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在三月的明媚里,走过树干伟岸、树冠庞大的千年银杏树,历史像瀑布一般飞流直下,撞击着我温柔的情怀。这棵树,是大孤山镇万户村的,方圆百里无人不晓,而800年前因他而改村名的那个人的故事,方圆几十里没多少人知道,或许本村的孩子们也未必讲得清楚。时间的风沙掩埋不了千年银杏,却将800年前的一代英豪淹没得虚无缥缈。“野棠花下问孤坟,瞻拜英风泪满巾。海上孙卢如间悔,吾乡保障属何人?”这是清朝宁海州人宋克智的一首诗。诗人充满了崇拜之情,激动得泣下沾襟。这是何等人才,让诗人如此这般?竟然担心,如果有外寇侵犯,英雄已不在,依靠谁来保障乡民的安全呢?这首诗歌颂的就是元代昭武大将军总管万户姜房。姜房,万户村人,生于1184年,逝于1240年。在56年的生命中,做官是从37岁开始的,但为国为民出生入死则在30岁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刚过弱冠之年,便遭遇了社会动乱,目睹了民不聊生。本地盗贼啸聚山林,祸乱一方;外地盗贼侵入为寇,四处打劫;倭寇潜入沿海,为非作歹。少年姜房,颇有仁爱之心,潜心钻研兵书,勤学苦练武功。青年姜房,风华正茂,见人们处水深火热之中,不肯袖手旁观,毅然拿出大部分家产,打造兵器,招兵买马,组织义军。延请教头将义军训练几个月后,即进山剿匪。姜房每战必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义兵士气高涨,奋勇杀敌。经几年苦战,消除了匪患。这样一位横空出世的英雄,却英年早逝,让人唏嘘不已。诗人自然也不例外,站在姜房墓前,情动于衷,借诗言志。可是,山中花树繁多,为什么单单选择了“野棠”来衬托“孤坟”呢?野棠,别称很多,土梨、灰梨、野梨子、海棠梨……不一而足,总的来看,都很土,这像极了姜房。自科举制度诞生以来,考取功名成为文人武子进阶的必由之路。金、宋、元时期,不完全统计,宁海州有28名进士,都做过知州以上官职,在正史中皆有传文,而身为总管万户的姜房,不论是在《金史》《元史》中还是在《宋史》中,都是寂寂无名。为什么呢?
姜房出身乡野,没有考取功名,因战功授勋而已,难登大雅之堂。就像屠呦呦,没有很高的文凭,没有足够的论文,即使获得了诺贝尔奖,照样落选科学院院士。姜房所受官职,都不是主动来自朝廷的。元军南下时,奉命在山东巡视的李全,闻听姜房忠勇仁义,自发护民,特奏请授其宁海州同知之职。要注意,“特奏请授”四个字。是朝廷“命官”向朝廷推荐了这个没有功名、没有背景的姜房,来收拾破烂的胶东大地,类似于临时工,顶多是个“协警”。而“宁海州同知”,就是个副职,副职在那时人员数量不定,根据情况随时任命,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等事务。我想,姜房就是被临时任命来“捕盗”的。本来,强盗被剿灭之后,姜房的官路也就到头了。没想到的是,胶东从金末到宋代到元代,一直都在动荡中,李全父子离不开姜房,这才一路升职为宁海州刺史、昭武大将军、元帅左监军等职,加授胶潍、莒、密、宁海等州总管万户,并赐以金符,封天水郡开国侯。可惜的是,李全父子占据山东东部达40余年,游走于契丹人、宋人、蒙古人之间,既不得宋廷信任,也不得蒙人、契丹人的信赖。金史、宋史和元史都称其为“贼”。自然,被这父子二人提携起来的姜房,就难以进入朝廷的法眼,当然就没有进入“正史”的资格。尽管姜房毁家纾难,身先士卒,披荆斩棘,屡建战功;尽管姜房视民如亲,仁政爱民,谨慎勤政,极为清廉;尽管姜房在职19年,辛劳过度,病卒于任;尽管姜房不光自己廉明勤政,还严格要求后人……到头来,也满不过化作一棵普通的“野棠”,无处话凄凉。
野棠花开不艳,结果不甜,却常常被果农用作“砧木”,嫁接出贵重水果,像蜚声海内外的莱阳梨,就是用野棠作砧木的。姜房,不就是一棵很好的“砧木”吗?姜房的际遇应该算是不错的,虽然没有跻身“正史”的殿堂,但毕竟生前荣耀,身后荫庇子孙。只是人们总是健忘,姜房墓碑不复存在,姜房故事已然模糊,姜房的身影在历史的风沙中渐行渐远。“卖花声过春满市。任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街入临春故宫里。”街市上,各种花卉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可惜的是,野棠花开,寂寞孤独,无人理睬,即使是流莺,也成双成对飞入那临春楼阁之中。走在无边的旷野,想寻觅到姜房墓的踪迹,却茫然不知所在。村民说,姜房墓葬、碑石皆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7年,现在已经无迹可寻,考古队先后两次探查,都无功而返,无不扼腕叹息。我们到底亏欠历史多少,恐怕没人能算得清。山坡上的桃花已经缥缈成一片云霞,令人心旌荡漾,意乱情迷。我无心欣赏,便走下山去。突然一棵披满了白花的大树傲然挺立在面前,真正的玉树临风,像一位隐士,安静而从容。清淡的花香,令心情为之一爽。用“识花君”一辨识,竟然是野棠。我相信,这肯定是姜房的化身。“人间买花贵纨绮,一世争知朝市。曲槛朱栏转首空,野棠无主自成丛。”或许,姜房早就懂得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历史宿命,故而并没有留下过多的身影与声音,将忧国忧民的情怀化作一树野棠花,经久不败。【作家档案】
单增科,笔名禾下土,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乳山市作协副主席,中学高级教师。在《语文报》《语文周报》《作文导报》《威海日报》《散文诗》《时代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几十篇;出版散文集《穿透岁月的歌谣》。
投稿说明
1、本平台欢迎原创首发文字,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
2、投稿必须以“文章+体裁+作者简介+照片”的方式投稿,投稿邮箱: 1146596930@qq.com。
3、投稿必须关注“作家驿站”微信公众号zjyz5225,并加主编微信ygx5225,以付稿酬。
4、稿费支付方式为:赞赏总金额的50%,赞赏费低于10元(包括10元),阅读量低于100,无稿酬。有播音朗诵的,作者40%,主播20%,平台40%。除驻站作家,配音请自己赞赏5元。朗诵费30元封顶。播音自愿,需要请投稿时说明。
5、稿酬支付日为文章登出第7日,请及时与主编联系;超过稿酬支付日,视为主动放弃。
6、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7、本平台刊发文字可往湖北《洪湖文学》、黑龙江《乌苏里江》《知青》杂志推荐。
编委名单
社长、主编:叶桂秀(湖北作家,已出版专辑《爱成桃花》一部。)副主编: 百姓瞭望(贵州作家,已出版专辑《低吟浅唱》一部。)
驻站作家
邛州冷客(四川作家,邛崃市作协副主席。)
牧青(四川作家,安岳县作协副主席。)
牛高山(安徽作家,淮北市诗词学会主席。)
一剑屠龙 李国七(马来西亚) 真真 薛玉林 乔力一 谭小芳(香港) 段载芳 刘禹清 项见闻 季音 铜墙
金牌主播
雪峰 芝兰于室 岁岁平安 素兰 一弓 秋子 海涛 金辉 往都 海畔 徐昭君 康艳玲 旧时光 紫曼陀玲
注:文内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提醒,我们马上删除。
重 要 启 事
2020年《作家驿站》第3部文集《作家文苑》隆重征稿了!
投稿请开头注明:“出书投稿”!
诗歌、散文、微小说均可(可以多投,按出版页数审核)。请按简历+文章+联系方式(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便于寄书)投稿。
投稿请加叶总编微信:ygx5225
投稿邮箱: 11465969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