亡,最终来到了安顺西秀区、镇宁、紫云三县交界处!后来,朱文奎就和当地苗族姑娘结婚,谢家一代人去世之后,朱谢两家就再也没了来往。

(上铸辟邪神兽,卧镇印台之上)

如果朱谢这两段传闻,能得到证实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建文帝下落之谜揭开了。然而,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加之也没有什么文字资料,和其他能说明历史的证据,所以也无法判断朱谢两家传言是不是正确。

如今,唯一流传下来的,就是这一神秘大印!那么,这究竟是一枚怎样的神秘大印呢?

从样式上看,这是一枚王侯国君专用以猒胜(一种巫术,能以诅咒制胜)之印,代表了大印主人的身份。

从内容上看,大印上书“大仃国王都行省之印”九个字。贵州民族考古学者林明璋认为,中国没有出过“大仃国”,但“仃”字代表“孤苦零丁”,说明君王流离失所,不得已就用“王都行省”为随王护驾的外从官员冠之的署事名位了。

因此,林明璋先生认为,结合明朝的历史来看,这枚印章应该是建文帝流亡期间所铸。也就是说,明朝最大的迷案,建文帝失踪谜团,如今或许已经解开,不是去了海外,而很可能去了安顺市的镇宁、西秀区和紫云自治县三县的交界处。

当然,以上只是林明璋先生的分析,建文帝究竟去了哪里,如今还有待对这一神秘大印的进一步考证。如果能确认是建文帝之印,那么不仅这一大印的史学价值倍增,而且也能揭开明朝最大的谜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