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九 书四
相关推荐
-
王羲之法帖242《其书帖》草书译文,洒脱率性。
释文: 其书,遂不得付使人,想知之.然其有书,数载何以如此断绝耶. 王羲之<其书帖>临本,纸本.3行,24字.草书.此帖收录于<贞松堂藏历代名人法书>.
-
王羲之法帖215《豹奴帖》草书译文,迟重蹇钝。
释文: 羲之顿首.昨得书问,所疾尚缀缀,既不能眠食,深忧虑.悬吾情,至不能不委.(嫂故)不差,豹奴晚不归家,随彼弟向州也.前书云:至三月间到之,何能尽情忧.足下所惠,极为慰也,不谓也. ...
-
他的书法作品颇多,却无一真迹留世,被称中国书法第一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书同文",以秦篆为统一书体,小篆的规范,意味着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千百年来,书法界人才辈出,楷书四大家的欧阳询. ...
-
羲之暮年这幅草书作品,看着平淡,读来却凄凉
王羲之暮年这幅草书作品,看着平淡,读来却凄凉,王羲之草书<寒切帖>赏析. 王羲之<寒切帖>又被称为<廿七帖>.<谢司马帖>,是王羲之的一幅草书作品,因为 ...
-
王羲之法帖233《大佳忧卿帖》草书译文,又名《数有帖》。
释文:大佳.忧卿可耳,想同数得问.官奴妇产,复委笃,忧之深.余粗可耳.知足下念,差免忧之.不具.羲之白. 王羲之<大佳忧卿帖>,又名<数有帖>.<官奴帖>,5行38 ...
-
王羲之法帖146《昨故遣书帖》草书译文,明媚相成。
释文: 羲之白昨故遣書,當不相遇,知君還喜慰,足下時行想今善除猶耿耿,僕時行以十一日,而不(保)[除],如比日便成委頓,今日猶當小勝,不知能轉佳不?積不?卿至劣劣,力還不具,王羲之白. <昨故遣 ...
-
王羲之法帖245《得足下书帖》草书译文,又名《十四日帖》。
释文: 十四日得足下书,为慰,不可言.龙保等甚安,老妇病笃,未知何以为理,足下情至委曲,知兹具示,不具.王羲之报. ...
-
王羲之法帖230《源书帖》草书译文,又名《足下帖》。
释文:足下各可不?都五日书,今送谢,即至,想源得免豺狼尔,王羲之. 王羲之<源书帖>,又名<足下帖&g ...
-
潘伯鹰论“二王”
潘伯鹰 –– 中国古代的书家众多,但我们这本小书只想从王羲之.王献之--即所谓"二王"--父子说起.由于二王有无真迹流传下来至今不能论定,因之想根据书迹以论二王是很难的.不过比起张 ...
-
王羲之法帖244《得书知足下帖》草书译文,郁屈瑰丽。
释文:得书知足下,故大都羊参军还便去,吾甚疑,卿遣诸书尔,得此热益勿勿,未知小顿见吾.王羲之. ...
-
王羲之法帖193《得万书帖》草书译文,质素媚趣。
释文: 向亦得万书,委曲备悉,使人慨然.见足下,乃悉知.叔虎剋昨发,月半略必至.未见,劳参军. 王羲之<得万书帖>,榻本,4行34字,草书,<淳化阁帖>卷七.<大观帖&g ...