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历代帝皇:(六)只能躲在霍光阴影下的汉昭帝刘弗陵

汉武帝未年,因“巫蛊之祸”受牵连数十万人,上自皇后太子下至平民百姓,冤死者达数万人,吏民由于恐惧祸及自身而互相糊乱告发,后来经过查验都与事实不符,此时武帝才知道太子实为江充所诬陷,因恐惧但又无法自证清白而自杀,并无谋反之意。这一事件的后果,直接造成了汉王朝国本的伤筋动骨。另外之前由于长期的兴师暴众和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的烽火也开始星星点点。再加上这次巫蛊事件,弄得民怨沸腾,汉武帝不得不下“罪己诏”书,深刻检讨自已的过失,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以示重新与民休息的政策。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得很严重,自认即将不起,便招大臣霍光交代后事。武帝说,我想立少子(即刘弗陵),希望你能像周公一样辅佐他。随后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同时还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另外还有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栗都尉桑弘羊为御使大夫,要求四人一同辅佐太子。

四人中金日磾原为匈奴休屠王子,后来降汉被任命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绿大夫;霍光是西汉著名军事天才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著名军事将领和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将霍光带至长安,任职郎官,后升为诸曹侍中参谋军事,四年后霍去病英年早逝,霍光做了汉武帝的奉车都尉,护卫武帝安全,深受武帝信任。

之后不久,汉武帝刘彻驾崩于未央宫,当时只有八岁的皇太子刘弗陵嗣位,成为西汉第六位皇帝--昭帝。而在此以前,武帝想要立少子刘弗陵为太子,但是担心其年幼而其母钩弋夫人也许在自已百年之后重演吕后专权故事,竟然处死了钩弋夫人。

刘弗陵即位后,为了使百姓能避讳他的名字,改名为刘弗。对于当时只有八岁的刘弗陵来说,刚刚经历了丧母之痛,又在懵懵懂懂之中继承了一个伟大的帝国,他跟本不知道未来的路究竟会是怎样。随着刘弗陵登基为帝,霍光与另外三位辅政大臣开始共同掌控朝局。桑弘羊掌管中央财政近四十年,为汉武帝四海宾服的大一统国策奠定了雄厚的物资基础,上官桀历任未央厩令、侍中、太仆,最终升至左将军的高位。表面上,汉朝庭的权力更迭顺利完成,但事实上激烈的政治斗争才刚刚开始。霍光与上官桀是儿女亲家,关系最为密切。自持曾在武帝时期立下汗马功劳的桑弘羊,则想分得更多权力,却势孤力不从心。而刚正无野心的金日磾,在刘弗陵即位第二年便逝世了。如此一来朝政大局完全被霍光与上官桀把控,但这对亲家翁在暗下却又是各怀心思。

刘弗陵即位不久,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向霍光提出送五岁的女儿入宫,然而却被拒绝。上官桀不甘心,转而与昭帝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结盟,最终在长公主的活动下,上官氏得以顺利入宫登临皇后之位。自此上官桀与霍光渐渐疏远,而桑弘羊由于霍光反对自已为亲信谋求官职,也对霍光心怀不满。如此一来上官桀、桑弘羊、盖长公主三人之间达成了反对霍光的政治默契。与此同时,昭帝之兄燕王刘旦也开始蠢蠢欲动,他勾结上官桀集团意图取刘弗陵而代之。

公元前80年,燕王刘旦弹劾霍光,请求入京侍卫皇帝,伺机除掉霍光,但刘弗陵对霍光却没有丝毫责难。一计不成,不久上官桀又指使人诋毁霍光,不料刘弗陵明确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让他辅佐朕,再有敢诋毁者按罪论处。这样一来上官桀等人,只得暗中策划武装政变了。就在这危急关头,盖长公主门下一名管理收田租的官员,告发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得到这一消息,霍光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一网打尽,论罪族诛。盖长公主与燕王刘旦见势已去,也相继自尽。而上官皇后,当时不过九岁,又是霍光外孙,根本不可能参与政变,所以没有被追究。自此以后,辅政大臣就只剩霍光一人了,不但权倾朝野,其弟、儿子、女婿,也纷纷担任朝庭要职。《汉书》中称霍光威震海内,成为王朝实际上的统治者。此时的霍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也无人能制约他。

对此,皇帝刘弗陵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据传统史学家认为,刘弗陵性格懦弱,虽对霍光充满畏惧,然而阅人无数的汉武帝曾对刘弗陵的评价是“壮大多知”,即是说他身体健康心智聪慧,能够得到汉武帝如此评价,说明刘弗陵不可能是庸碌无为之辈。在上官桀、桑弘羊图谋作乱的关键时刻,刘弗陵能够保持清醒不为难霍光,足以证明看似懦弱无知的刘弗陵,其实还是很有察人之明的。因此刘弗陵并非因为性格上的弱点而屈从于霍光,而是意识到自已需要韬光养晦,当霍光年老自已羽翼丰满之时,必能君临天下。于是,从那以后西汉朝庭君臣和谐,国力逐渐恢复,汉昭帝一朝开始出现被史家称为昭宣中兴的大好局面。在霍光掌权期间,对外与匈奴和亲,致力于维护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内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霍光与刘弗陵君臣互信,对西汉王朝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刘弗陵这位命运多舛的少年天子,却去世得太早,没有等得到霍光老去的那一天,甚至来不及培养起一群围绕在他周围的忠心臣子而君临天下。

那么,汉昭帝年少暴亡,是否与霍光有关呢?据史料关于汉昭帝病况的记载有很多,刘弗陵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由壮大转变为体弱多病,朝臣们为了给皇帝治病,甚至向天下征集名医,由此可知昭帝病重一事并不是什么秘密。在《汉书-酷吏列传》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时有商人焦、贾二人,私自囤积办理皇家丧事必需物件,打算在汉昭帝驾崩之后大赚一笔,结果被官府发现,依法论处。由此可见,当时皇帝的健康情况,早已是天下百姓都有所耳闻的事情。因此刘弗陵之死,是病体累积之故,并非霍光弄权所致。事实上史料之中对于霍光的评价,更多的是溢美之词,霍光忠于汉室,老成持重,知人善任,是一位非常优秀而且称职的政治家,他击败上官桀等人发动的改变,使汉室转危为安,其政治胆略令人赞佩,他改变武帝末年急征暴敛的政策,使汉代的经济稳健发展,其重民重国的为政理念也可见一斑,很多人认为,其成就堪与周公媲美,的确达到了汉武帝对他的期望。然而也有人认为,霍光对于权力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他始终也未能摆脱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思想,其宗族子弟都获得了高官显位,最终还是为霍氏家族埋下了祸根。而这些后来的事,刘弗陵若在地下有灵,可能也会感叹唏嘘。公元前74年6月,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于未央宫,年仅21岁,自8岁登基以来只有短短13年。

本文资料来源:《汉书》、《资治通鉴》、电视纪录片《帝陵》

(0)

相关推荐

  • 汉昭帝刘弗陵:不能被磨灭的番号

    文 / 子玉 曾经有这么一位皇帝,静静地躺在历史中默默无闻,但他不得不提,不可不提. 不是因为他是皇帝,只是他的作用实在不小.他叫刘弗陵,汉孝昭帝. 当卫太子刘据成为过去时,当汉武帝疾病缠身时,刘彻一 ...

  • 霍光死后其家族谋反,为何汉宣帝仍以高规格的方式祭祀霍光

    公元前68年,一代名臣霍光去世.公元前66年,霍光一家谋反的事实暴露,汉宣帝刘询先下手为强,霍光的儿子霍禹被腰斩,霍光全家被满门抄斩,长安城内有数千人因霍光一家谋反案而被牵连. 虽然霍光一家被汉宣帝满 ...

  • 西汉历代帝皇:(四)汉景帝刘启

    公元前157年,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葬于霸陵,随后太子刘启继位,他就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 历史上,刘启是文景之治的重要舵手,史学家公认的圣明天子,无论是司马迁还是班固,都给于 ...

  • 西汉历代帝皇:(五)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驾崩于未央宫,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太子刘彻继位,成为西汉第五位皇帝-武帝.第二年,武帝为自已创立了一个年号-建元,自此后世帝王的年号便是从此时开始. 武帝刚即位,即广开仕途招揽人 ...

  • 西汉历代帝皇:(七)文治武功超越了汉武帝的汉宣帝刘病已

    在说汉宣帝之前,必须先要说一个叫刘贺的人.公元前74年6月,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突然病亡,因无子,霍光赶紧与大臣们商议谁来承接大位.当时有许多大臣主张立武帝另一个儿子广陵王,然而广陵王此人平常好倡 ...

  • 西汉历代帝皇:(八)让史学家有争议的汉元帝刘奭

    一代中兴雄主汉宣帝在晚年同样犯下错误,这一错误直接导致了西汉王朝的逐渐衰落.而汉宣帝辉煌一生唯一的错误就是在太子人选上的犹豫不决. 刘奭(读氏音)是汉宣帝刘询流落民间时与结发妻子许婕妤所生,性格柔仁好 ...

  • 西汉历代帝皇(九):一生都在做荒唐事的汉成帝刘骜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在病重其间多次向大臣询问一件汉宫往事,这件事就是当年汉景帝废太子刘荣,改立第十子刘彻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百年之前,如今汉元帝旧事重提,到底用意何在呢? 原来,汉元帝的太子刘骜终 ...

  • 西汉历代帝皇(十):痛失中兴机会的汉哀帝刘欣

    公元前7年3月的一天早上,汉成帝刘骜突然驾崩,随后十九岁的刘欣继承帝位,成为西汉第十位皇帝--哀帝.汉成帝一生无子,这个刘欣是何来历呢?翻阅汉室宗谱,刘欣是汉元帝刘奭的庶孙,汉成帝刘骜的侄子,定陶恭王 ...

  • 西汉历代帝皇(十一):无力回天的亡国之君汉平帝刘衎

    公元前1年,一队人马护送一辆马车急匆匆地赶往长安,马车中坐着一个年仅九岁的少年,他心里有些忐忑不安.这个少年名叫刘箕子,来自中山国,这次去长安,是为了继承帝位.因为就在不久前,汉哀帝刘欣突然驾崩,以大 ...

  • 西汉历代帝皇陵:(一)汉高祖刘邦

    位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渭河北部,名叫咸阳原,现在这里是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奏汉新城的所在地.而在历史上,这里不仅是大奏帝国都城所在之处,更是整个西汉王朝的皇家墓葬区,九位西汉帝王在此长眠.另外两位西汉皇帝 ...

  • 西汉历代帝皇陵:(二)汉惠帝刘盈

    在渭河北岸的塬地上,矗立着一座荒凉的大墓,仿佛诉说着墓主人可惜.可悲.可叹却又可敬的一生.这座陵墓的主人是一位少年天子,他的一生几乎不曾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却尝遍了有名无实的万般无奈,在他短暂的帝王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