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国珍贵文物:“皇后”银盘

转载2015-02-14 13:28:16标签:南唐 银盘

多年前,南京的李先生,在白下路附近(南唐皇城遗址)建设工地,捡到一只银盘。银盘直径:8.5cm,高:1.2cm;整体呈黑色银锈,局部有绿色锈,呈六棱形,折沿,圈足,盘内錾刻有楷书:“皇后饭囗”四个大字(或为“囗皇后饭”,其中一字,因有浮锈遮住,暂时无法认出),字体规整,排列整齐,无其它纹饰;“饭”字,在古汉语中有用餐器皿或就餐地点等意思。经考证,此盘为银质,系贵金属质地;六棱折沿圈足,光素无纹,为典型五代器型;包浆凝厚,锈色自然;“皇后”等文字,錾刻大气、秀丽、庄重,既有唐代颜体的遗风,又有南唐委婉的隽秀,极富皇家风范;出土地点明确,为南唐皇城遗址。据此,该银盘应为五代南唐时期,宫廷皇后的专用器皿。在中国古代宫廷里,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后”原为君主之意。在《诗经》上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如大禹的儿子启,称为“夏后氏”,还有传说中射日的后羿。而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到了汉朝正式建立起来。《汉书·高帝纪下》记载:“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有:“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倢,有容华,有美人。”我国古代册立皇后,是国家的重大事项,要颁诏天下,并举行极为隆重的盛大仪式;皇后册立,通常视为母仪天下,是谓一国之母;皇后在后宫享受和皇帝一样的待遇,皇帝去世后,皇后通常被尊为皇太后。我国最早有文字的宫廷器皿,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刻或铸有铭文,如商代王后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鼎,就铸有“妇好”二字;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器皿,刻或铸有某某(王)的字样,如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戈等;秦汉时期的宫廷器皿,一般在边沿处或底部,刻或书写宫殿名称、时间等,如河北省博物馆收藏的“中山内府钟”,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太初中私官”铜钟;唐宋时期的宫廷器皿,不少在底部刻或书写“官”字,如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官”字款白瓷碗,河北省定州博物馆收藏的定窑白釉刻(墨书)“官”字碗、罐等;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开始出现“某某年制”,、“大明(清)某某年制(造)”的字样,直至清代末年,如明永乐官窑青花压手杯;明永乐金铜佛像、明宣德官窑青花梅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清康熙御制珐琅彩小碗、清乾隆粉彩百鹿尊等。自秦始皇开始,直至清代灭亡前,皇权至高无上;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东巡,经过金陵(现南京)时,听术士讲,金陵虎踞龙蟠,有王者之气,即命人,挖疏秦淮河,以阻断龙脉;在封建社会,“皇帝”或“皇后”的字文,是不能随便书写的,除了在册封、祭祀、圣旨、公文等文书中使用外,极罕在器皿上出现。经查阅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和各类书籍、报纸的资料,均没有发现我国古代带有“皇帝”或“皇后”字文的盘、碗、瓶、罐类等器皿。该盘为现存我国最早有“皇后”款的银质器皿,也是目前所见唯一的有“皇后”款的器皿。南唐建国仅三十九年,共有三位皇帝,四位皇后。第一位皇后为宋福金(?-公元945年),南唐烈祖李昪的皇后,江夏(今湖武漢)人,自幼在乱軍中流離,被升州(今南京)刺史王戎收留。徐知誥娶王戎之女為妻,宋福金為陪嫁;王氏早故,宋福金為继室夫人,宋福金為徐知誥生子徐景通。徐知誥建立南唐,立宋福金為皇后。宋福金贤惠节俭,通情达理。升元七年,李昪去世,李璟即位,尊宋福金為皇太后,大臣劝宋福金临朝听政,宋福金不同意。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十月,宋福金去世,祔葬李昪的永陵,諡號元敬皇后。第二位皇后为鍾皇后(?-公元965年),南唐元宗李璟的皇后。在南吳的時候,鍾皇后的父親鍾泰章,曾经帮助徐溫杀死張顥,夺得权力。因此,徐溫將鍾泰章的次女,許配給义子徐知誥的儿子徐景通(即李璟)。升元元年(公元937年),李璟封齐王,鍾氏為齐王妃。升元七年(公元943年)李璟即位,立鍾氏為皇后。鍾氏为人节儉淡然,生皇子李弘冀、李从嘉(即李煜)、李从善、李从謙。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去世,李煜即位,尊鍾皇后為皇太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鍾太后得病,李煜亲侍湯药,十月,鍾太后病逝。祔葬李璟的順陵,諡号光穆皇后。第三位皇后为大周后(公元936年-965年),原名周薔,小名娥皇,司徒周京的女儿,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周娥皇是优秀的音乐家和舞蹈家,“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箫琵琶”。史书記載她“有国色”,才华橫溢。她亲自重新考证、編排唐明皇時代的“霓裳羽衣曲”,使其再次流传于世。大周后与李煜感情甚笃,李煜专门为娇妻写了多首诗词。大周后生有兩个儿子。在她生病期前,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飲食他都要親自照顾,湯药也一定要亲口尝过,才喂給妻子,大周后病入膏肓,临终前,要求將李璟賜給自己的烧槽琵琶陪葬,又亲笔写下遺书要求薄葬,将自己臂上的玉镯褪下,交给李煜,留作纪念。大周后去世仅仅一个月,出現在葬礼上的李煜,就已经由一个“明俊蘊藉”的28岁青年,变成了一幅“形銷骨立”、不扶杖就无法站立的“形骸”。李煜为爱妻写下了多篇詩詞,並自称“鰥夫煜”。大周后諡“昭惠”,下葬懿陵。第四位皇后为小周后(公元950年-約978年),南唐后主李煜的继后(史书没有记载),是大周后的亲妹妹,錢塘著名美女,容貌靓丽,棋艺精湛,爱好奢侈享乐。公元975年,金陵城破,李煜由皇帝变为囚徒,后获赦,在汴京(今开封)被封為具有讽刺意味的职位—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將軍。小周后也得到了一個暗含恥辱性的封号—郑国夫人。趙光义夺取皇位之后,经常让小周后去宫中,并留宿多日,曾多次侮辱小周后,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此中日夕,以眼泪洗面”,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公元978年七夕,李煜四十二岁生日,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句: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传到宋太宗赵光义那里,词里的家国情绪,让赵光义大怒,于是让秦王持御赐牵机酒,毒死了李煜。李煜死后不久,小周后由于哀思,不能自胜,再也没有露过笑脸,在凄凉和悲愤中,忧伤过度,仅数月也身亡了,死时年仅二十八岁。据分析,南唐四位皇后中,宋福金和鍾皇后,生性俭朴,不事声张,谨守妇道,深守后宫,长年相夫教子,烈祖李昪和元宗李璟,不可能为她们破格制作刻有“皇后”字文的器皿。李煜与大周后娥皇,琴瑟相伴,你唱我和,情深意切,终日缠绵,感情之深,感天动地,刻骨铭心,为千古帝王所罕见。小周后是大周后娥皇的亲妹妹,在姐姐去世三年后,也被李煜立为皇后,并一直陪伴李煜,特别是在北宋首都汴京两年多的时间里,辈受凌辱,相依为命,直至先后辞世。李煜为大周后娥皇和小周后专门制作银质器皿,并打破传统,錾刻上“皇后”字文,是完全可能的。此件银盘,“皇后饭囗”四个大字,既有唐代颜真卿书体浑厚、大度的遗风,又有南唐时期的委婉、细腻、俊秀的时尚,书写富有情感,生气盎然。《中国法帖全集》第四册137页,刊载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李煜手书“西方五言诗”,为行书体,其字体风格、韵味,与此件银盘的文字相似。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故宫藏画精选》第34页,南唐赵干绘画“江行初雪”卷首,题有“江行初雪画院学生(此“学生”,指宫廷画院官职)赵干状”,据传为李煜手书,其字体与此件银盘的文字风韵相似。此件银盘,“皇后饭囗”四个大字,极有可能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御笔亲书。李煜手书的字文存世极为罕少,该“皇后饭囗”四个字,为我们研究李煜的书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件银盘,俏巧靓美,精光内蕴,“皇后”字文,字字玑珠,精美异常,蓬毕生辉。此件银盘,见证了当年,南唐后主李煜先后与大小周皇后,或在后庭,或在御苑,卿卿我我,恩恩爱爱,或谈情说笑,或轻歌曼舞,或弹琴咏唱,或吟诗作画,或捉对厮杀,风流潇洒,好不惬意的美好时光。此件银盘(现存唯一“皇后”专用器皿)重新面世,是南唐后主李煜(千古第一才子皇帝)与大小周后(我国古代唯一的姐妹皇后)生死情爱的千年信使。南唐时期的文物遗存甚少,特别是宫廷遗物,更为稀少,南唐二陵(烈祖李昪和元宗李璟),早年被盗,仅留下珍贵的玉溢册和陶、木俑等,而后主李煜遗留物品存世则极为鲜见。五代十国是我国文化暨艺术品风格大转变时期。唐代盛世,文化博大精深,唐诗豪气冲天;艺术品的纹饰精美,磅礴大气。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生产力受到巨大破坏,整个社会物质水平下降,唐代盛世壮观的文化艺术,均一去不复返了;随之,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南唐的文化及艺术最具有代表性,南唐的词赋,尽诉柔肠,绵软委婉;南唐的艺术品,纹饰逐步趋向素净,器形变得小巧俊秀。北宋时期,宫廷的文化和艺术品,继承和发展了五代十国的艺术风格,尤其是继承了南唐的文化艺术风格,如南唐的宫廷词曲,到了北宋时期大放异彩,上至宫廷皇族,下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甚至普通百姓,几乎人人都会吟唱词曲;填词作赋,成为时尚,北宋时期是我国诗词发展的又一高峰;北宋的艺术品也深受南唐的影响,五大名窑瓷器,绝大多数为素面无纹,以素为美成为时尚,唯有器形仿照金银器,式样多变,曲线柔美,以小取胜,如“汝窑无大器”等。此件银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与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相比,毫不逊色。宋代五大名窑为柴、汝、官、哥、定,和此件银盘一样,系专门为宫廷制做;此件银盘的制作时间与柴窑相当,比汝、官、哥窑等早100多年;汝、官、哥窑瓷器的器形,大多仿照金银器,此件银盘的制作工艺有浇铸、锤拓、焊接、錾刻等,远比烧制瓷器复杂;五大名窑瓷器极罕有文字,此件银盘文字书法漂亮,极具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此件银盘现为孤品,五大名窑瓷器除柴窑外,其它品种瓷器的存世量,均在数百件以上。来源:江苏文物保护网   作者  盛华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