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合黄连解毒湯合四湯合四逆散的作用功效临床应用

​【药物组成】当归10g白芍12g连翘9g荆芥10g防风10g川芎9g柴胡12g枳壳12g黄芩6g山栀9g白芷9g桔梗6g甘草6g黄连6g地黄12g薄荷9g黄柏6g。

【组方依据】凡人体一身之病,就病因言,不外外感内伤;就病位而言则不外上中下三部。上部病变以外感风邪为主,风为百病之长,其性上行;中下部病变以内伤为主,中部病变多因于郁,常见气郁、火郁,正所谓气火之郁俱发于中其虽属肝,但常可及脾,致脾气亏虚,运化失健,生化乏源,终见气血不足之证;下部病变多属于湿,常见湿火湿热,因水性趋下,诸多因素合而为患,终成气郁湿阻、内蕴化热、气血亏虚故以小柴胡汤合黄连解毒汤合四物汤合四逆散加荆芥、防风、薄荷,具有疏风清热、理气解郁健脾益气、养血祛湿之效,对上、中下三部见外感内伤、湿郁化热者均可酌情加减用之。

【方药分析】对上、中、下三焦病变,历来均分而治之然本合方作者初以之治疗消化道黏膜疾病,认为此类疾病病变在黏膜表层,部位表浅,故用轻清上浮之品为主方中荆芥、防风、薄荷轻清上浮,专于疏风清热为主;黄连泻心火黄芩清肺热黄柏泻下焦之火,山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连翘清热解毒,柴胡、白芍、壳疏肝理气,柔肝缓急,当归地黄、白芍、川芎既补养阴血,又可防苦燥太过伤及阴血,共为臣佐药;白芷、桔梗载药上行,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疏风清热、理气解郁、养血祛湿之剂,通治上、中、下三焦同病之热、郁湿、瘀之证。

【用方指征】龚延贤最早创制本合方的目的是治疗肾经风热、两耳肿痛和胆移热于脑之鼻渊,森道伯翁氏在此方基础上加减用于治疗消化道黏膜疾病、皮肤浅黑色、湿疹、过敏性体质、五官科急、慢性炎症或化脓性疾病、肝功能异常,现代临床应用更加广泛。临证时以消化道为主的黏膜部位病变,伴有局部疼痛、肿胀、溃疡、瘙痒、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纳差或腹胀,夜睡不宁,心烦胁胀,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滑数或细数为用方指征。

【临床应用】

1.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

临床上以口腔黏膜长期反复出现狐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浅层小渍疡,局部有剧烈或烧灼样疼痛,伴口苦、舌质暗红作为用药指征。

2.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

以咽部发涩或有胀痛感及灼热感,或咽后壁及扁桃体表面出现白色点状渗出物,或喉部有弥漫性允血,或有发热、舌偏红为用药指征。

3.扁平苔癣

扁平苔藓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伴有局部皮肤糜烂、舌质偏红,脉象滑数者可作为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

4.慢性咽炎

以咽千不适,微痒微痛,口千喜饮,大便干结,局部充血暗红、干涩少液,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牛,脉象细数,舌红少荅,或光剥无苔作为用方指征。

5.食道溃疡

临床上以胸骨后烧灼样疼痛,遇热则疼痛加重,口干口苦,大便干结或大便不畅,舌质偏红,舌苔黄作为用方指征6.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临证时以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伴见胃脘部饱胀不适,或胃脘部隐痛,纳差或恶心、呃逆,舌质暗红,脉弦作为用药指征。

7.慢性结肠炎

临证时慢性结肠炎伴有下腹部疼痛大便秽浊或大便不畅,舌质暗红,苔黄腻作为用药指征。

8.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临床上以耳痛阵作,或疼痛剧烈伴头痛发热,耳部溢脓黄稠,口干尿赤大便秘结,脉实有力,舌质红苔黄为辨证要点9.痤疮在炎症性丘疹样粉刺的基础上出现脓疱脓肿、脓肿、窦道,面部潮红,表现为化脓性炎症为主的皮肤损害者,属热毒之邪上蒸于面部,故以本合方治之。

10.鼻渊

鼻流浊涕或稠厚而黄,伴头痛,喜冷饮,大便千结,鼻塞,鼻黏膜充血,舌质红,苔薄微黄,脉浮数或数大等作为临证辨证要点。

11.针眼

眼睑微痒微痛,患处皮肤微红微肿不久眼睑肿胀增重,疼痛加剧,或上下睑肿胀显著,外侧球结膜水肿,或红肿最明显处毛囊根部出现黄色脓点,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滑数作为用药指征。

【临床报道】日本长谷川义典对本方的抗菌作用进行了研究,从19例痤疮患者面部皮疹中分离出19株丙酸杆菌,2例标准株,对本方构成的17种生药分别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生药中最敏感的是黄连、黄柏,较低的为荆芥、甘草、黄芩、连翘,最低的为白芷、薄荷、栀子、柴胡、白芍、当归、枳壳、防风、川芎、地黄、桔梗,认为本方对细菌的敏感性低,但黄连、黄柏则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应加大其用量。铃木荣以本方治疗慢性鼻窦炎一例患者以鼻塞、流涕、头重为主要表现,经CT检查发现右上颌窦充满阴影,遂以本方治疗4周,并配合使用罗红霉素,4周后复查CT见阴影全部消失,较少量单纯长期用红霉素治疗的类似病例病程缩短半年至一年以上。蒋庚太等用本方治疗168例消化道黏膜疾病,其中包括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扁平苔癣、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食道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管溃疡、慢性结肠炎。年龄20~67岁,病程7~25年,总的病机为湿、热、火,除慢性结肠炎用中药保留灌肠外,其余均口服用药。结果治愈114例,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81%,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慢性结肠炎疗效最好。陈勇桦4以本方加减治疗糜烂性口腔溃疡35例不仅疗效可靠,较西药治疗疗程更短,且治愈后无复发,无任何副作用。

【临床体会】本方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黏膜疾病,对于五官科及上消化道的疾病以内服药物为主,对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则以内服和保留灌肠同时使用,用于治疗白塞综合征常以本方加蛇床子、苦参、地肤子等。对于湿疹、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皮肤科疾病,以湿、热、火为主要病机特点的,仍可以本方加减治疗。但在内服药物中可加苦参、土茯苓、蝉衣、僵蚕、赤芍、地肤子白鲜皮紫草等,并以药渣煎水外洗患处,则取效更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