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的风雅,尽在一炉香的诗意中
相关推荐
-
专稿 | 三馆联手!在山西博物院,遇上那一缕东方香魂
无论你是不是文艺青年,在熹微的晨曦燃一支西溪桃花,或在微雨的黄昏点一盏昆仑煮雪,总是一件惬意的事. 虽然燃香并非东方专利,但在这个诗性.含蓄的国度,香是中国茶的浮沉温厚,是江湖中的侠骨柔肠,是在五千年 ...
-
香,祛秽防疫、安和神志的“养生良方”
供御香方加减频,水沈山麝每回新. 内中不许相传出,已被医家写与人. 香方与医方本属同源,合香香方无论是观念.制法均受医方影响.制香所用沉香.檀香.龙脑.乳香等香材也被称作"香药", ...
-
香道文化,古老与风雅并存的诗香
盛世传香,是中华香道文化最好的写照. 国人用香,历史悠远.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完备于隋唐,鼎盛于明清. 明朝守安禅师读彻留有名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去妄想,只 ...
-
香:润养了时光,成就了文化
气味, 是历经承岁月的积淀, 润养了时光. 文化, 是汇集了日月的精华, 惊艳了万物. 而沉香,是气味与文化的相互融合,集天地之灵气,铸世间之珍品. 从未离开的中国香 中国用香的历史非常悠久,古时常说 ...
-
静坐一炉香,无事可商量丨中国古典家具
文/陈桂湖 核心提示 最著名的是陈去非的<焚香>:'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 ...
-
彭于晏热带往事定档,人瘦眼神有戏,搭档张艾嘉火花超过第一炉香
五一档期票房丰收之后,紧接着要上映的电影也开始紧锣密鼓投放海报宣传片,彭于晏有一部定档6月18日的新片热带往事,看起来让人能有点小期待. 海报的设计感很强,怼脸照加大红字,绝对醒目.发生在夏天的故事, ...
-
中国文人的“半”字哲学
文学家屠隆<娑罗馆清言>说:"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这个"半"字,实在是体现了主人鲜活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意识.在传统的中国 ...
-
天下无道则隐:魏晋风流背后,中国文人的苦难和矛盾
原创 天下无道则隐:魏晋风流背后,中国文人的苦难和矛盾 阿杰谈历史 2021-03-03 14:32 240年,是魏晋文学的一个分界点.240年之前,社会动荡不安,产生了慷慨悲凉的建安文学:从240年 ...
-
中国文人画最后的一笔
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 ...
-
【藤椒中国】酱浇肥牛,椒香十足初夏开胃,干饭人速度get!
【藤椒中国】酱浇肥牛,椒香十足初夏开胃,干饭人速度get!
-
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个中国文人用小草抄了篇先...
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个中国文人用小草抄了篇先秦文学作品<庄子.南华经.知北游>,选取被衣讲道其中一小断,供赏! 释文: 啮缺问道于被衣,被衣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 ...
-
中国文人画里的岁寒三友
松竹梅--松,四季常青: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合称"岁寒三友". 松.竹.梅做为中国文人画经久不衰的题材,经常一起出现在画中,取松茂而文.竹瘦而寿.梅寒而秀,是三益友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