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中首次千机大轰炸,莱茵名城几乎就此由地图抹除

对二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未来这个小小的头条号会成为头条里面二战资料最详细的资料库。

1940年7月,已经征服百年宿敌法国,并将英国人的势力从欧洲大陆彻底驱逐出去的第三帝国,发动了不列颠战役,意图逼迫这个海峡对岸不驯服的国家投降,消除自己西线的战略隐患。德国为了在这场最大规模的空中战役之中,能够有效地遏制英国皇家空军对德国本土的攻击,在发动不列颠战役的同时,也开始了环英吉利海峡防空带的建设工作。

英国轰炸机群所要穿过德国防空带的示意图,图片注释不大清楚,但大概可以看出雷达和探照灯等防空设施的位置

在负责防空事宜的约瑟夫▪卡姆胡伯的指挥之下,一条北起丹麦沿西南方向延伸到法国中部的防空带很快被建立起来。这条由一系列探测范围可达100千米的弗莱亚雷达为核心,配备有夜间战斗机和大量探照灯,长32千米宽20千米防空站组成的防线,在不列颠战役前期,有效的阻止了英国轰炸机对德国报复性的轰炸。而此时的英国战略轰炸理念却并不成熟,对德国的轰炸大多数以小规模的分散轰炸为主,而飞行员们也拥有着自由选择高度和航线的权利,这种更近乎于率性而为的作战行动,使得英国人的轰炸机群在1942年之前,一直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在英国内部,甚至有了要求将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拆分给其他更加重要战区的声音。

英国皇家轰炸机司令部的徽章,该司令部在战争前期音战纪不佳,甚至出现了要求其解散的声音

巨大的损耗、微小的战果和外在的压力,使得英国皇家轰炸机司令部不得不转变策略,寻求能够突破卡姆胡伯所设立的夜间防线的办法。1942年,在英国物理学家和军事情报战略学家雷金纳德·维克多·琼斯的帮助之下,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终于找到了破解卡姆胡伯防线的办法,开始将轰炸机集群使用。而这种将轰炸机群以固定编队集群使用的战术,不仅有效的突破了德国的卡姆胡伯防线,还能够极大的减少轰炸机在行动中被击毁的概率,除此之外,声势浩大的大集群轰炸,也能极大地威慑敌方的士气,振奋已方的威风。

英国轰炸机执行任务所留下的历史影像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测算,代号为“千年行动”的首次千机大轰炸上演了,实际上,英国皇家空军此次的首选目标并非莱茵河畔的科隆,而是德国北部港口汉堡,但由于汉堡地区恶劣的天气,英国的指挥官们才不得不将目标定在了恰巧位于自己无线电导航系统辐射范围之内,且之前已经有过数轮对该地区大规模轰炸经验的莱茵重镇科隆。

有关于科隆大轰炸的艺术画

1942年5月31日零点47分,滚雷般的轰鸣惊醒了科隆的市民,顷刻之间,密集的燃烧弹和炸弹有如冰雹般砸向了科隆城区。这座莱茵河畔的千年古城瞬间就陷入到一片火海之中。根据德国方面的统计,此次空袭共计造成12840栋非住宅类建筑的损坏,在这些建筑之中,有3330栋建筑被摧毁,2090栋建筑被严重损坏,7420栋建筑被轻微损坏。而关于住宅类建筑,则在此次空袭中损失更加惨重,共计有13010所住宅被摧毁,6360栋民宅受损严重,除此之外,还有22270栋民居受到了轻微的损伤。

至战争结束,科隆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而英国方面此次行动出动的1103架轰炸机,只损失了43架,损失仅为3.9%,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所采用的集群轰炸战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该战术也由此开始逐渐被盟军所采用。而在宣传上,英国方面更是不遗余力的对此次行动进行宣扬,极大的振奋了己方民众的信心。而科隆城,则在遭受了二百余次的轰炸之后,至战争结束,除了那座高耸入云的科隆大教堂之外,几乎被夷为平地。

(全文完)

下期文章预告《二战地理历史资料汇编——科隆(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