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杯”青少年征文大赛小学组优秀作品10

小学组入围优秀作品选登10

因为功能的限制,大赛前期投票没办法上传作品,12月7日起我们刊发!今日刊登富阳区二小、三小、东洲中小优秀作品,欢迎关注我们孩子的作品!

学摄影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富春二小    四(3)班    陈谱

“咔嚓!咔嚓!”一张张美丽的照片随着一声声按下的快门而诞生。原来是富阳日报的小记者欢聚渔山稻香节,跟着蒋爸学摄影。

下午1点半,我们准时到达了渔山乡人民政府集合。看,小记者们一个个都做足了准备,有的背着单反机,有的拿着数码相机,还有的捧着家长的苹果手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此刻,我们的心情激动不已,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到稻田里去亲身拍摄。

蒋爸一边带着我们离开人民政府,一边指导我们:“今天我们都把照相机调到AV档,再把光圈调到最小。也就是要4.0的光圈!还有,等会儿一定要注意拍摄的角度和光线,争取拍出好一些的照片哦!”我们按照蒋爸的指示,一一照做。

很快,我们就跟着蒋爸来到了稻田里。“好一个金黄的世界!”眼前的景色使我陶醉。只见一束束稻谷垂在半空中,稻秆弯着腰,就像是一位老爷爷,背着孙子,在风中笑呢!还有各种形状的稻草人、大风车……我拿着照相机迫不及待这里拍拍,那里拍拍,稻子、向日葵、“十二生肖”等都成了我的好模特。

远处,稻田里有两位农民阿姨正在割稻。她们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又俯下身子挥舞镰刀。这可这是一个完美的镜头啊!我暗暗想着。于是,我飞快地跑过去,捕捉镜头,只听“咔嚓”一声,我立马翻看照片:咦,明明看到这么好的一个镜头,拍下了怎么就这么暗了呢!农民阿姨的脸被我拍得黑乎乎的,像一个烧透的大炭球。“一定是光线太差了!”我小声嘀咕着。于是我又找了个光线充足的地方,准备再拍一张。我仔细调好焦距,直接蹲在稻田里,镜头对准农民阿姨,“咔嚓”,我干脆地摁下快门。心想着,这次肯定没问题了。可当我检查照片时,却又一次失望了。这次光线不错,可是阿姨的脸怎么被稻子遮住了呢?没办法,我只能重整旗鼓,这次我吸取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挑了一个稻草垛子,直接趴在上面,把镜头对准了农民阿姨那挂满汗珠的脸。“咔嚓”一声,我兴致勃勃地把这张满意的照片拿去给蒋爸看。“嗯,这张拍得不错!”蒋爸看了,赞许地点点头。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我汗水的结晶啊!

这次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到,学摄影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如此,只有你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稻香情

富春二小  四(4)班   叶晓晗

深秋时节,田园相约,渔山人民迎来了第5次的稻香节,而我们富阳日报的小记者也受邀前来参加,在金黄的麦田中我们一齐感受着渔山稻香风情,体会着农耕的乐趣。

我们一行小记者一起驱车前往,还没到就已经看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份热闹劲让我们干劲十足,想要尽快一睹风采。停好车后映入眼帘的便是金黄色的麦田,有着形态各异用稻草编制的小动物形象,神态可掬,让人忍俊不禁,纷纷上前合影。

之后我们一行来到了“富阳非遗技术展示”区,这里有竹帘制作、织带,土法巢丝,造纸,雕刻等等,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位老奶奶手工编织的麦草扇和草帽,于是我赶紧上前采访,经过交谈我知道了奶奶名叫金银芬,是一位退休老师,编织麦草扇已有三十多载,我问奶奶:“编织一把扇子需要多少根麦草。”奶奶笑着回答:“大概需要四五十根左右,现在种下去的麦草要到夏至才能收割,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所以麦草很稀有。”接着我问奶奶,“需要什么材料?”奶奶思索了一下,说:“由麦草和麦茎编织而成,一部分麦草还需要加工染色,染成红色和绿色,其中麦茎起到固定和美观的作用。”这让我明白了,小小一把看似不起眼的麦草扇,工序复杂、材料需要经过多方加工,实乃来之不易,而且用麦草做的扇子拿起来既轻便,又便于携带,夏天不仅可以驱逐炎热,还可以驱赶蚊子的叮咬。妈妈总说自己小时候在农村里一到夏天家家户户总会拿着麦草扇在弄堂里纳凉闲聊,这可以说是她儿时珍贵的回忆,而现如今麦草扇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渐不再普遍,按编制的老奶奶也说现在掌握编制工序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不禁让我感慨,这样方便快捷的好东西会在将来消失不见吗?那该是多大的损失啊!确实,在电视上我们总是听说要保护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生活中很多旧物也是宝贵的财富,也应当去不断传承。

告别了奶奶,我们来到了金黄色的田野里,一望无限的稻子看得我如痴如醉,我已迫不及待地想到田里去收割了,于是我拿着镰刀,跑向田里,体验了一回农民,我左手拿着一把稻子,右手拿着镰刀,轻轻一割,一把稻谷便被我割了下来,在割稻的时候,我不小心割伤了手,但是这点小伤没有让我退缩,我依旧投入到割稻谷的热情中。一弯腰,一抬头,手一割,腿一动,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如果长时间劳作也是很辛苦的,听工作人员介绍以前的人们都是要靠着双手几个人完成手动收割,而现在随着技术发展,已可以靠着机器一次性完成收割,不由让人感慨就如邓小平爷爷所说的“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啊”。

不知不觉中,我们结束了割稻的体验活动,来到了3D稻谷产,从中了解了大米的来之不易,从种子到米制品,这中间需要很多道工序,更需要农民的辛勤劳作,小时候学习到李绅的《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无法理解其中所言的道理,而经过深入了解其中工序后,我不禁感慨确实看似简单的一碗白米饭,实则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啊,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珍惜农民种的一米一粒,杜绝浪费。

美好的时光总是在我们不留意间匆匆流走,我们虽然疲惫不堪,但收获了很多知识。

舌尖上的富阳

———东坞山豆腐皮

富春三小六(1)班    李佳炜

受降镇东坞山村人世世代代经营着豆腐皮生意,据说有1300多年历史。东坞山豆腐皮是富阳的汉族传统豆制品。东坞山水质独特,再加上技艺与众不同,所以制作出来的豆腐皮薄如蝉翼,分量极轻,落水不糊、外形美观,味道鲜美。。因产于浙江省富阳区受降乡东坞村而得名,在浙江、上海、江苏一带,尤在佛教界中久负盛名。产地古时有九庵十三寺,佛教兴盛,山民多制作豆腐皮供僧尼食用,由于产品品质优异及寺院相互传播,东坞山豆腐皮名气愈著,供应范围扩展至杭州、宁波、上海、苏州各大寺院,明代被列为贡品。

听着东坞山豆腐皮悠久的历史,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东坞参观山豆府皮的制作过程。进了东坞山村,我们先来到一家手工制作豆腐皮厂。刚走进去,便看见一张张薄如蝉翼的豆腐皮悬挂在头顶,上面还粘着两根吸管,听工作人员说是为了烘干时不让豆腐皮缩小。正在这时,一个工作人员又将一张豆腐皮挂上去。我来到锅前,只见热豆浆上慢慢出现一层薄膜,工作人员一手拿着小棒,一手拿着细细的竹签,他先小心意意地将竹签伸入薄膜下面,挑上来,挂在小棒上,然后用竹签轻轻地刮去粘在上面的豆浆,粘上吸管,最后挂在一根大麻绳上。等豆腐皮上的热气散发完,一位阿姨把这些豆腐皮推入烘箱里烘干。

随着科技的发展,东坞山村里有了一家机器制作豆腐皮的工厂。我和同学们来到制作豆腐皮的车间,一股热气迎面扑来。一排排巨大的机器正在工作,我好奇地凑过去,只见豆浆从一根根管子里源源不断地流出,进入一个长方形的大铁锅,不一会儿,豆浆上便结了一层薄膜,这层薄膜通过履带的转动进入一个烘烤箱里,再从烘烤箱另一个口子出来。工作人员按照固定的长度用小刀把它截断,然后整齐地叠在一起。看着工作人员熟练的动作,我也拿起小刀来试试。我们来到豆腐皮食品车间,看到阿姨们正在做素烧饿。一说到吃的,我们可来劲了,洗了手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品尝素烧饿。嗯,味道真不错,滑而不腻,很有嚼劲。阿姨说:“豆腐皮还能做出许多美味,素牛肉、万里香、干炸响铃、素卷……馋得我们口水直流。

从工厂出来,顺着东坞山的村道,不一会儿来到东坞山先人走过的大洋坞古道,这是他们到杭州唯一的通道,以前没有车的时候东坞山人就是通过这条千年古道步行三、四十公里路将制作好的豆腐皮运到杭州各个餐馆和寺院里,再从杭州买黄豆回来。走走大洋古道,静谧的山林鸟鸣悠长,我真佩服东坞山先人。

东坞山豆腐皮真是富阳的一大特产,它不仅色、香、味俱全,还有助于身体健康呢!

田径的交响曲

富春三小 六(2)班 孙雨婷

“叮!快点跑,不要走,跑去!”清晨,这一声声刺耳的哨声和老师的催促声就在我们的耳边徘徊,所以老师的声音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哎,妈呀,累死宝宝了。我一屁股坐在垫子“呼——”长吁一口气,谁知道,还不到5分钟,“大家过来集合了!”又来!我心不甘情不愿地站起来,“每个动作要做到位,眼睛先看着起跑线,跑到树后,再步子拉大来冲刺冲到篮球架,跑过篮球架又放松的慢跑……”江老师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来,准备,跑!”“慢一点,慢一点”“你们冲不冲?我反正是不冲了”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边跑边谈,也许只有这样自己才感觉不到腿上的疼痛,这漫长的5圈变速跑在我们眼里简直是度秒如年啊!

过了弯道开始加速冲刺了,我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冲!冲上去!”江老师对我大喊,这喊声像是鼓励,也像是命令。还有10米、5米,到终点了。我深呼吸,平复了一下自己急促的呼吸,同时来回走动,放松了一下腿部肌肉,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滑落,“啪”地一声滴在我的手上,“啊,这么累的”“腿都不是我的了”……我们的抱怨江老师都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与往常一样冷酷的表情,向我们抛下一句话:“休息10分钟,继续跑下一轮。”“啊?”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老师见我们一个个哀声叹气、愁眉苦脸的样子,竟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逗你们的,自己再放松跑2圈,就去吃早饭了。”耶!我们的表情和之前截然不同,垂头丧气瞬间变成兴高采烈,一咕噜从地上爬起来。

清晨,我们的欢笑声、哀怨声,和老师的催促声一直回荡在操场上。

我的“G20峰会”之路

富春三小   六(4)班     陈时

这个周末,我十分荣幸能够有机会和芒果团队一起参加“重走G20之路暨全国报业小记者联盟成立大会”的活动。

刚一下车,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就是前不久刚举行G20峰会的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哇!好大啊!”我们激动地惊呼起来。迫不及待地来到了会议大厅,大厅里的精美装饰让人眼前一亮,高高向下垂挂的水晶灯再配上四周五彩的灯光,让水晶灯变得五颜六色,银光闪闪。大厅左右两边的中国元素,更是凸显出杭州独特的江南韵味。

“杭州欢迎你!杭州欢迎你!”随着优美的音乐,本次大会便正式拉开了帷幕。在模拟峰会的环节,我们所代表的国家是“南非”,叶子萌作为南非新闻发言人,她字正腔圆地向大家阐述着南非的优势,代表南非来竞选下一届峰会举办权,最后,通过大家的努力,南非成功获得下一届峰会举办权。

晚上,我们还十分有幸的观看了“最忆是杭州”大型室外水上情景交响乐晚会!随着开演,湖面上亮了起来,朵朵“荷花”遍布在池中,周围的树木不时的变换着颜色。第一首曲子是《采茶舞曲》。一位位采茶姑娘排着整齐的队伍,手拿竹篮,带着草帽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蹈;早在电视上,我就聆听过徐子琪小朋友唱的《我和我的祖国》,这一次我们终于能在现场听到徐子琪小朋友清脆嘹亮的嗓音了,“我和我的祖国,每一刻都不能分割”她唱的是多么有气势,让人感到震撼,仿佛自己和祖国更亲近了;年轻的舞蹈演员跳起了优雅的天鹅湖,演员和投影结合在一起,共同诠释了一个全新版本的天鹅湖;熟悉的旋律又出现在了我们耳边,一曲《欢乐颂》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随着歌声越来越嘹亮,G2O的logo也从湖中央缓缓升起,所有灯光汇聚在了一起,让烟雨中的西湖多了一份氤氲。

整场演出的过程中,雨不停的下着,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可是演员们为了能让观众们欣赏到美轮美奂的演出,丝毫没有因为下雨而影响精彩的表演,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优美;每一个表情都是那样生动;每一个节目都是那样让人惊叹。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们,观众们不时的报以热烈的掌声。

“采访赛艇国手徐东香,走进西湖的姊妹湖——湘湖,参观一辆地铁是如何建成的,走进高帆摄影学校”每一个活动都是那样有意思。这一次我不仅重走了G20之路,开阔了眼界,还学习到了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令我开心不已,收获满满!

古镇的路

富春三小 六(6)班 曹煦清   指导老师  章敏

龙门古镇,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东汉名士严子陵曾游龙门,观山势异常,赞叹:“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读了《三国演义》之后,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虽然是富阳人,也是到了这个假期才有机会踏上寻访古镇的路。

出了富阳,大约三十分钟的车程便到了龙门。一踏上古镇的路,闹市的喧嚣和尘土飞扬就远去了,只剩下这静谧的古镇。龙门的路很窄。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走进了这个神秘古老的小镇。与其说是小路,不如说是小巷,两边是石头建造的房子,都是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古镇建筑以两座孙氏忠祠为中心,一共建了孙氏厅堂四十多座。夏日的烈日因为房子的阻挡,斑驳地照在小路和古老的墙面上。墙面上纵横着或深或浅的伤痕,这些都是历史的痕迹吧。忍不住停下了脚步,蹲了下来,摸了摸脚下的鹅卵石。光溜溜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从它身上走过。这条古朴的小路缓缓地延伸了出去,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胆略超群的孙仲谋策马而来。公元200年,哥哥孙策被刺暗杀,18岁的孙权便成为江东的新主人。孙权招揽江东名士张昭、周瑜、鲁肃、程普、太史慈等对他"委心而服事焉"稳定了东吴局势,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与魏、蜀成鼎足之势。无怪乎,辛弃疾在诗中赞道“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走了,听戏去吧!”同学们的招呼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耳畔是隐隐约约的唱戏声。我们循着声音,往前走。小路两边的房子几乎都一样,我们似乎迷了路,沿着小路转来转去,好不容易才找到。在木质的戏台上,简单地放着两个音箱,挂着一幅古色古香的背景。演员们迈着轻盈的步伐上场了,那圆润的唱腔让人着迷。演员们不急不缓地一唱三叹,没有我想象中的铿锵有力,却是江南韵味十足。

听完戏,害怕迷路,我们便沿着龙门溪流的方向顺流而行。溪边的小道也铺着鹅卵石。却因为有水流声,更加可爱了。路的一边是孙氏古老的房屋,一边是小溪。小溪唱着歌,似乎和小路在窃窃私语。每隔一段,路边延伸几个台阶,和小溪相连。小溪清澈见底,走过,能看见石斑鱼倏尔远去。也有些看着比我们还小的孩子们在溪边嬉戏,我想他们也应该都姓孙吧,他们应该都是孙权的后代吧!溪流上的桥也有些年代了,桥墩上满是青苔。桥面修过了,还在两边挂了红灯笼。我们嘻嘻哈哈地从小桥上穿过。古朴秀丽的小桥也是路的一部分,小桥让古镇的路也生动了起来。

这古镇的路记录了历史,这古镇的路也通向了未来。真美!

快乐的“水饺大会”

东洲中小六(3)班     张楼燕      指导教师:张永彪

星期五,是我有史以来过得最漫长的一天,因为在那一天,我们要开展一个包饺子的活动。

下午的铃声敲响了我们的期待,我们的心情如潮水般腾涌。铃声响了,同学们都踏着激动的脚步,走出了教室,走向食堂。

食堂里只有一个人,那便是食堂的工作人员。老师吩咐我们:“自己找到自己的小组,赶快做下来。”我们匆匆忙忙地找到自己的小组。虽然坐下来,但我们还是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勺子、碗、馅料和饺子皮都准备好了,那接下来该干嘛呢?没错,即将进行的就是传说中的包饺子了。我们这个小组已经包了起来,五个人先包了一只后,就可以看出来我们把的都是传统的扇形,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我们旁边的张柳红她们小组的饺子可就奇怪了。她们组最新创作了“帽子”,紧接着又是“地球”,还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的东西我已经记不清了。

我们小组仿照了张柳红的“帽子”,不过我们是倒着放的,就像一个花瓶一样。看着这些“花瓶”,我觉得挺漂亮的,可我觉得还少了些什么。这时,吴彦婷做了一个像小蒜头的“饺子”放在了“花瓶”的上面,这样看就觉得顺眼多了。把那些饺子皮包完以后,我们又把饺子重新排了一下序,总体看起来已经很不错了。后来,何园园又不知从哪弄来一张饺子皮,自己又包了一个春卷。我把我们组的饺子端了过去,那边的男生看着一个个小蒜头,都觉得很搞笑。

最后的“压轴表演”就是吃自己包的饺子,自己包的就是跟平常的不一样,就两个字——好吃!

东东捉虫记

东洲中心小学 四(4)班   赵滢     指导教师:吴国林

校园里有一条小青虫,小青虫天天睡觉。东东在中午吃好饭去玩,东东看见了正在睡觉的小青虫,便去把小青虫捉了起来,放进了小盒子里,打算当玩具玩。

下课时,东东把小青虫拿了出来,小青虫对东东说:“小屁孩,快把我放了,不然要你好看。”东东偏说:“我就不放,你一条小虫子还能把我怎样。”

放学了,东东拿起装着小青虫的盒子回了家,在那天晚上,东东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了一个穿着长长裙子的仙子,仙子长长的头发随风飘着,更奇妙的是白天捉的那条小青虫竟然也在。突然,那条小虫比白天扩大了十几倍,变得像一条巨型的龙。小青虫慢慢的向东东靠近,突然张大了山洞似的嘴巴一口向东东咬来,眼看着就要咬着了,东东从梦中猛然惊醒,定睛一看,呼~原来是梦。“东东。”一个女声从边上传来。是那个仙子!东东一惊,大青虫不会也跟来了吧?仙女接着说:“别怕,没有大青虫。我只想告诉你,不能伤害小动物。”话音刚落,仙子忽的消失了。东东昏昏沉沉的还以为刚才依旧是梦呢,这样一想便倒头就睡。

到了第二天早上,东东还是与往常一样去上课。到了下午,下课后,东东又拿出小青虫,但小青虫一脸的愤怒,东东玩弄着小青虫,又摸了摸头。过了一会,东东突然感到头上好痒,就伸手去挠,结果原来的包被挠破了,变成了很大的一块。班长带着东东去找老师,老师听了东东的自述后,说是玩小青虫的缘故,东东也是咎由自取。

不保护动物而是去伤害动物会有报应的。东东最后终于明白了,轻轻的把小青虫放回草丛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