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写一首诗骂皇帝,皇帝没看出来还下令升官,堪称骂人最高境界|皇帝|唐玄宗|唐德宗|孝成皇帝|寒食
相关推荐
-
清明古诗词里的两大绝世神作,都是不容错过的千古绝唱
第一首是晚唐大诗人杜牧的<清明>,写的是诗人清明节那天在春雨中见到的情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期正值春天中期,下雨是常态.杜牧的这个 ...
-
【书写经典】第216期,书写韩翃(唐)《寒食》
[书写经典]第216期,书写韩翃(唐)<寒食>.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释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 ...
-
这首讽喻诗太过巧妙,皇帝看不出来,还对作者加官进爵
在封建社会,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当然容易我行我素.更何况,利益分配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这就难免有心怀怨恨者.为了维护统治,在封建王朝都是采用了简单粗暴的肉体毁灭策略,从根本上上去除敌对势力.而且,皇家 ...
-
【每日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第98期)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3.御 ...
-
千家诗(十八)——寒食
寒 食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大家好,我们还是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七言绝句部分,今天我们要来欣赏的诗呢,叫<寒食>,作者是韩翃.那 ...
-
解读韩翃《寒食》:一介穷书生,皇帝做媒终成姻缘,还凭借一首诗青云直上
中唐时期"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hóng),字君平,河南南阳人,生于公元719年,卒于公元788年,享年69岁. 历史上关于韩翃的故事,除了文才出众,被称为"大历十才子 ...
-
唐 韩翃《寒 食》今韵
唐 韩翃<寒 食>今韵 一君木子 寒 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 ...
-
韩翃写一首诗骂皇帝,皇帝没看出来还下令升官,堪称骂人最高境界
帅气的兆兆关注2021-03-24 11:20大图模式骂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让对方哑口无言.毫无招架之力?还是发挥得酣畅淋漓.骂得滔滔不绝.从气势上压倒对手?都不是.骂人最高境界是让对方压根听不出来 ...
-
才子模仿大臣写了首诗,引来文人们群嘲,还诞生个家喻户晓的成语
引用和模仿别人的名句,是一件挺有风险的事.成功了,人家会觉得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失败了,人家会觉得你是东施效颦.自不量力.这大概是文坛最现实的一面了. 在笔者看来,千年文坛模仿 ...
-
中国文盲皇帝,一生仅写一首诗,仅23个字,却成千古绝唱
刘邦是历史上比较伟大的一个皇帝,也是比较励志的一个皇帝,出生草莽,却做了大汉的开国皇帝,还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一生也是非常伟大的.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 ...
-
“文盲皇帝”刘邦,一生只写两首诗却力压乾隆四万首,成千古绝唱
西汉王朝是我国最为强大的朝代之一,汉武帝更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明君,他的文治武功都十分出色,解决了一直在北方祸乱的匈奴.而汉武帝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做陈汤,他向汉武帝进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q ...
-
古代一位文盲皇帝,一生仅写2首诗,却力压乾隆4万首,名字很耳熟
当我翻开小侄儿的作业,看到他在"垂死病中惊坐起"后填了个"笑问客从何处来"时,就知道这小子上网频率一定不低了.诗词被恶搞到一种流行程度往往会让人把讹传版本当成原 ...
-
李白成名前被瞧不起,怒写一首诗霸气回怼,如今这首诗成骂人典范
李白成名前被瞧不起,怒写一首诗霸气回怼,如今这首诗成骂人典范 李白的一生都在四处游历,好像从未有过停下的脚步,他就像是捉摸不透的风,飘荡一世,他爱喝酒,他的酒杯里装满了这世间的不公平与激荡于天地的情怀 ...
-
小诗人写的一首诗,白居易夸他超过李白,却被苏轼骂得一文不值
在中国的诗人之中,李白的地位是非常非常高的,小时候我们不但要背他的诗歌,更在父母师长的督促之下,学习他"铁杆磨成针"的精神.在李白的诗歌之中,这首<望庐山瀑布>想必是最 ...
-
“我为艾青写一首诗”征文启事
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伟大而独特的诗人,是当之无愧的诗坛泰斗.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艾青始终如一坚定坚持对光明的信念,并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礼赞光明.礼赞太阳.礼赞人 ...
-
孟浩然夏日悠闲乘凉,写一首诗怀念老友,第三句被誉为千古清绝
唐玄宗时期,著名"美文家"孟浩然闲居乡野,逍遥快活.在一次沐浴之后,他披散头发,躺在床榻上欣赏傍晚的风景. 忽然心有所动,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知音体"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