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利豨墓中出土一奇怪生物,专家为何放弃研究?真相令人意外

马王堆利豨墓中出土一奇怪生物,专家为何放弃研究?真相令人意外

文 | 韦爵爷

马王堆是汉代文物的聚集地,共曾发掘出三座墓:辛追夫人之墓、利苍之墓和利豨之墓。而其中文物最多的要数辛追夫人的一号墓,在利豨的三号墓中的文物是最少的,但却曾经出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宝贝”,可是这件“宝贝”却一度被专家们放弃了,认为没有研究的必要。但是按理说,三号墓虽文物少但也都是珍宝,怎么会没有研究的必要呢?那么究竟是何物,到底是一文不值还是价值连城?让小编来给您一一解惑。

在辛追夫人和利苍的墓中分别发现了了不腐尸身、素纱襌衣,利苍之印等非常珍贵并且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物。这两座陵墓的挖掘时间很漫长,发掘过程也非常复杂,但是工作人员依旧非常耐心细致,使挖掘工作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但在挖掘利豨墓时,却出现了各种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天气十分恶劣,给挖掘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由于利豨墓被启开后,需要清理的文物有千余件,清理时间跨度太长,一直从春天拖到了冬天,真是天公不作美,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众所周知,考古工作都是露天进行的,工作人员无法在墓中生火取暖,也因为考古经费有限等因素,导致文物提取工作异常艰难。让人惋惜的是,保护棺木用的白泥膏因此出现了裂纹,使得尸骨出现了变化。

专家们在清理其中一个漆奁的边箱时,发现了一个形似蛤蟆的干尸,发掘人员又惊又喜,难道发现了汉代的蛤蟆?那对研究古生物可是一个重要的素材啊。负责挖掘工作的专家立刻向上级领导请示,从北京调来了四位生物学家,因为在马王堆一二号墓中,也出土过大量的古代陪葬生物的遗骸,故此认为,三号墓中也可能会出现古生物。

但是这几位调来的专家却表示蛤蟆不在他们的研究范围内,于是提议再从北京请一位专门研究水陆两栖动物的专家。但是这至少要等三天,而这里严寒的天气随时会下雪,那到时就更不好研究了。于是有位姓王专家说:“算了吧,天气不等人”,因为他觉得一般墓主人去世后会在墓中摆放那些吉祥的动物来陪葬,比如仙鹤、大鹿等,谁会放一只丑陋的癞蛤蟆呢,这显然不符合历史。

之后,这只蛤蟆被放进一个木盒带回北京去了,负责此时考古的专家也再三叮嘱,一定要弄清这只蛤蟆到底是汉代的还是现代的。

大约五天后,利豨墓中已经基本被清理完毕了,北京的专家也在此时已经得出了结果,原来那是一只几十年前不小心钻到墓中避寒的蛤蟆,所以他根本不是古生物,这样的结果虽然令人意外,但也算意料之中。

其实,考古不只是挖掘的一个工作,更重要的是研究分析,给出土的文物找到正确的归属,用专家的火眼金睛来辨别历史的真相。做人亦是如此,对不确定的事不要抱太大的期冀,凡事抱着平常心,遇事要学会冷静分析,不要鲁莽而为,相信生活会给你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