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匱要略难学难精?

(0)

相关推荐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3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3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形作伤寒&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3

    桂林本伤寒论12.18 伤寒脉微而复利,利自止者,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解释(阴证下利) 一开始是感冒的症状,然后脉越来越弱,拉肚子,拉到人被抽干停止. 四逆加人参汤治疗,同样是补阳加补津液.但 ...

  • 附子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人参附子汤

    11.24]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少阴病刚开始,这个人因为肾阳不足,所以他的水气--背后的阳气转不上来,所以它的第一主症就是背 ...

  • 吴雄志教授 | 六经总纲与抓独总纲(附图)| 山海精舍

    ▇ 六经总纲 1.太阳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2.少阳 少阳之为病 ...

  • 五运六气难学难精?精华就在这1000字里,快收藏吧!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难学难精,历代医家多有作歌诀以示教者,但目前尚未见到以"千字文"文体编写五运六气理论的论著,不免有所遗憾. 中国传统蒙学经典有<三字经><千字文& ...

  • 五运六气难学难精?精华就在这1000字里

    学习<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医人一辈子的课题,唐宋以来的医家,没有一个不是从<内经>之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最后成为一代名医.形成一个流派的. 为什么?因为&l ...

  • 五运六气难学难精?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难学难精,历代医家多有作歌诀以示教者,但目前尚未见到以"千字文"文体编写五运六气理论的论著,不免有所遗憾. 中国传统蒙学经典有<三字经><千字文& ...

  • 中医为什么难学难入门?

    中医为什么难学难入门? 1.从深度层面来说,中医是以"阴阳,五行,八卦--"为基础的"道"哲学来构建整个理论体系.不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无以把握中医的根. 2.从 ...

  • 学用系列|文言文难学难读?“读典籍”带来不一样的文言学习体验

    中小学文言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缺乏语境语感,对于古汉语的字词.语法的陌生与苦恼症结在于读得少,缺指导.那么有没有能够提供文白对照.提供即点即查.支持小伙伴共学探讨的文言文学习类的应用呢? App ...

  • 【张志远:从《金匱要略》中提炼出的三味汤治眩晕】

    三味汤治眩晕 白术补虚益气.健脾利水,大量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然非泻药. <金匮要略>泽泻汤与泽泻配伍医头目眩晕,驱逐水饮,其中泽泻为君.白术副之,旗鼓相当,宜于高血压症. 然白术量小 ...

  • 金匱要略治肝病的方子

    <金匮要略>在讲到上工治未病的时候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 ...

  • 周末分享:金匱要略释义及方解(1)脏腑经络先后病脉并治第一(上)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金匱要略>释义及方解(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并治第一(上) 王东海 [原文]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 ...

  • 经方难学难用?只因你还没掌握“四步法” 和另外 1 个页面 - 个人

    2016-10-08 15:24 历代名医都非常重视对"经方"的学习和运用,很多医家也留下了对学习.运用经方的经验和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看名医王辉武是如何学习和使用经方的. &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