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6996)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 深化科体改革 激发创新动能
相关推荐
-
高校研究生和科研院所研究生有区别吗?
高校研究生和科研院所研究生,当然有区别,而且这种区别和差异会越来越大.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最简单也最直接的道理,读硕求博不只是为了一张走进社会取得好一点的工作的文凭和学位,获得一块更好点的工作和薪资待遇 ...
-
一位专利工作者给光明日报写了信
光明日报编辑部: 你好! 作为光明日报的老读者,最近我关注到光明日报"科技成果产业化"系列报道,尤其是4月24日刊登的清华大学张百哲教授的来信,介绍清华大学化工系34年如一日长期坚 ...
-
两江观察:硬核支撑!重庆首个大科学装置为啥这么厉害?
重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了"硬核支撑"! 近日,一项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开工建设.这是首个布局重庆的大科学装 ...
-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校企融合协同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作者:薛姝.何光喜.张文霞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原载于<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1年5月第5期 摘要:促进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是各个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和创新体系建设的 ...
-
[首藏作品](4990)以应用需求带动基础研究 打造生命科学国之重器
以应用需求带动基础研究 打造生命科学国之重器--2020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苏州举行本报记者 张 晔"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树立新的自信,民族的自信,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上的优势,积极推进生物 ...
-
[首藏作品](6270)全国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四直辖市处于领先地位
全国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四直辖市处于领先地位科技日报上海4月13日电 (吴红梅 记者王春)4月13日,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发布第四期<全国各省(市)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本期报告以 ...
-
[首藏作品](6206)精准扶贫方略: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精准扶贫方略: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本报记者 马爱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6日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这部白皮书是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的重要史料和文献.& ...
-
[首藏作品](5493)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
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本报记者 李 禾生态环境部1月5日公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这意味着全国 ...
-
[首藏作品](5227)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科技工作者热议五中全会<建议>创新关键词(七)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 张盖伦"虽然这只是两个字,但它很有价值.我们要静下心来,甘心坐冷板凳,踏踏实 ...
-
[首藏作品](6956)“出生”即可工作 有触觉的4D打印软体机器人来了
"出生"即可工作 有触觉的4D打印软体机器人来了◎本报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刘延俊近日,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封伟研发了一种具备自主行动能力和触觉应变的4D打印软体机器人,该机器人在 ...
-
[首藏作品](6512)上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走市场化道路,解决企业共性难题
上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走市场化道路,解决企业共性难题◎龚 雨 本报记者 王 春 4月22日, 由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共同建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揭牌.院士专家成果展示馆开馆.展示馆聚 ...
-
[首藏作品](6238)上海浦东探索“五票”统筹 重大工程建设提速
上海浦东探索"五票"统筹 重大工程建设提速下一步,我们计划按照做实.做精.做好的要求,进一步打磨打造好"五票"统筹机制,努力推动"五票"统筹 ...
-
[首藏作品](5988)抓“共性” 有个性 上海功能型平台为成果转化加速
抓"共性" 有个性上海功能型平台为成果转化加速侯树文 本报记者 王 春这些功能型平台瞄准石墨烯.机器人.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环节.它们是企业,但与大多数企业不同,其业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