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军:读诗咏词品元宵

读诗咏词品元宵

唐亚军

举国欢腾的春节过后,正月十五元宵节便如约而至。这个始于汉代,盛行唐宋,沿袭至今的传统佳节,其悠久灿烂的文化底蕴,让今人赞叹不已。在这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笔者在积极参加单位举办的各类庆祝活动的同时,特意挤出时间,阅读关于元宵佳节的古代诗词,用心体会古人张灯结彩闹元宵的盛况,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花灯如昼的元宵夜,在古代诗词名家的笔下熠熠生辉。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宋代的元宵夜灯市更为壮观。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则描绘了盛况空前、蔚然壮观的元宵灯市。明代诗人李梦阳也在《汴京元夕》写道:“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该诗意象优美,想象奇特,美丽浪漫情调穿插其中,富有生活情趣。清代诗人董舜民《元夜踏灯》:“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以清新秀丽的诗句描写了人间元宵灯市的盛况,胜过广漠寒冷的月宫,读之如身临其境,神魂皆醉!

元宵节也是古代浪漫的情人节日。封建社会的年轻女子一向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元宵节这天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于是这期间就成了中国古代情人相会的大好时机。元宵夜,年轻女子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相约去看灯,未婚男女还可以借着赏花灯为自己物色对象。千古风流大才子唐伯虎,就曾经借元宵赏灯作了一首爱情诗:“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大文学家欧阳修也在《生查子》中借“咏灯”描写爱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生动地描绘了都市元宵佳节满城花灯,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的热闹情景。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一对意中人惊喜邂逅,这是多么浪漫而美好的故事啊!

元宵节一定要吃元宵的。宋代诗人姜白石在《咏元宵》中这样描写汤圆:“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珍品即汤圆)”诗人以传神之笔,宣绘轿中客人钩帘看街时的情景,和不吃到汤圆不肯回去的心情。清代诗人符曾的《上元竹枝词》,香味扑鼻:“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晶莹美丽的江米,这样做出的元宵香甜美味,谁不想尝尝啊!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为多彩的春节锦上添花,这丰富悠久的文化因子,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作者简介】唐亚军,男,1980年生,湖南邵东人,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邵东县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湘煤集团牛马司矿业公司担任党委秘书兼宣传干事职务,自2005年4月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已有1500多篇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体裁作品发表于《中国煤炭报》、《中国矿业报》、《当代矿工》、《湖南安全与防灾》、《湖南工人报》、《湖南煤炭》、《湘煤集团报》、《邵阳日报》、《邵阳晚报》、《今日邵东》、《邵东作家》、《昭阳文艺》等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作品多次在征文大赛中获奖。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