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兼容并包,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蔡元培

(0)

相关推荐

  • 他这一生,注定是来改写历史的

    1920,蔡元培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北大校友合影(前排正中者为蔡元培) 世间再无蔡元培 © 徐尔新 / 文 01   1917年1月4日,寒风呼啸中,一辆马车停在了北京大学门口.49岁的蔡元培从马车上下来 ...

  • 蔡元培:北大最杰出的校长,情商也是高人一筹

    作者:山佳 蔡元培 说起北大,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蔡元培先生.有人说,没有蔡元培,就没有现在的北大.为何?在蔡元培出任校长之前,大部分北大学子,就是为了混张文凭.有名的八大胡同,最受欢迎的是两院一堂, ...

  • 蔡元培先生的北大往事

    点击进入"文艺星青年">> 蔡元培先生 那年冬天,他与北大的不解深情 1917年1月4日.时为国立北京大学的校门口,所有校工毕恭毕敬,迎接新校长的到来. 一位风度翩翩的 ...

  • 北京大学永远的校长:蔡元培

    一介寒儒,书生本色. 其实,蔡元培既非北大的创校校长,也非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但只有他被北大人称为"永远的校长",一位值得尊敬与缅怀的真君子. 志向: "教育救国,学术报 ...

  • 沈尹默未刊遗稿曝光,珍贵手迹高清再现!

    近期 国产电视剧黑马<觉醒年代> 再现了民国时期 叱咤风云的经典人物 如李大钊.陈独秀 胡适.鲁迅和沈尹默等 沈尹默作为近代有名的文化人物 二十世纪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 和胡适先生还有一段精 ...

  • 《觉醒年代》口碑炸了,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拍得立体、鲜活

    2021-03-22 02:53:46 来源: 世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师文静 <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已是令无数观众赞叹的大题材好剧,让人更高兴的是,接棒播出的革命历 ...

  • 《觉醒年代》看了好多集,我才把剧中这个叫...

    <觉醒年代>看了好多集,我才把剧中这个叫张丰载的北大学生对上号--原来映射的是张厚载啊. 之前之所以没有匹配上,是因为剧中的张丰载出场时是在日本留学,这跟张厚载的背景完全不同,所以我根本就 ...

  • 十七秀才,二十三进士,二十六翰林,难怪辜鸿铭那么崇拜蔡元培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北大怪杰辜鸿铭是一个眼高于顶的守旧派人物.他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出得门来既有车夫又有跟班,谱摆得很大,无论走到哪里都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 觉醒年代剧照 辜鸿铭目无 ...

  • 沈尹默:我和北大

      我是在1913年进北京大学教书的,到1929年离开,前后凡十六年,其间所经历者,所见闻者,诸如新旧之争,内部倾轧,蔡元培之长校与离职,蒋梦麟之长校, "五四"运动之于北大,等等 ...

  • 如何为孔子为释迦出一口气?——梁漱溟在北大执教期间

    1916年,梁漱溟向蔡元培请教,不料蔡元培竟让他到北大当老师,教印度哲学.梁漱溟虽然应聘,但由于他尚在司法部任秘书,一时无法脱身,便推荐许季上代他授课.1917年后半年,许季上大病,自暑假后开学便未上 ...

  • 《觉醒年代》之团宠——蔡元培

    为什么说蔡元培在众贤中是团宠? 除了北大校长的身份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元培"三顾茅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元培邀请没有学位头衔的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 ...

  •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他是100年前的知识“带货”王

    对于学生的希望:一.自己尊重自己.二.化孤独为共同.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四.有计划的运动. --蔡元培 1916年,蔡元培再次踏进北大校门 一场影响中国近代教育史的 学思风暴将拉开帷幕 一扫 ...

  • “觉醒年代”最让人稀罕的,是那股救国者的浩然之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ID:dusheme),作者:李星文,原文标题:<终评|<觉醒年代>里最让人稀罕的,是那股救国者的浩然之气>,头图来自:<觉醒年代>截 ...

  • 《觉醒年代》经典台词整理

    第一集 李大钊:海上风大,保重身体. 陈独秀:船过山东喽 陈独秀:我叫他们礼义廉.礼义廉,无耻啊. 陈独秀:惭愧啊.十多年了,我陈独秀先学康梁,后随中山,致力政治革命.东奔西走,九死一生,光日本就去了 ...

  • 陈独秀在办《新青年》时,没有名望,也没有过硬的学资历,为何能被蔡元培三顾茅庐

    名下多篇文章"清朝奠定中国版图是谬论"质问清学家3小时前 [本文由"月弯弯吧"推荐,来自<傅正:<觉醒年代>如果多拍北大之外的故事,会更好&g ...

  • 北大校长蔡元培就职演说

    <觉醒年代>北京大学礼堂 北大校长蔡元培就职演说 各位,五年前严复先生为北大校长时,我服务于教育部,做教育总长.记得北大开学的那天,我为本校做了一点贡献.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也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