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之子袁定阳:袁隆平衣钵唯一传人|水稻|袁定阳|超级稻

这个5月似乎注定了要不好过,共和国在3天内痛失4位国之脊梁,其中包括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被誉为“当代神农”的袁隆平先生。

袁隆平

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一生都在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努力。从建国时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粮食能够自给自足,袁隆平先生和他的“超级稻”无疑是其中的大功臣,只有粮食安全不被西方“卡脖子”,我们才有独立自主发展的底气和能力。

如今袁老已去,谁能接他遗志,完成他的“禾下乘凉梦”呢?继承了父亲衣钵的袁定阳也许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袁定阳

自小熏陶,杂交水稻后继有人

袁隆平先生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在田间地头做研究,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去年更是研究出了海水稻,在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里中出了水稻。

袁隆平先生的儿媳妇称,老爷子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能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将杂交水稻推广好。那么在袁隆平先生之后,谁能保护好中国人民的“饭碗”呢?

可能就是被称为“水稻之子”的、袁隆平先生的小儿子袁定阳。袁隆平先生一共有3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投身商界,只有小儿子袁定阳继承了父业,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工作。

袁定阳出生于1970年,不同于两个哥哥,袁定阳从小就对父亲的“水稻事业”很感兴趣,甚至于在还没有上学的时候,袁定阳就成为了父亲的“小跟班”,天天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水稻田里,观察水稻的性状、寻找不同的样本。

长期下来,水稻的“种子”便在袁定阳幼小的心中生根发芽,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袁定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学。

1990年,袁定阳考入广西农学院(即现在的广西大学)学习农学,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农学研究之路。在大学学习期间,袁定阳不仅学到了国外农业研究的先进方法,还经常下到稻田里就进行实地研究考察。

可以说,袁定阳和父亲袁隆平先生一样,是真正热爱农业,愿意将之视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四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让袁定阳对水稻培型有了自己的见解,袁定阳已经准备好了,他可以去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1994年,袁定阳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为了一名助理研究员,和他的父亲成为了一个单位的“同事”。

身为袁隆平的儿子,袁定阳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当然是有着比其他人更大的压力的,因为身边人总会对他有着更高的期待,小小的助理研究员当然满足不了这种期待。

而且,在研究中心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自己跟进的课题之后,袁定阳也深感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丰富,无法支撑起自己的梦想和周围人的期待,尤其是,自己离父亲还有很远的距离。

因此,袁定阳一边在研究中心做研究,一边报考了湖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攻读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在湖南农业大学,袁定阳接触了最先进共转化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基因水稻的研究工作,闲暇时间,他也一直向身边的同事以及自己父亲虚心请教,收获良多。

研究生毕业后,袁定阳又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分子生物学,获得了博士学位。2007年,从事两年博士后研究的袁定阳回到内陆,进入了袁隆平所在湖南省农科院,正式开始了对超级水稻研究工作。

研究生的学习经历,让袁定阳再一次成长,凭借着高效育种技术,袁定阳主持了一批水稻高产基因定位克隆与光效研究结合的新型项目,为超级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此时的袁定阳已经可以与父亲共同搞研究了。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袁定阳年纪轻轻已经成为了超级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水稻分子育种、水稻高产相关基因定位与克隆工作,可以说是“完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会是我国农业的领军人物。

但实际上,要说袁定阳是袁隆平先生衣钵的唯一传人,怕是不准确的,因为袁定阳的妻子同样也是我国农学领域的专家,是袁隆平先生的“弟子”。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袁定阳的妻子名叫段美娟,也是长期从事植物基因工程与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农学专家。

段美娟和袁定阳的结缘是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99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段美娟前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应聘,当时负责审查她简历的人正是袁隆平先生。

段美娟在学校成绩优异,袁隆平先生对她的简历也非常满意,但思来想去,袁隆平先生还是拒绝了她。当时袁老的想法很简单,农学研究是一个“苦差事”,经常需要下地考察研究、寻找合适的育苗,风吹日晒地对一个女孩子来说过于辛苦了。

而且,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工作强度很高,不少研究员不仅皮肤黝黑,还年纪轻轻就已经腰疼、腿疼,落下了不少毛病,袁老考虑到这些问题,认为段美娟可以去一个轻松一点的岗位,忍痛选择了拒绝聘用。

这可让段美娟着急了,实际上,她十分热爱农学,为了能够进入研究中心,她还专门针对杂交水稻做了许多准备,对她来说,实现梦想的机会近在眼前,不可能轻易放弃。

因此,段美娟做了一个当时令许多人震惊的决定,她当场表态说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也不觉得自己女性的身份是什么问题,提出自己完全可以干得比男人还好,最后她与袁老定下了“五年之约”:五年稻田野外实践。

段美娟

看到段美娟坚决的态度,袁老也不再拒绝,聘用段美娟进入了研究中心。此后五年,段美娟果然没有食言,一直坚持野外稻田实践,一边在野外寻苗,一边做田野调查,有时候她吃住都在田里,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她“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不过,也许袁老怎么都没想到是,这个倔强的小姑娘最后会成为自己的儿媳妇。

在研究中心,段美娟加入了袁定阳关于共转化法的研究课题,其成果大大推进了水稻基因方面的研究水平;而后,两人还一同开展了对水稻关键光合功能因子的研究,段美娟成为了袁定阳研究道路上的重要帮手。

常年一起工作,让志同道合的两个年轻人互生好感,并最终结为夫妻,成为了科研道路上一起前进的“夫妻档”。因为此事,研究中心的人时常调侃:“做老袁的媳妇有点难,得在田里干5年才行!”

成为了袁隆平的媳妇之后,不管是袁隆平还是段美娟都没有因为“身份转变”而懈怠,袁隆平依旧严格要求媳妇,而段美娟对自己的研究工作也是兢兢业业,很快成长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水稻专家”。

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放在袁定阳和段美娟身上,大概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两人婚后时常结伴进行田野调查,基因水稻的研究也不断推进。

在两人的努力下,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研究领域有了重大突破,袁定阳研发的新种型育苗成功推广到全国,优选育种不仅产量优异,还有抗虫、防寒等特性,为农民带去了更好的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也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

段美娟则在水稻基因改良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培育出了抗虫转基因新品种,实现了水稻抗虫的新进步;她通过对水稻基因靶向敲除、靶向敲入的方法大大改善了水稻的落粒性;她还培育出了更加耐寒的新型水稻品种,帮助东北地区降低了水稻种植的成本。

成为专家的袁定阳和段美娟夫妇一直与袁隆平先生一起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他们研究出了多个极具生产应用价值的新水稻组合,这也让他们被称为“水稻世家”,他们两代三人为保护中国人的饭碗不断努力着。

如今,袁老仙逝,至少袁定阳夫妇已经能够继承他的衣钵,继续守护我们中国人的饭碗,也可以告慰袁老在天之灵了。

粮食安全,也是保障国家安全

如果我们将范围扩大一些,继承袁隆平先生衣钵的当然不只是袁定阳夫妇,袁隆平先生还有这么多弟子,中国农学还有这么多研究人员、学生,大家都是袁隆平先生衣钵的“继承人”,因为他们都是在为保护中国人的“饭碗”而努力。

我们都知道,是袁隆平先生以及杂交水稻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粮食产量,让我国人民能够吃得饱饭。但在袁隆平先生逝世后,网络上却出现了一种谬论,声称“让中国人民吃饱饭的不是袁隆平先生,而是世界大粮商、大企业”,他们认为“自由市场”自然能够让中国人吃饱饭。

这就是一种需要我们提高十万分警惕的言论,他们话里话外实际上都是要我们放弃18亿亩的耕地红线,放弃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将自己的命脉交到西方发达国家手里。

因为全球四大粮商中没有中企,而且其中三家都是美国企业,如今美国遏制我们的心思根本不加遮掩,如果我们真的听信了所谓“资本家能够让中国人吃饱饭”的谬论,那么等待我们的必定是粮食价格飞涨。

本世纪初,四大粮商已经干过一次这种事了。

国际粮商从2001年开始炒作大豆价格,将大豆价格拉高一倍还多,在国内农户和商家纷纷扩大种植和压榨规模时,就开始操纵大豆价格腰斩,导致国内农户巨亏、大豆压榨厂家破产倒闭,被外资低价收购。

这导致后来我国豆油价格暴涨1.5倍、豆粕价格翻倍,并导致食用油、猪肉等民生保障产品价格飙升。

而面对国际粮商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操纵,我国当时几乎是毫无办法,只得通过行政命令和国企入市来“强迫”商家降价。在那之后,我国建立了天量的大豆和粮食储备,才让国际粮商不能轻易操纵我国的农产品价格。

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我们放弃了粮食自给自足的能力,那么一定会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到时候美国想要遏制我们崛起就变得容易了,毕竟不吃饭,人是真的会饿死的。这就是美国打舆论战的用心险恶之处,美国人想要通过毁掉我们的英雄,来毁掉我们国家,我们必定不能让他们得逞。

话说回来,袁隆平先生、袁定阳夫妇所做的事情,正是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进而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杂交水稻口感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中国人不依赖外国的粮食、能让中国人吃饱,不怕任何国家的威胁。

农学研究经常是十数个春秋才能出一点成果的,需要一代又一代农业人的接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技术领域的卓越进步。如今,袁定阳、段美娟接过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担”,我们普通人也只能祝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更加精进,不负汗水,实现梦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