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现代化忧思

术时代的人们剥去了世界上一切神圣的庇护,将事物均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存在的真理即自然却在这种单纯的敞开之中消逝得无影无踪。
在科技支配一切的今天,自然早就已经一览无遗地向我们敞开着,关于它还有什么根本性的困惑,以致能唤起哲学之思吗?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思本质的自白。
事情的真相却是,科技的敞开越是透亮,自然的隐匿越是深沉。恰恰是在科技昌明的时代,追思自然反而成了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今天,人类的危机层出不穷,但其实质均在人的存在失去了根基。存在的根基本来深扎于大地,然而大地已经破碎,化成无限虚空之中的无数原子。唯有“自然”能使大地重新结成一体,成为大地。于是,追思自然成为一项迫切的思想任务。

上文摘录自吴国盛《追思自然》

根早就透露过,欲征服自然,必先了解自然。对规律的寻求的背后,是征服的意志。在处处是征服和侵略意志的世界上,安全安在?历史上的每一次侵略战争必有侵略者维护自身安全的借口。在人类以寻求自身安全为借口所开展的对神圣大地的征服之后,我们更有安全吗?人类打开了原子核,却进入了一个核威胁的时代;人类正在进行的遗传密码破译工程一旦成功,生命的安全感将灰飞湮灭。破除现代性所制造的安全的神话,我们终将回到安全的本来含义:住在大地上,不离开大地,是安全的。
顶天立地的直立人的象征,透露了天地两极神秘的互斥和互补性。人之高贵在于其昂首挺立,人不会轻易低下他高贵的头颅,然而对大地母亲的垂首丝毫无损他的尊严。站立着的人必欲有所作为,然而正是大地给了他作为的力量。高傲地挥动理性之剑征服世界的阳性的人类,需要受到沉默的大地阴性力量的制约。后现代女性主义哲学的宗旨盖出于此。
描述因直立而连接天地的人的象征,只是挖掘人的存在真相的一种尝试。

上文摘录自吴国盛《人之象征》

天空之下,大地之上,人类原始地生活着,原始地领悟着上与下的意义。
古代中国人相信天盖地承。大地宽广深厚,无言地承受一切。天空覆盖着大地,好似房子的顶。天上地下,天圆地方。天是绝对的“上”,地是绝对的“下”。扎根于大地,生命就有了保障。面向天空,生命得以展开其活力。何谓宇宙,四方上下,往古来今。大地是参照系,历史性的生活是参照系。
地球被天体化,这是西方思想的天命之所系。大地被天空所归约,这是近代科学的本质所在。然而,这一本质早在希腊时代就已经准备好了。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里讲到,泰勒斯夜里正观察着星空,不小心掉进了沟渠里,一位年轻的色雷斯女佣将他拉了上来,并笑他连脚底下的事情都没有看见,怎能搞清楚天上的事情。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和科学家专注地仰望天空而在地上失足,其深远的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西方最早的哲人以仰望星空著称,而中国最早的哲人却专注于体察生命和人情。天空本是世界的屋顶,天空的事情因着大地而获得意义。但是,对天空独立的关注,开辟了一个独立的世界。
随着近代科技的凯旋,“大地”逐渐被“行星地球”取代。行星地球是资源库,也是垃圾场。科学展开了整个宇宙作为战场,原始的大地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正是世界出,大地隐。
然而,所幸的是,大地只是在科技的视野里完全隐没。大哲海德格尔教导说,在科技视野里隐匿了的大地,在艺术作品里却显示出来。艺术作品之为艺术作品,就在于它能够在展示一个世界的同时将“大地”推出。
正是由于大地与世界的争斗,才使物不致于完全失于人的算计之中。大地是存在的奥秘之所,它之所以能守住这个奥秘是因为它自行退隐。石头的沉重显示出重压,然而重压不允许我们透视,如果我们企图通过砸碎石头透视它,石头又会撤回到碎片中,如果我们将石头放在天平上把握它的沉重,我们只能得到一些精确的数字,重压依然消失不见。同样,用测定波长的方法把握颜色,颜色本身也就消失了。大地由于其自我退隐的本质,必得像保护秘密一样的受到保护,它才能向人显示出来。
然而,技术时代的人们剥去了世界上一切神圣的庇护,将事物均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由于事物被筹划成透明的,因此科学的控制变得极为有效,人与物的距离由于高技术手段而拉近,似乎一切都近在眼前,然而存在的真理却在这种单纯的敞开之中消逝得无影无踪,近在眼前的一切都不再能以其所是向人显现,也就是说,我们不再能在一种显现的同时保持去蔽的可能性。由于科技和市场化,人们很容易得到在从前罕见的极难得到的各种各样的食品,但所得到的是其所是吗?今天四季都充足供应的水果还带有那唯有在收获时节才会有的果香吗?人在充分享受到自然的奉献时,自然则被消耗殆尽。在飘飘然的“轻性”凯旋中“失重”,结果便是丧失了家园,无家可归。

上文摘录自吴国盛《大地的退隐》

(0)

相关推荐

  • 朗诵 | 树之呓语

    树之呓语 作者:钟斐 改编.朗诵:水墨 漫长的雨季过后,我怀着从未有过的清醒,猛然意识到,自己心里竟是这般渴盼着阳光:这种心情,正如瀑布祈望悬崖,船帆渴求风暴.我用每一片叶子的抖动每一阵微风的传唤来表 ...

  • 悦读丨李钊:天空可以留下翅膀的痕迹——读傅菲《鸟的盟约》

    ■书籍名片 书名:鸟的盟约 编者:傅菲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飞过",读傅菲<鸟的盟约>,我想起了泰戈尔< ...

  • 世界环境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安徽学习平台2021-06-05订阅作者:徐国帅 刘世太 来源:"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责任编辑:徐国帅 舒伏波

  • 《西洋史》 ——世界自私的现代化历程

    对历史的启蒙要感谢在我9岁的时候,瞎买的一本白话版资治通鉴,虽然说是资治通鉴,其实只是节选了一些经典的案例用白话的故事讲述出来.那时候迷恋故事的我把那本书仅仅当成故事集.但是正是那样的一本制作非常粗糙 ...

  • 世界环境日的环境隐忧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强调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呼吁保护环境.当年秋天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生 ...

  • 2021世界环境日 | 生态系统:事实&数据

    2021世界环境日 | 生态系统:事实&amp;数据

  • CC讲坛——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今年的主题是 ...

  • 【香港视界】七律●世界环境日之歌(五首)|李百合

    七律●世界环境日之歌(五首) 文/李百合   (一) 自然要素内涵载,生态摇篮缘喝彩. 繁衍悲欢塑濯缨,保全栖息存评改. 稠林峻岭接蓝天,叠嶂草原连碧海. 绿色资源属性纷,人文遗迹临元凯.   (二) ...

  • 世界环境日|守护绿水青山,淮安检察在行动……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淮安检察机关履行检察职能,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为淮安百姓守护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淮安检察机关特此发布一批保护生态环境典 ...

  • 世界环境日丨河山大好,出去走走

    天地有大美 巫娜 - 蓮心不染 悠悠文明,中华大地,每一寸河山,都饱含着文人们的诗情画意: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每一处美景,都昭示着人们保护环境的诚意. 今天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为了保护大地母亲,我 ...

  • 世界环境日:投入10年 时间,修复地球!

    6 月 5 日 World Environment Day 世界环境日 2021 · 重构,重建,重塑 世界环境日 1972年12月1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6月5日设立为"世界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